大一寸照片尺寸多少釐米

來源:趣味百科館 1.03W

大一寸照片尺寸多少釐米的答案是:3.3cm×4.8cm

大一寸照片尺寸多少釐米

照片,指用感光紙放在照相底片下曝光後經顯影、定影而成的人或物的圖片。 語出巴金 《滅亡》第一章:“在這堵牆壁底下正中掛了一個大鏡框,裏面有一個四十多歲的慈祥的婦人底照片。”

人類創造的世界光彩奪目,絢麗耀眼,令人讚歎稱奇。它爲什麼是現在的這個樣子?迎着陽光,在現代文明精緻的面龐和魁梧的身軀後面,有一條長長的影子,從那裏,可以看到歲月、歷史和長路。

現在大家都用手機或者數碼相機拍照,有的人甚至沒有見過膠捲照相機。據說在2010年代初,全球的相機感光膠片基本已停產。我不太清楚傳統相機與數碼相機在藝術質量上的區別,也許後者已經超越前者,也許還沒有,但對於非專業攝影的人來說,數碼相機是更方便的照相器材。

與照相術的起源相比,膠捲相機(傳統相機)是在最初的照相術被髮明出來50多年後纔出現的。但在介紹照相術的起源和發展之前,我認爲需要把最新的傳統相機照相原理介紹一下。

傳統相機照相的原理包括照相機的原理和沖洗底片的原理兩個部分。照相機的主要部件是一個暗箱、凸透鏡和膠捲。

按下照相機的快門,裝有凸透鏡的鏡頭迅速打開,隨即迅速關閉。在這一瞬間,光線從鏡頭投射到用聚乙酸酯(透明的塑料)製成並含有感光材料溴化銀的膠捲上,溴化銀見光馬上分解爲小部分的銀原子和大部分的銀離子。光線強的部位,銀原子和銀離子多;光線暗的部位,銀原子和銀離子就少。此時膠捲上已形成潛影,爲什麼叫潛影呢?因爲接下來顯影的過程是把銀離子變成黑色的銀(整塊的銀是銀白色的,銀微粒是黑色的),顯影纔會呈現出真正的影像,顯影之前是基本上看不到影像的——曝光時產生的銀原子太少。

把密封不見光的膠捲拿到暗室中浸入顯影液中一段時間,銀離子轉變爲銀(顯影后的銀是潛影中銀的幾億倍)。

再把顯影后的膠捲放入定影液中,清洗掉曝光過程中就沒有發生反應的溴化銀(基本沒有光線的部分),然後用清水清洗掉前面過程留在膠捲上的化學液,底片(底片也叫負片,因爲底片上的顏色正好與原來景物色彩相反,例如黑頭髮在底片上影像是白的)就做好了。

爲什麼你能把完全大於你眼球尺寸的景物一覽無餘?因爲人的眼球是一個凸透鏡。凸透鏡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實現聚光。但凸透鏡形成的實像是上下顛倒,左右顛倒的。所以的負片(底片)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爲兩點:一是成像顏色與實物顏色相反,二是成像顛倒。

最後用一個類似幻燈機的放大器將底片影像投射到同樣含有溴化銀的相紙上,相紙上的溴化銀也經歷一個曝光的過程,照片就完成了。

膠捲由最下層的片基層、中層的明膠溴化銀混合層和最上層的保護層組成。

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歷史的煙雲中了。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曾經利用一種由一個凸透鏡、一面鏡子和一塊毛玻璃組成的暗箱作畫,這也許能幫助畫家更好地利用視野,捕捉每一個細節。

這是在人們依據凸透鏡的放大功能發明了顯微鏡後針對聚光功能的應用。這種畫家專用的輔助器材在18世紀時更流行。

此時也許大多數人沒有想過:可以把縮微在毛玻璃上的風景永久保存下來嗎?但確實有人這麼想了,他就是在1826年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的法國人涅普斯。但如果我把他使用的方法告訴你,你會覺得很好笑,不過嚴肅地說,除了文字和繪畫之外,這確實是客觀地記錄現實世界的方法的開始。

涅普斯把溼瀝青塗在錫板上,馬上放在只有凸透鏡能射入光線的暗箱中,凸透鏡對準明亮太陽下的風景。8個小時後,暗箱中那塊塗滿瀝青的金屬板,接受光強的部分已經乾硬,接受光弱的部分還是溼的。洗去溼的部分,留下無法洗去的乾硬部分,照片就做好了。這張照片至今仍保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