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主要內容是

來源:趣味百科館 1.04W

榮譽和恥辱,是榮辱觀中的一對基本範疇,是指社會對人們行爲褒貶評價以及人們對這種評價的自我感受。知榮辱,是人性的標誌,是人區別於動物、人之爲人的重要標準。莎士比亞說過:“我的榮譽就是我的生命,二者互相結爲一體;取去我的榮譽,我的生命也就不再存在。”在這裏生命與榮譽結爲一體。孟子云:“無羞’惡之心,非人也。”朱熹解釋道:“恥者,吾所固有羞惡之心也。有之則進於聖賢,失之則入於禽獸,故所繫甚大。”榮辱觀與民族精神和民族傳統有着內在的密切聯繫,也是中華傳統倫理學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範疇。以孔子、孟子、荀子爲代表的先秦儒家,在兩千多年前就 提出了以‘仁”、“義’’爲標準的榮辱觀;管仲的一句“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更每每爲後世道及。我國戰國末期的思想家荀子認爲,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此後,古人又提出了不少有關榮辱的格言,如“寧可毀人,不可譭譽”,“寧可窮而有志,不可富而失節”,“立大志者,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等。這充分說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將榮辱放到了與人格同樣重要的地位。這種折射着中華民族精神的榮辱觀,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發展的靈魂。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長史,就是民族精神不斷傳承、不斷髮展、不斷弘揚的歷史

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主要內容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