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樑橋是哪個宋朝人建的

來源:趣味百科館 2.8W

百樑橋是哪個宋朝人建的的答案是:朱文偉及其子朱用謐建造

百樑橋是哪個宋朝人建的

百樑橋是朱文偉及其子朱用謐建造。唐代神龍元年即公元705年在小溪江畔的蕙江村,建造了一座用十多隻船連接在一起的橋是它的前身。

熙寧中期即1063年前後,朱文偉獨家出資動工興建,但橋未建成,朱家太公去世,接着由其子朱用謐歷數年,於元豐元年建造了一座長達百米,寬7米,高達10米的6墩7孔木樑橋,由於其中6個橋洞中每洞鋪架直徑50釐米大木14根爲樑,中間橋洞用16根木樑,合成百樑,故橋名稱“百樑橋”。

乍見百樑廊橋,無不爲這座保護完好氣勢磅礴的古橋而激動,廊橋似一條黑色巨龍,橫亙在寬達百米的鄞江中游,即鄞縣洞橋鄉百樑村和蕙江村。

鄞江,古稱小溪江或蘭江,起自“四明鎖鑰”的鄞江鎮,經過百樑廊橋與奉化江會合後流向三江口。鄞江鎮曾是古明州?縣的縣治,管轄慈溪、鄞縣、奉化、象山、翁山(定海)5縣。

由於鄞江水流湍急,奔騰不息,這座浮橋經常被洪水沖毀。公元1078年,在當地人朱文偉父子的主持下,建造了一座長達百米,明代詩人沈明臣在此寫下了“青天回首歸何處,落日千峯興不孤”的詩句。

建造百樑橋有兩大難題,一是跨度大,二是水流急。百樑橋下的水,一方來自於海,另一方來自於湖,兩水交會,常年澎湃激盪。因此百樑橋巨大的石砌橋墩兩頭都製成了尖頭船形,即爲分水尖,有效抵禦了上百次的洪水江潮襲擊。這座建在有潮汛的大江之上的古橋樑,能歷經千年而不毀,同百樑村和蕙江村村民世代守護有很大關係。百樑橋的多次重修,都有衆多百樑村和蕙江村人踊躍集資,橋南立着的石碑忠實記錄了這一切。

我國很多城市中,古橋文化都是其中很關鍵的組成部分,也成爲旅遊產業發展很突出的要素,即便對有的遊客看來,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被遊客瞭解,但在對一些知名度高和影響大的古橋景觀上看,它們依然會有很大的社會意義,更會體現出其古橋發展價值很高的地方,因此從其古橋的發展表現上而言,每一座古橋都會體現出很與衆不同的發展魅力,也更體現出其古橋發展的意義,因此在構成其古橋文化的組成部分中看,很多古橋風景區都取得了更好的發展,也由此所產生的文化意義也就比較大的了,也更體現出很大的魅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