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鮑叔牙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來源:趣味百科館 2.81W

管仲鮑叔牙的故事告訴我們,朋友之間的友誼要建立在相互信任和了解的基礎上,千萬不要對朋友吹毛求疵。真正的朋友是能夠相互理解,即使各爲其主,也不影響彼此的交情。對待朋友一定要客觀,不能盲目義氣,鮑叔牙推薦管仲,是基於對國家的考慮,管仲後來沒有推薦鮑叔牙,也是基於國家考慮,這纔是友情。

管仲鮑叔牙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管鮑之交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管鮑之交告訴人們的道理:不計較個人私利,有寬以待人的胸懷,有至真至誠、甘願吃虧的精神;在同事有某種過失或對不住自己時,不惡意相諷,而善意相諱,同時又不爲小人讒言而左右;能像管仲那樣,在公事國事上盡職盡責,在原則問題上不以恩報德,不私其友,剛正不阿。“管鮑”是指公元前7世紀中國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他們倆是好朋友。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但是他們之間彼此瞭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爲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係。管仲又名夷吾,潁上人。青年時經常與鮑叔牙交往,鮑叔知道他有賢才。管仲家境貧困,常常佔用鮑叔的一部分財產,鮑叔卻一直待他很好,不因這而生怨言。後來鮑叔服侍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侍公子糾。到了小白立爲桓公的時候,公子糾被殺死,管仲也被囚禁。鮑叔就向桓公保薦管仲。管仲被錄用以後,在齊國掌理政事,齊桓公因此而稱霸,多次召集諸侯會盟,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謀略。

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給我們什麼啓示

1、別對朋友吹毛求疵。

2、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是建立在互相高度信任和高度瞭解的基礎上的。

3、好朋友最好是志同道合,但是如果各爲其主,也不能影響朋友的交情。

4、對待朋友一定要客觀,友誼不是哥們義氣,鮑叔牙推薦管仲,基於對國家的考慮,管仲後來不推薦鮑叔牙做宰相,也是基於對國家的考慮,這纔是真正的友誼。

擴展資料

人物背景

1、管仲

春秋時齊國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稱管敬仲。據說他早年經營商業,後從事政治活動。在齊國公子小白(即齊桓公)與公子糾爭奪君位的鬥爭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糾。小白取得君位後,不計前嫌,重用管仲。

管仲亦輔佐齊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齊國,並在國中設立各級軍事組織,規定士、農、工、商各行其業。

在經濟上,實行租稅改革,對井田“相地而衰徵”(見先秦租稅),並採取了若干有利於農業、手工業發展的政策。

2、鮑叔牙

鮑叔牙又稱鮑叔、鮑子(約前723或前716~公元前644年),是鮑敬叔的兒子,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知人著稱。少時與管仲友善,曾一起經商。齊襄公亂政,鮑叔牙隨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國,管仲則隨公子糾出奔魯國。

齊襄公被殺,糾和小白爭奪君位,小白得勝即位,即齊桓公。桓公囚管仲,鮑叔牙知道管仲之賢,舉薦管仲替代自己的職位,而自己則甘居於管仲之下,齊國因爲管仲的治理而日漸強盛,被時人譽爲“管鮑之交”、“鮑子遺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管鮑之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