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艦島真實歷史

來源:趣味百科館 6.07K

軍艦島真實歷史爲二戰期間,日本政府強徵朝鮮半島勞工在地獄般的環境下被迫從事苦力勞動。其中3700多人在三菱公司旗下的各工廠煤礦強制勞動,造成722人死亡。該島因島上殘留着太平洋戰爭時日軍的殘艦與戰機而得名。而這座帶血的世界遺產刻意隱瞞了其背後的罪惡。

軍艦島真實歷史

《軍艦島》中的軍艦島歷史究竟是怎樣的?

1810年,人們在軍艦島上發現了煤,但沒有引起重視。1859年長崎開港後,外國船隻陸續來到,隨着對煤炭需求的增加,軍艦島的意義才受到關注。經過勘探,軍艦島所在的這一片海域的底下有巨大的煤礦,1870年,開始有人在此開採煤炭,開挖了第一號豎井,而附近的高島,則出現了由佐賀藩與英國商人格拉巴共同經營的煤礦。

1890年,覬覦端島煤炭的三菱集團出資10萬日元購買了端島的開採權,開始建礦,並在1895年開挖第二號豎井,這是日本最初採用西式近代方法採礦。到1925年,共開挖了4個豎井,而二號豎井始終是主力礦井。今天,豎井口上留下一些鋼筋水泥建築的框架,而且已經損壞。

表面上完全看不出,當年這些豎井在地下由橫向和斜向10條坑道連接,在海底形成縱橫交錯的坑道網,最深處居然在海平面下1000多米。隨着機器大工業革命在日本的開展,煤炭需求進一步大漲讓端島進入了自己的黃金時代。至1916年,這裏年產煤炭已達15萬噸,6.3公頃的小島上住着工人3000餘名,擁擠不堪。

三菱集團決定讓這座島嶼垂直髮展。1916年端島迎來了日本歷史上第一座大型混凝土建築——一棟9層高的混凝土公寓。一層有郵局、商店、理髮店等服務設施,地下還有浴池。直到20世紀60年代,這裏的居民生活水平在日本也屬於高的。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有6萬朝鮮勞工被要求在這7個地方“強制勞動”。其中,環境最惡劣的正是軍艦島,有600名朝鮮工人被迫在煤礦深井下工作,許多死於礦難或過勞死。

軍艦島真實歷史結局

軍艦島,原名端島,位於長崎以西4.5公里的海域,由於島嶼附近的海底富含煤炭,明治時期便有人上島開採。後一直由三菱石炭礦業公司負責經營,直到能源革命、石油取代煤炭成爲主要能源,煤炭開採業漸漸衰落,1974年島上煤礦徹底關閉後,成爲無人島。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煤礦裏沒有年輕的朝鮮礦工。事實上,日本把400-600名朝鮮人帶到Kuwajima煤礦,其中122人死於疾病、溺水、煤礦事故等。這部電影反映了這一事件。目前,《戰艦島》劇組尚未作出任何迴應。

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5秒的預告片《戰艦島的真相》於3月3日在時代廣場開始播出。然而,日本《產經新聞》透露,其中一些照片不是軍艦島上的朝鮮勞工,而是福岡明治縣的日本礦工。下面是日本檔案館收藏的這張照片《你的眼睛看月本的百年》,陳列在韓國釜山的日本帝國強動史國家博物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