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賣盜版軟件侵權嗎

來源:趣味百科館 1.47W

售賣盜版軟件侵權嗎的答案是:構成侵權

售賣盜版軟件侵權嗎

侵權行爲,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財產或知識產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違法行爲。侵權行爲發生後,在侵害人與受害人之間就產生了特定的民事權利義務關係,即受害人有權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

盜版軟件構成侵權。盜版是指在未經版權所有人同意或授權的情況下,對其複製的作品、出版物等進行由新制造商製造跟源代碼完全一致的複製品、再分發的行爲。

《著作權法》第五十三條,複製品的出版者、製作者不能證明其出版、製作有合法授權的,複製品的發行者或者電影作品或者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件、錄音錄像製品的複製品的出租者不能證明其發行、出租的複製品有合法來源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侵權是對某個人的民事違法行爲;而犯罪,則是違反國家所保障之利益之規定,對個人,社會或國家的違法行爲。

二者主觀過錯方面存有較大差異。侵權之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而且通常只需認識到自己可歸責性即可,並不需要認識到自己行爲所可能帶來的實際損害。而刑法上的過失不僅僅要認識到自己行爲可歸責性(違法性),還要意識到自己行爲可能引起的危害結果。但是侵權行爲法和刑法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最大的相似點是它們都侵犯的對象都是某種權利。正是基於這一點,在美國刑法和侵權法的區別不大。從這個以上來說,結合侵權行爲法與刑法一起學習,會對整個憲法中的權利有一個充分的瞭解。從刑法的歷史來看,刑法是從侵權法脫胎而出的。

實施行爲的人有過錯,或雖無過錯,但仍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也就是說,行爲人在實施某一行爲時明知行爲的損害後果,或者應當預見到而沒有預見到,或已預見到而輕信能夠避免。例如,某出版社或個人明知某一作品有著作權,或者沒有確切根據地以爲它沒有著作權,而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就出版了該作品,這種故意或者過失就是過錯,因而具備侵權行爲的一個條件。如果某出版社在不知情和作者乙進行擔保的情況下出版作者乙的作品,而後有作者甲提出作者乙的作品是侵權產物後,出版社立即停止出版並調查覈實,出版社就沒有過錯,通常僅由作者乙承擔侵權責任;如果出版社沒有停止出版,在作者乙的作品確是侵權產物情況下,出版社就有過錯,因而與作者乙作爲共同侵權行爲人負連帶賠償責任。此外,如果法律明確規定行爲人即使無過失,也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行爲人實施的也是侵權行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