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錶一天誤差多少算正常

來源:趣味百科館 1.09W

±30秒。

機械錶一天誤差多少算正常

機械錶允許的誤差範圍爲±30秒/日,經過天文臺認證的機芯平均誤差範圍在-4秒至+6秒/天之間,具體的誤差根據手錶所使用的機芯而定,並非按照價格越高誤差越小的原則。機械錶依靠內部的機械裝置來控制手錶的均勻準確地走時,這些機械裝置是會受到地心引力,環境溫度等影響引起誤差,一般機械錶的誤差是按天來計算的,根據機芯的型號和製造品質不同而有所差異。不要將手錶放在手機、音響、電視機等帶強磁場的設備上,以免被磁化影響走時精準度。

長期存放不戴的手錶,應每月定期上一次發條;使零件不至於長期處於靜止狀態,以保證表內機芯的運轉潤滑。表本身的質量問題,如自動上弦失靈、擺錘失靈等都可以造成走時不準;二是消費者使用的問題。

前者可以通過國家有關檢測部門的檢測得出結論,如屬於質量問題,商家必須按規定退、換、維修。勢能不足而引起的走時誤差叫做發條落差,以前發條是阿基米德螺線形的,爲了減小發條落差,現在的發條都是S形的。

機械錶通常可分爲下列兩種:手動上鍊及自動上鍊手錶(AUTOMATIC)兩種。這兩款機械的動力來源皆是靠機芯內的發條爲動力,帶動齒輪進而推動錶針,只是動力來源的方式有異。手動上鍊的機械錶是依靠手動擰動發條作動力,機芯的厚度較一般自動上發條的表薄一些,相對來說手錶的重量就輕。而自動上鍊的手錶,是利用機芯的自動旋轉盤左右擺動產生動力來驅動發條的,但相對來講手動上鍊手錶的厚度要比自動上鍊的小一些。

1656年,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製出了第一個實用的機械擺鐘

1658年,英國物理學家胡克發明了有擺輪的懷錶

詳見:

古時候沒有鐘錶,人們根據太陽影子的長短來判斷時間。中國古代很早就用日晷計時。

河南省登封縣告成鎮現存元代的一個觀星臺遺址,它臺高約9。5米,臺下有長約31。2米的南北向的“量天尺”,這是當時先進的計時建築。

用日影測時受氣象限制,很不方便。於是人們發明了漏沙計時的“沙鍾”,燃香計時的“火鍾”,滴水計時的“水鍾”。

我國北宋蘇頌等人發明了“水運儀象臺”,它是最早採用齒輪的機械計時儀,被已故著名科學史專家李約瑟譽爲“現代天文鐘的鼻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