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元宵的真正來源

來源:趣味百科館 1.68W

吃元宵起源於宋朝,在宋朝時期,明州興起吃一種食品。這種食品在當時被稱爲“浮元子”,後人稱爲“元宵”。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歷,民間還有種有趣的傳說。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因爲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這便是現今元宵的雛形。從此,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傳統。

吃元宵的真正來源

元宵的介紹:

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與湯圓的區別:

其實,湯圓是包出來的,而元宵是“搖”出來的。元宵作爲元宵節特定的食品出現,被稱爲“元宵”。在糯米產量豐富的南方,糯米制成的食物十分普遍,一般是用熱水煮熟,取名“湯圓”,意思就是“熱水中的圓子”。湯圓的加工方法是“包”,將餡料包在外皮內;而元宵則是“滾”,加工者將餡料在盛滿糯米麪的笸籮內,一邊滾一邊灑水,直到餡料沾滿糯米麪滾成圓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