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幾個區幾個縣

來源:趣味百科館 3.28W

湛江幾個區幾個縣的答案是:4個區;2縣

湛江幾個區幾個縣

廣東省屬於我國華南地區的省份,也是沿海發達省份。同時,也是我國的第一人口大省、第一經濟強省。廣東省的總人口,達到了1.26億人,比第二名山東省,多了2000多萬人口。廣東省的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1位,達到了11萬億以上。放眼世界,甚至超過了部分中等發達國家。廣東省下轄了21個地級市,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湛江市屬於廣東省21個地級市之一,在人口總量方面,湛江市的總人口,達到了698萬人,接近700萬人的水平。在廣東省內,僅次於廣州市、深圳市、東莞市和佛山市,排名全省第五位。至於湛江市的區劃,下轄了4個區、2個縣、3個縣級市,總計9個區縣。其實,湛江市的區劃調整與廣東省的區劃之間,屬於相互影響的關係。

元朝之前,我國曆代王朝都沿用了州縣兩級區劃。例如湛江市,被稱爲雷州。不過爲了加強管理,先後出現了漢朝13州、唐朝15道、宋朝23路等區劃。其中,我國很多省份的名稱,都起源於宋朝,例如廣南東路、福建路、兩浙路等等。13世紀中期,北方的元朝迅速崛起,在幾十年時間裏,先後消滅了大金國、西夏國、大理國、南宋等政權。

隨後,建立了一個疆域面積空前龐大的王朝。不過,隨着疆域面積的擴大,元朝也面臨了各方面的實際問題。例如元朝缺乏管理經驗,針對各方面的問題束手無策等等。面對全國密密麻麻的幾百個州府、幾千個縣,各地的人口、耕地、農作物情況非常複雜。以耕地爲例,由於各地的土質、氣候不同,各地區的耕地類型也完全不同。

出現了沙土地、黃土地、丘陵地等10多個類型,每一個類型又分爲了上中下3個等級。各地的農作物類型更多,例如小麥、水稻、小米、高粱、大豆等等,五花八門,出現了五穀雜糧的說法。面對這麼複雜的情況,“套馬的漢子”非常頭疼。最後,元朝在宋朝23路的基礎上,結合了金國行尚書檯的經驗,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制度。

元朝把全國劃分爲10個行省,例如湖廣行省、江浙行省、四川行省等等。當時,廣東的西部隸屬於湖廣行省管理,廣東的東部則劃入了江西行省。每個省下轄了各個,每個路下轄了各個州府,每個州府下轄了各個縣,相當於4級區劃。不過,元朝的區劃並不合理。雖然奠定了行省制度的基礎,但留下了很多隱患。

首先,各省的區劃面積太大,地方上很難管理。第二,各地的管理機構太粗獷簡單,而且相互重疊。到了元朝統治的末期,行省制度幾乎崩潰。因此,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根據明朝的實際情況,調整了各地的區劃。例如撤銷了路一級的區劃,設立了省、州府、縣3級區劃。明朝永樂皇帝在位時期,明朝完成了遷都,從而形成了南北直隸與13個省的區劃格局。

我國很多省份的區劃,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確立下來的,例如河南省、廣東省、江西省等等。與現在的區劃相比,非常接近。當時,廣東省內劃分了一系列的州府,例如廣州府、肇慶府、高州等等。其中,高州下轄了化州、茂名縣、信宜縣、電白縣、吳川縣、廉江縣等地。17世紀中期,清朝逐步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以後,根據自己的需要,進一步調整了各地的區劃。

最後,形成了內陸18個省的區劃模式。在廣東省,區劃調整的規模非常小。1840年之後,西方列強對清朝發動了一系列戰爭,例如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等等。清朝開啓了割地賠款模式,不得不開放了大量的通商口岸。廣東省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各國列強一直反覆爭奪。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

由於戰爭的長期破壞,各地羣衆急需進入休養生息。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着局勢的穩定,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的階段。與此同時,一系列重要項目在廣東省各地設立。廣東省內設立了一系列的專區,例如佛山專區、潮汕專區等等。當時,南路專區下轄了電白縣、遂溪縣、廉江縣、海康縣、徐聞縣、吳川縣、信宜縣、化縣縣、茂名縣、梅茂縣、合浦縣、靈城縣、防城縣等大片地區。

1950年,南路專區更名爲高雷專區。1952年,合浦縣、防城縣等4個縣,劃入了廣西管理。與此同時,高雷專區被撤銷,剩餘的各個縣,劃入了粵西行政區管理。不過這樣的情況,時間並不算長。1956年,粵西行政區被撤銷,更名爲湛江專區。與此同時,設立了湛江縣級市,湛江專區下轄了徐聞縣、海康縣、雷東縣、遂溪縣、廉江縣、化縣、吳川縣、電白縣、陽江縣、陽春縣、信宜縣、茂名縣等地區。

到了60年代末期,我國所有的專區更名爲地區以後,湛江專區更名爲湛江地區,管轄範圍基本不變。80年代初期,隨着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爲了適應發展需要,我國很多省份下轄的地區,陸續改爲了地級市。作爲最前沿,廣東省下轄的各個地區陸續更改。1983年,湛江地區被撤銷,設立了湛江地級市。

湛江地區下轄的各個縣中,吳川縣、徐聞縣、海康縣、遂溪縣、廉江縣等5個縣,劃入湛江市管理。電白縣、化州縣、高州縣、信宜縣等4個縣,劃入剛設立的茂名市管理。陽江縣、陽春縣,則劃入了江門市管理。相當於一個地區,分給了3個地級市。在湛江市的市區,設立了赤坎區、霞山區、坡頭區、麻章區。再加上其他5個縣或者縣級市,總計9個區縣。

分別是:赤坎區、霞山區、坡頭區、麻章區、吳川市、廉江市、雷州市、徐聞縣、遂溪縣。當然,進入21世紀以後,隨着湛江市的持續發展,湛江市先後設立了經濟開發區、經濟試驗區等等,不過這些的情況特殊。言而總之,湛江市目前仍是9個區縣的區劃結構。

湛江擁有國家級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奮勇高新區、南三島濱海旅遊示範區、海東新區3個功能區。主要島嶼有東海島、南三島、硇洲島、特呈島、調順島、東頭山島、南屏島等。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續解放湛江全境。

1949年12月初,中共南路地委、廣東省南路專員公署在廉江成立,轄湛江市、北海市和欽縣、防城、合浦、靈山、海康、遂溪、廉江、化縣、吳川、梅茂、電白、茂名、信宜縣;同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爲省轄市,南路公署遷湛江市赤坎。

1950年4月1日,湛江市人民政府成立;同年8月,南路專員公署改爲高雷專員公署,轄徐聞、海康、遂溪、廉江、化縣、茂名、信宜、電白、梅茂、吳川縣,劃出合浦、靈山、欽縣、防城4縣設合浦專區。

1951年4月,門市,中共高雷地委劃歸中共粵西區委領導。

1952年11月,中共粵西區委和粵西行政公署由江門遷至湛江市赤坎,轄湛江市和台山、開平、恩平、陽江、陽春、茂名、信宜、電白、化縣、吳川、廉江、遂溪、海康、徐聞、東海縣,中共高雷地委和高雷專署同時撤銷。

1956年2月,中共粵西區委改爲中共湛江地委、粵西行政公署改爲湛江專員公署,轄湛江市和徐聞、海康、雷東、遂溪、廉江、化縣、吳川、電白、陽江、陽春、信宜、茂名縣。

1958年11月,中共湛江地委和合浦地委、湛江專署和合浦專署合併,改稱爲中共湛江地委和湛江專員公署,轄湛江市、茂名市、北海市和合浦、浦北、靈山、欽縣、防城、東興各族自治縣、欽北壯族自治縣、徐聞、海康、遂溪、廉江、吳川、化縣、茂名、信宜、電白、陽江、陽春縣。

1965年6月,國務院決定將合浦、靈山、東興各族自治縣、欽州壯族自治縣和北海鎮從廣東省湛江專區劃出,設立欽州專區,歸廣西壯族自治區。

1983年9月,湛江地區建制撤銷,湛江市和茂名市改爲省轄市,實行市領導縣新體制。原湛江地區所轄的吳川、徐聞、海康、遂溪、廉江縣劃入湛江市;電白、化州、高州、信宜縣劃入茂名市;陽江、陽春縣劃入江門市,後又劃出成立陽江市。

湛江的陸地大部分由半島和島嶼組成,多爲海拔100米以下的臺階地。全市總面積中,平原佔66.0%,丘陵佔30.6%,山區佔3.4%。

北部低丘陵區,地勢最高爲廉江市北部、西北部,以海拔80-250米的低丘陵爲主,有湛江最高點雙峯嶂(海拔380米)與數十座100-300米的峯嶺並排,形成一道屏障。

其餘山地多呈扁饅頭形小山丘,溝谷較寬,丘陵疏矮,起伏不大,坡度8-15度,相對高度在30米以下,海拔高度在50-100米之間,少數達150米。丘陵漸靠河谷,亦漸爲低矮。其中穿插的溝谷,切割明顯。

半島緩坡臺地,三面臨海,臺地略有起伏,無明顯峯谷,地勢較平緩,坡度3-5度。在大片緩坡地之間有水田、小溪或沖刷溝等切割。以火山噴發遺蹟的小山較高,地勢向四周逐漸變低。

較高的山嶺有螺崗嶺(海拔223米)、仕禮嶺(海拔226米)、石卯嶺(海拔259米)、石板嶺(海拔245米)。螺崗嶺以南地勢平緩,東西部皆爲臺地,臺頂平坦,周邊較陡。

沿海平原區,以河流沖積的濱海平原爲主,部分爲濱海臺地,地勢平緩,起伏極微,坡度1-4度。濱海平原海拔0.8-3米。區內河流縱橫交錯。

湛江大陸海岸線長達1243.7公里,約佔全省海岸線的30.2%和全國的6.9%,島岸線長度爲779.9公里,海岸線總長2023.6公里,是全國海岸線最長的城市。

湛江東海島面積達289平方公里,爲全省最大的島嶼,是全國第五大島嶼。

湛江南三島面積 164平方公里,爲廣東省第二大島嶼,是全國第七大島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