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02W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意思是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常用來表述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該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行路難·其一》。這是一首樂府詩,天寶三載(744)作者被迫辭官離京時所作。全詩共十四句,在樂府詩中並非宏篇鉅製,卻寫得跌宕起伏,醉墨淋漓。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意思是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常用來表述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該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行路難·其一》。這是一首樂府詩,天寶三載(744)作者被迫辭官離京時所作。全詩共十四句,在樂府詩中並非宏篇鉅製,卻寫得跌宕起伏,醉墨淋漓。

《行路難·其一》原文節選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

閒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譯文:

金盃裏裝的名酒,每鬥要價十千,玉盤中盛的精美菜餚,收費萬錢。胸中鬱悶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劍環顧四周,我心裏委實茫然。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象呂尚垂釣溪,閒待東山再起;伊尹乘舟夢日,受聘在商湯身邊。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是: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一、原文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二、譯文

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三、出處

唐·李白《行路難·其一》

《行路難·其一》賞析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呂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裏呢?這是感情在尖銳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

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像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什麼意思?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意思是: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出處: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行路難·其一》。

原文: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譯文:

金盃中的美酒一斗價十千,玉盤裏的菜餚珍貴值萬錢。

但心情愁煩使得我放下杯筷,不願進餐。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裏一片茫然。

想渡過黃河,堅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佈高山。

遙想當年,姜太公溪垂釣,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夢日,受聘在商湯身邊。

人生的道路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

堅信乘風破浪的時機定會到來,到那時,將揚起征帆遠渡碧海青天。

創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後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們都來爲他餞行,求仕無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艱難,滿懷憤慨寫下了此篇《行路難》

賞析: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於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於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爲之餞行。“嗜酒見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時,因爲這美酒佳餚,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

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放下了。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鬱,感情的激盪變化。

“行路難”四句,醒明題旨。這四句句短節促,既是激烈而複雜的內心矛盾的外現,又是故作躇躊之語,使筆勢橫空盤旋,呈現縈迴曲折之狀,然後忽開異想,奮筆直書“長同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明自己既被朝廷拋棄,便義無反顧,決心掛帆渡海而去。

這既顯示了他決不與污濁的社會現實同流合污的決心,又表現了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豪邁氣概,真是大筆挺迅,勢不可當。

李白的“路難”:

從李白的自身原因看,李白自己的性格也決定他很難在官場上如意,李白有文采,但是這並不等於李白的政治才能很高,從李白處理自己與高力士、楊貴妃的關係上來看,李白性格狂放,完全沒有一個從事政治的人的性格上的圓滑。

想要做官,才能很重要,但情商也一定要高。由於李白從來沒有擔任過實質性的官職,我們無法評判他的政治才能如何,但我們從李白的事蹟中,卻能斷定李白的情商的確不高,沒有官場之人的那種圓滑。

也正是由於他的這份不夠圓滑,導致他在後宮與前朝樹敵甚廣,唐玄宗不是沒有想過委任李白官職,但是前朝,大臣有意見,到了後宮,楊貴妃又進讒言,久而久之,唐玄宗對於李白開始厭煩,直到最終摒棄。

另一個層面:

在官場上的失意或許也是李白的幸運,短短在長安的兩年,李白看清了權力的黑暗,他對官場的厭惡之情已經反映在了他的詩裏。

李白俠義風骨,或許在江湖上游蕩纔是他一生最好的歸宿,如果讓李白留在了名利場,纔是真正玷污了他的才華。

時代的悲哀讓李白的才華得到了最大的施展,看到他的詩,我們纔算是看到了真正的盛唐,看到他的詩,我們纔算是真正看到了風骨,看到了他的詩,我們纔算是真的讀懂了人生,這就是李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