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對範愛農的態度是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1.42W

魯迅對範愛農的態度是由憎惡到喜愛。魯迅先生對範愛農的態度:魯迅對範愛濃的稱謂的變化說明了感情的變化,魯迅對範愛農的感情經歷了一個由憎惡到喜愛的過程。兩個人彼此對對方的第一印象都不好,他們又成爲了摯友,相同的境遇使他們再次相遇、相熟、相知,最後成爲了摯友。

《範愛農》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6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通過追敘自己在日本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迫害的遭遇,表現了作者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全文語言樸素,感情真摯。創作背景:範愛農與作者魯迅是同鄉,在日本留學時與魯迅認識。

1912年,範愛農溺水而亡,作者魯迅作此文予以悼念。此文寫於1926年11月18日,最初發表於1926年12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1卷第24期,後收入作者散文集《朝花夕拾》。範愛農(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號愛農。清末革命團體光復會成員,浙江紹興皇甫莊人。


魯迅對範愛農的態度是什麼

起初魯迅認爲範愛農是怎樣一個人?原因是什麼?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魯迅先生對範愛農是的態度是積極的,這其中包含了很多東西,在魯迅先生的作品《範愛農》,先生描繪了範愛農的一些生活片段,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魯迅先生對於這位革命先驅還是很看重的,心中也會有幾分敬佩,這是引文範愛農能對於黑暗反動的社會,能夠真正的發聲吶喊,並且用實際行動來反對社會的黑暗,同大多數有志之士一樣,追求光明與和平.同時,這其中也有對範愛農的同情,對這樣一位革命志士理想不能實現,對他的總是受打擊的同情.此外,魯迅先生對於範愛農也是存在一些看法的,比如說在火車上,魯迅先生看見他們幾個互相讓座的時候的搖頭之類的細小的動作,可以說,魯迅先生對於這種“互相推讓”的作風是反感的,也許是魯迅先生從總看到了更多的國人不能勇敢站出來,對抗反動與黑暗而互相推讓沒有實際行動的作爲而心酸吧.

魯迅對範愛農不給其他讀書人讓座什麼態度?

當時魯迅的態度也是很不滿。魯迅暗地裏想:連火車上的座位他們都要分出尊卑來……。

自己不注意也許又搖搖頭。然而那羣雍容揖讓的人物中就有範愛農。

這是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收錄的文章。這篇文章的名字就是《範愛農》。

這篇文章,通過追敘自己在日本留學時和回國以後,魯迅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與範愛農的接觸情景。

在魯迅的眼裏範愛農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眼睛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藐視。

在一次爭論中,範愛農蹲在席子上。魯迅發言,他大抵都是反對的。魯迅早覺得奇怪,注意到他了。到這時,纔打聽到說這些話的是誰呢?那麼冷?認識的人告訴魯迅說,他叫範愛農。

魯迅回憶起當時。有一個叫子英的同學來約大家,說要到橫濱去接新來留學的同學。

汽船一到,看見一大堆人。大概一共有十多人吧。一上岸便將行李放到稅關上去,等候查驗。不料這一羣讀書人又在客車上,讓起座來。甲要乙坐在這位子上,乙要丙去坐,作揖未終火車一開,車身一搖,即刻跌倒了三四個。

魯迅當時是很不滿意的。他暗地裏想:連火車上的座位他們這些人也要分出尊卑來……。

他想他自己當時,可能是搖了搖頭。在這個讓座舉動當中,就有範愛農。

這是魯迅先生。在1926年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中記述自己和範愛農這些同學,在日本留學期間的事情。

原著中,魯迅先生對範愛農,藤野先生,衍太太三個人物各持什麼情感態度?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zhi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zhuan,據說shu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範愛農:一個正直倔強的愛國者——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範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內心痛苦、悲涼,我們和魯迅先生一樣,疑心他是自殺的。

衍太太——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髒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讚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爲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