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世界上有多少王國

來源:趣味百科館 6.24K

現在世界上有多少王國的答案是:30個

現在世界上有多少王國

其中,日本國、馬來西亞、柬埔寨王國、泰王國、丹麥王國、挪威王國、瑞典王國、列支敦士登公國、荷蘭王國、比利時王國、盧森堡大公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摩納哥公國、安道爾公國、西班牙王國採用君主立憲制。

此外,馬來西亞、安道爾公國、梵蒂岡城國、馬耳他騎士團君主不採用世襲制。

說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總統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政府總理馬克圖姆·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所羅門羣島總督納森埃爾·瓦埃納,內閣總理艾倫·凱馬凱扎爵士。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在酋長中選舉總統,是實行總統制的國家。英聯邦國家設有總督的,由總督代表英國國王,如所羅門羣島、加拿大等。一般不把這些國家與君主制國家一起列出。

亞洲:不丹王國、尼泊爾王國、沙特阿拉伯王國、泰王國、約旦哈希姆王國。

非洲:萊索托王國、摩洛哥王國、斯威士蘭王國。

歐洲:比利時王國、丹麥王國、荷蘭王國、挪威王國、瑞典王國、西班牙王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大洋州:湯加王國。

在我們通常的理解中,國王就是皇帝,皇帝就是國王,但在歐洲歷史上,這兩個詞是嚴格區分的。'皇帝'來源於羅馬帝國,一般指拉丁語中的Imperator和Caesar。拉丁語中Caesar 唸作'keisa',即愷撒。我們最熟悉的凱撒大帝卻不是真正的皇帝,是後人爲了尊敬他加上去的。英語中Caesar音標爲 ['si:zə],你是不是曾經被英語老師糾正過發音?德文中寫作'Kaiser',這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帝國皇帝和奧地利帝國皇帝的正式稱謂。俄文中寫作'царь',翻譯這個詞的時候,我國譯者採半音半意譯爲'沙皇'。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稱呼沙俄君主以及保加利亞君主時,'愷撒'才翻譯成'沙皇'。

截至2020年底,世界上197個國家(不含馬耳他騎士團)中,國名中帶'王國(Kingdom或Realm)'的一共有17個,分別是:巴林王國、不丹王國、柬埔寨王國、約旦哈希姆王國、沙特阿拉伯王國、泰王國、比利時王國、丹麥王國、荷蘭王國、挪威王國、西班牙王國、瑞典王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萊索托王國、摩洛哥王國、斯威士蘭王國、湯加王國。這些國家中,少數屬於君主專制國家,例如沙特阿拉伯王國、斯威士蘭王國;其他大部分都是君主立憲制國家,歐洲國家都屬於典型的君主立憲國家。

需要說明的是,作爲英聯邦內的16個王國之一的新西蘭王國不是上述197個國家之一,而是以獨立主權國家的新西蘭爲主,擁有附屬領土托克勞、南極羅斯屬地,加上聯繫邦庫克羣島、紐埃所組成的地區。我們通常所說的新西蘭指的是獨立主權國家的新西蘭,而不是新西蘭王國。

在歐洲歷史上,羅馬帝國之前的歐洲君主全部都是國王,包括著名的亞歷山大大帝。羅馬帝國滅亡後,分裂爲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都延續皇帝稱號。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擁有皇帝這一稱號的君主通常被視爲羅馬帝國的繼承者。按照慣例要得到皇帝稱號的君主一般要去羅馬由教皇加冕,而這一頭銜基本上被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所壟斷。所以當時只有神聖羅馬帝國君主和東羅馬帝國君主是皇帝稱號,其他歐洲君主一律是國王稱號。

一直到15世紀哈布斯堡家族壟斷王位之後,選帝侯的實際作用幾乎消失,而皇帝也不再需要教皇加冕,於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成爲奧地利-德意志君主的一般稱號。俄羅斯大公伊凡三世娶了末代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帕列奧羅格,俄羅斯便以拜占庭的繼承者自居,稱第三羅馬,不過直到1721年俄羅斯才改爲俄羅斯帝國。

1804年,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稱'法蘭西人的皇帝',拿破崙並不是由當時的教皇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戴到了頭上。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弗朗茨二世放棄神聖羅馬皇帝尊號,僅保留奧地利帝國皇帝稱號,此時歐洲一共有三個皇帝,就是法國皇帝、奧地利皇帝、俄羅斯皇帝。後來,法國皇帝被德國皇帝奪取稱號,奧地利皇帝變成奧匈帝國皇帝。一戰結束後,德國皇帝、奧匈帝國皇帝、俄羅斯皇帝全部宣告結束,歐洲再也沒有皇帝。同一時期,歐洲其他國家則是王國或公國,即便是鼎盛時期領土超過300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4億的大英帝國也一直是王國。

提到英國,中國人總是能夠想起英國的別稱——英倫三島。實際上,英國並不是由三個島組成的,這個別稱最可能指被分爲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三部分的大不列顛島,而英國曆史正是在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的分分合合中形成的。

英國的正式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英格蘭與蘇格蘭1707年合併的時候成立的是'大不列顛王國',1801年併吞愛爾蘭後改爲'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年愛爾蘭中南部26個郡脫離英國組成愛爾蘭自由邦(今愛爾蘭共和國的前身),最終成爲今天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是中文習慣叫法,標準簡稱爲'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英文簡稱UK。

聯合王國本土由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東北部分及一系列較小島嶼組成,陸地面積24.4萬平方公里(比廣西壯族自治區略大);人口6696萬(2019年),英格蘭人佔83.9%,蘇格蘭人佔8.4%,威爾士人佔4.8%、北愛爾蘭人佔2.9%。英國名義上沒有官方語,實際上以英語爲主要語言。

除了英國本土外,還有主權歸英國但不屬於聯合王國建制的14塊海外領土(British Overseas Territories)。除英屬基地區屬國防部管轄,其他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負責管理。另外,澤西島、恩西島、馬恩島屬於皇家屬地(Crown Colony),不屬於英國的一部分,英國議會通過的法案通常並不適用於皇家屬地,英國締結的條約也通常不適用於皇家屬地,然而皇家屬地居民是英國公民。

聯合王國是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早在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的《大憲章》中,就規定了貴族和教會的權力不受國王的侵犯,國王在徵稅權力方面的限制以及保障民衆的自由權和財產權等一些內容,這既是君主立憲制的最早起源,也是英國憲法的開端。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國議會於1689年通過的《權利法案》就確立了議會至上、法院獨立、臣民的權利和自由不被侵犯等幾大基本原則,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政體。到20世紀初,歐洲所有剩餘的君主(除了教皇)都成爲立憲的君主。立憲的君主雖然依然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但他們的權力和義務或多或少受到憲法明確的規定。大部分的君主的權力被限制到僅僅作爲國家的代表,而沒有實際的權力。

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1926-),也是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牙買加、巴巴多斯、巴哈馬、格林納達、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羣島、圖瓦盧、聖盧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伯利茲、安提瓜和巴布達、聖基茨和尼維斯的國家元首,還是英聯邦的元首。伊麗莎白二世是英國曆史上最爲長壽的君主和現今世上最年長的君主,同時也成爲世界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女性君主及女性國家元首。

在某些地方,因爲n、l發音部分,導致荷蘭的發音與河南相似,荷蘭因此成河南人最熟悉的國家之一,鄭州也被戲稱爲鄭姆斯特丹。當然這是笑話,實際上我們所說的荷蘭通常是指荷蘭本土,荷蘭王國的四個構成國之一。

荷蘭王國(The Kingdom of Netherlands)是由荷蘭本土、阿魯巴、庫拉索和荷屬聖馬丁4個構成國組成的君主立憲制的複合國(聯合王國),是一個以荷蘭本土爲核心的主權國家。荷蘭本土面積4.15萬平方公里(重慶市大小的一半),人口1739萬(2019年),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加勒比海區328平方公里(約爲香港面積的三分之一)。加勒比海地區的博奈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作爲特別市而直接成爲荷蘭的一部分,由加勒比荷蘭國家辦公室管理。荷蘭王國政府的權力僅限於國防、外交、國籍和引渡,除了上述權力以外,各構成國皆有完全的自主權和自治權。荷蘭王國君主同時爲王國各部分的君主,荷蘭本土以外的部分由總督代行職權。'荷蘭王國政府'更大程度是法理上的虛級政府,實際上荷蘭王國政府與荷蘭本土政府幾乎重疊。

荷蘭的正式國名,爲荷蘭語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中文所稱的荷蘭(Holland),嚴格來說,是指尼德蘭王國中一個地區的名稱,也就是北荷蘭省與南荷蘭省兩地的合稱。在七省聯合王國時代,荷蘭是其中土地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區,因此被用來代指荷蘭王國整體。這是一個常見的俗稱,可用於非正式場合中。在正式場合中,則使用其正式國名——Nederlanden(尼德蘭)。

Nederlanden 直譯過來就是'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窪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米,26%甚至低於海平面。另一個常見的英語俗稱'Dutch',用於稱呼荷蘭的主要族羣,也就是荷蘭人(Nederlanders)。在英語傳統中,稱呼荷蘭人爲Dutch,德國人爲German,他們同屬於日耳曼民族。

荷蘭男性平均身高184cm,女性也達171cm,幾乎年年稱霸世界。曾經聽荷蘭朋友說,他們長這麼高是因爲荷蘭處於海平面以下,假如海水防護堤損壞,也能不被淹死,這當然是玩笑話。在荷蘭毒品貿易和性產業都是合法的,因此荷蘭也被譽爲世界上最開放的國家。此外,荷蘭還是第一個承認同性戀婚姻和安樂死合法的國家。

泰王國,簡稱泰國,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面積51.3萬平方公里(比四川省略大);人口約6900萬人(2019年),泰族佔75%,華裔約佔14%的,相當一部份來自廣東省潮汕地區。

泰國一直以'暹羅'作爲國名。在擺脫高棉人統治之後,暹羅人以'自由'一詞(讀音即爲'泰')作爲主體民族泰族的名稱。1939年暹羅改稱'泰國',取其'自由領土'之意,因在當時的東南亞地區,周邊的各個大小王國均相繼淪爲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歐亞列強的殖民地,使得泰國成爲唯一僅存的獨立國家。1945年泰國複稱爲'暹羅王國'。1949年暹羅正式更名爲'泰王國'。

泰國,是個很奇特的國家,也是個很神祕的國家。在世界近現代史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像泰國那樣經歷了那麼多的軍事政變;更沒有哪一個國家,在經歷瞭如此頻繁的政變後,國王的寶座依然能四平八穩;沒有哪個國家像泰國那樣政壇亂象環生,但又對時政大局沒有太大的影響。也沒有哪個國家如此虔誠地信奉佛教,連佛教的發源地印度也望塵莫及。泰國華裔更是在該國經濟、政治中佔據重要地位。泰國第一個統一王朝——吞武裏王朝的就是潮汕人達信(中文名鄭昭)所建,當時的版圖比現在泰國的版圖還要大。泰國的重要經濟支柱都由華人支持,不少大型企業都是由華商創辦。1932年以來泰國37屆總理中,約有一半具有華裔血統,甚至在他信內閣中約有70%以上的人有華裔血統。

18世紀末,鄭昭的部下卻克里殺鄭昭 ,建立了延續至今天的卻克里王朝(曼谷王朝),自立爲拉瑪一世,今泰國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就是拉瑪十世。按泰國1997年的憲法,國王本人主要是國家及其國家精神的一個代表。泰國人都非常尊重他們的國王、王后以及王室家族,泰國法律有對王室不敬罪的處罰條例。實際上,泰國國王的權利是很大的,根據泰國憲法,國王是國家元首、三軍統帥、佛教以及所有宗教的守護人;國會的參議院議員是由國王直接任命;泰國的總理雖然是民選的,但必須泰王任命才行;泰國憲法第7條規定,國王能在適當的時候充當最終仲裁者,這也賦予泰王的巨大權力空間。

不丹王國(Kingdom of Bhutan)是位於中國和印度之間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的一個南亞內陸國。面積爲4.65萬平方公里(安徽省的三分之一大小);人口83.2萬(2020年),不丹族約佔50%,尼泊爾族約佔35%。

不丹一名來自梵語(IAST轉寫爲Bhoṭa-anta)一詞的轉寫,意思是'吐蕃的邊陲',暗示不丹是位於西藏文化能夠傳遞的最南端。不丹人來源於古代西藏人,跟藏族同源的門巴族是現在最接近不丹族的民族。在宗卡語中,不丹被稱爲'主克域',意爲雷、龍之地。不丹受到印度的制約,因此在與其他國家發展外交關係的同時需要顧及印度的態度,不丹與五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均無外交關係。

2006年,不丹第四代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在把王位讓位給兒子之前決定在不丹實行君主立憲,大多數國民卻不認爲這是十分必要的,旺楚克當時是這樣說的:'我可以保證我是一位好國王,但不能保證不丹世代都有好國王,所以人民的幸福要靠制度來保障。'直至2008年,不丹舉行國民議會(下院)選舉,首次通過選舉產生了議會制政府,成爲世界上最年輕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1980年,不丹皇家政府制定了《婚姻法》,宣實行一夫一妻制,廢除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制,並禁止童婚。由於歷史的原因,不丹尚未杜絕這一現象,不少富人仍娶兩個以上的妻子,一妻多夫現象在不丹北部地區也還存在。南部尼泊爾族人結婚時,女方要陪送嫁妝。如果一個已婚女子同另一男人私奔,那麼,那個男人就要向其丈夫賠償婚後時間裏妻子的生活費和其他費用。南部尼泊爾族人也允許離婚,但不普遍。

斯威士蘭王國(The Kingdom of Eswatini)是位於非洲東南部的內陸國家,北、西、南三面爲南非所環抱,東與莫桑比克爲鄰。由於舊稱(Swaziland)拼寫和讀音都與歐洲的瑞士(Switzerland)相近,人們常把它與瑞士混淆,使它陰差陽錯而獲'非洲瑞士'之名。2018年,斯威士蘭的英語國名改爲'Eswatini',在斯威士語中意思是斯威士人的土地。

斯威士蘭國土面積17363平方公里(海南省的一半大小);人口108萬(2018年),其中斯威士族佔90%,7成人生活在貧窮線下,平均壽命只有32歲。

斯威士蘭實行一夫多妻制,而且女人要絕對服從男人。結婚的話看你的財富,一般是兩頭牛可以換一個妻子,數量不限。男人可以出軌有情婦,女的絕對不允許出軌,如果女人出軌被發現,男的可以休妻並可以去孃家把牛要回來,女子的卑微地位可見一斑。

每年8月底或9月初,上萬名少女聚集在皇宮附近,按照傳統風俗,她們手持蘆葦,袒胸露乳,載歌載舞待國王姆斯瓦蒂三世前來挑選。這一天也就是斯威士蘭兩大節慶之一的蘆葦舞節(當地語發音爲'烏母蘭卡'),也稱'少女節',持續7天。本國所有適齡未婚少女都可以參加(根據規定,參加的少女人數必須在5000以上)。蘆葦舞節原本是斯威士蘭慶祝少女成人和表示貞潔的傳統盛會,1999年國王姆斯瓦蒂三世開始把它變成選妃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