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句話有什麼典故

來源:趣味百科館 3.06W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句話有什麼典故

典故的由來主要如下:當時,曹操與劉備對峙漢中,兩軍相持不下。曹操見連日陣雨,糧草快要吃完,又無法取勝,心情十分憂慮。這時,士兵來問晚間的口令是什麼,曹操正呆呆看着碗內雞肋思想進退之計,便隨口答道:雞肋!當"雞肋"這個口令傳到主簿楊修那裏,他自作聰明,慫恿兵士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兵。

士兵問爲什麼,楊修說:雞肋啊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如今丞相進不能取勝,恐人恥笑,明天一定會下令退兵的。

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鼓惑軍心之名砍了楊修的頭。

這個典故出自於《三國演義》。

原話爲:"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今人所說"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句話的意思是吃起來沒有什麼味道,扔掉又有點可惜。

比喻事情進行下去沒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捨不得。

也形容進退兩難,猶豫不決,無可奈何。

關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句話有什麼典故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裏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