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讀音

來源:趣味百科館 1.25W

紀曉嵐拼音[jǐ][xiǎo][lán]

紀曉嵐讀音

“紀”是個多音字,作爲姓氏讀四聲jì,並不是完全沒有依據。《新華字典》(1993年12月第八版)註釋:“紀,jǐ,姓(俗讀jì)”;《現代漢語詞典》(1996年7月修訂第三版)註釋:“紀,jǐ,姓(近年也有讀jì的)”。

其實字典、詞典這樣註釋,並不是說明“紀”作爲姓氏應該讀四聲jì,只是說明“紀”作爲姓氏,在民間有讀四聲jì的現象,而正讀還應該是“jǐ”。《辭海》(1989年版)對姓氏“紀”的讀音,明確注作:“紀,(jǐ己)姓。”《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對異讀詞“紀”的審音結果也非常明確:“紀,(一)jǐ,姓;(二)jì,紀念、紀律、紀元、綱紀”。《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由國家語委、國家教委、廣電部於1985年12月聯合發佈,其權威性在所有字典詞典之上,該表讀音標準是現有唯一最權威的漢字讀音標準。由此可見,“紀”作爲姓氏,規範讀音不應該讀去聲jì而應該讀上聲jǐ。



紀曉嵐讀音

紀曉嵐拼音:[jǐ xiǎo lán]

簡介:紀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清朝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

紀曉嵐讀音 紀曉嵐人物名字如何讀

1、紀曉嵐拼音:[jǐ xiǎo lán]。

2、別名紀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隸河間府獻縣人,清代文學家、官員。

3、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

4、嘉慶十年(1805年),病逝,時年八十二歲,因其“敏而好學可爲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諡號“文達”。

再考考紀曉嵐 紀 念什麼?

紀曉嵐的姓氏“紀”正確的讀音應該是上(Shǎng)聲,要念成(jǐ),不能讀做去聲(jì)。

有人說了,難道紀曉嵐不姓“紀”(jì)嗎?說對了,紀曉嵐還真不姓“紀”(jì),不但紀曉嵐不姓“紀”(jì),我也不姓“紀”(jì),我們都姓“紀”(Jǐ)!不信,您可以去查閱任何一本漢語字典或者詞典。我們知道,“紀”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上聲和去聲。其中,這個上聲“紀(Jǐ)”只有一個意思:姓。

這裏,要簡單介紹一下中國漢字的音調。中國古代,漢字有四個音調:平、上、去、入。隨着時代的發展,平聲因分化爲陰平和陽平。陰平就是一聲,陽平就是二聲,上聲就是三聲——這裏的“上”讀三聲,去聲就是四聲。入聲則沒有了。我們這個姓氏“紀”的正確讀音應該是“Jǐ”。

“紀曉嵐”中“紀”的讀音是什麼?

紀:讀音[jǐ]。

做姓氏讀音時,紀[jǐ]。

1、出自姜姓。據《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國爲氏》所載,西周初年,追念先聖先王的功德,封炎帝的一個後代於紀(在今山東i省壽光縣東南),建立了紀國,春秋時,紀國被齊國所滅,紀國王族子孫就以國名爲姓,世代相傳姓紀。

2、上古有紀族,伏羲氏之臣有紀侗,即其族。舜未爲帝時,有師名紀後,也是古紀族後人。

紀[jì],1. 記載:~年。~元。~行(xíng)。~實。~念。~傳(zhuàn )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人物傳記爲中心敘述史實,“紀”是帝王本紀,“傳”是其他人物的列傳)。~事本末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重要事件爲綱,將一段歷史完整地記載下來)。

2. 記年代的方式:一~(古代指十二年)。世~(一百年)。

3.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二級,紀以下爲“世”,紀以上爲“代”。

4. 法度:~律。違法亂~。

5. 散絲的頭緒:絲縷有~。

參考資料

漢典:

紀昀是叫jì yú還是叫jǐ yú,爲什麼?

應該是三聲

演員們在電視劇中把作爲姓氏的“紀”讀作去聲jì,是對,還是錯?“紀”是個多音字,作爲姓氏讀去聲jì,並不是完全沒有依據。《新華字典》(1993年12月第八版)註釋:“紀,jǐ ,姓(俗讀jì)”;《現代漢語詞典》(1996年7月修訂第三版)註釋:“紀,jǐ,姓(近年也有讀jì的)”。其實字典、詞典這樣註釋,並不是說明“紀”作爲姓氏應該讀去聲jì,只是說明“紀”作爲姓氏,在民間有讀去聲jì的現象,而正讀還應該是“jǐ”。《辭海》(1989年版)對姓氏“紀”的讀音,明確注作:“紀,(jǐ己)姓。”《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對異讀詞“紀”的審音結果也非常明確:“紀,(一)jǐ,姓;(二)jì,紀念、紀律、紀元、綱紀”。《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由國家語委、國家教委、廣電部於1985年12月聯合發佈,其權威性在所有字典詞典之上,該表讀音標準是現有唯一最權威的漢字讀音標準。由此可見,“紀”作爲姓氏,規範讀音不應該讀去聲jì而應該讀上聲jǐ。演員們在《紀》劇中將其讀作去聲jì,是不規範的,是錯誤的,應給予指正。考慮到音變影響,“紀”是個上聲字,“曉”也是個上聲字,兩個上聲字連在一起讀,根據普通話音變規律,第一個上聲字應該變讀成陽平字。因而“紀曉嵐”中的“紀”,實際要讀成陽平聲的jí。

普通老百姓在語言生活中偶爾讀錯一個字,並不值得大驚小怪,但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在影視演員身上就不同了,電影電視的輻射面很廣,在屏幕舞臺上讀錯一個字,其影響波及全國千家萬戶。成千萬上億的人,尤其是廣大青少年學生,可能會從此認爲讀錯的這個字就應該這樣讀,然後以訛傳訛,將錯誤“發揚光大”,造成惡性循環,最終影響到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順利貫徹執行。現實生活中,一些中國小生把“亞洲”的“亞”錯讀成上聲yǎ(應讀去聲yà)、把“角色”的“角”錯讀成jiǎo(應讀jué)、把“排憂解難”的“難”錯讀成陽平nán(應讀去聲nàn)等現象,不就是因爲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或影視明星讀錯了這些字,中國小生們受其影響而盲目模仿所致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一章第三條規定:“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講究語言文字規範,不但是經濟建設的需要,更是社會文明的要求,任何公民都應該爭做語言文字規範的促進派,播音員、節目主持人以及影視演員明星,更應當義不容辭地擔負起規範使用祖國語言的榜樣責任。

紀姓的讀音

在字典中,有兩種讀音。一種是第三聲,一種是第四聲。究竟是第三聲?還是第四聲??我以前覺得也是第四聲,可後來我也覺得錯了。是讀第三聲的,就關於這個姓。在百家講壇的紀連海老師有自己的一番見解!我現貼如下:我在看《百家講壇》的時候發現,“紀曉嵐”和“紀連海”的“紀”字都讀的是第三聲,而不是第四聲,爲什麼?

--------------------------------------------------------------

中國古代,漢字有四個音調:平、上(Shǎng)、去、入。隨着時代的發展,平聲因分化爲陰平和陽平。陰平就是一聲,陽平就是二聲,上(Shǎng)聲就是三聲,這裏的“上”讀三聲,去聲就是四聲。入聲則沒有了。所以,我們這個姓氏的正確的讀音應該是上(Shǎng)聲“紀”(jǐ)。

爲什麼紀曉嵐的姓氏“紀”應該讀成上聲(jǐ)呢?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從“紀”這個字的最早的含義談起。這裏,我要先介紹一本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本字典,爲東漢著名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著,距今已有1800年曆史。《說文解字》總結了先秦、兩漢文字學的成果,給我們保存了漢字的形、音、義,是研究漢字不可缺少的橋樑。特別是《說文解字》對字義的解釋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義,對理解古書上的詞義更有幫助,是研究的漢字最權威的、最早的一本專著。

“紀”這個字,查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紀,別絲也”,段注:“一絲必有其首,別之是爲紀。”故“紀”的本義皆爲絲頭絲端,後引申出“系”這個動作。因此,我們可以說,“紀”這個字雖然有兩個讀音,但是,它的最早讀音應該是表示某種物質方位的上聲(jǐ),然後才延展到了表示動作的去聲(jì)。

值得注意的是,紀國的先祖的居住地的名字“紀”,按照我們正常的推理,它的原意應該是指絲頭絲端,其最早的讀音應該是表示某種物質方位的上聲(jǐ)。

因此,紀曉嵐的姓氏“紀”正確的讀音應該是上(Shǎng)聲,要念成(jǐ),不能讀做去聲(jì)。

正是因爲如此,我們在1999年版的《辭海》從第768頁至第769頁所收“紀”(jì)字的23個詞條中,關於人物的只有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和法國作家紀德的名字,一箇中國名人都沒有;而在同一版本的第764頁“紀”(jǐ)字條下面不僅有紀昀,還有紀昌等中國歷史名人。

象紀曉嵐的“紀”這樣讀音發生音變的姓氏還有很多。諸如: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蓋(Gě)叫天先生的“蓋”(演員蓋麗麗的姓也是這個讀音);著名武俠小說家、筆名金庸的查(Zhā)良鏞先生的“查”;中國明代畫家仇(Qiú)英的“仇”;唐代詩人員(Yùn)半千的“員”;楚國的開國之主能(Nài)釋的“能”;雷雨中的繁(pó,陽平)漪的“繁”(開封城裏著名的古代建築的繁塔的“繁”字也是這個讀音);令狐沖的“令(Líng,陽平)狐”的“令狐”等。

有的觀衆說了,紀曉嵐,這多麼彆扭啊!難道就真的不能讀成“紀”(jì)麼?

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編纂的《現代漢語詞典》審訂爲近年也有讀jì的。

因此,您要把紀(jǐ)這個姓氏讀成“紀”(jì),雖然也可以,但是我的看法是,您在讀這個字之前,應該徵求人家的同意。紀曉嵐已經作古,這個意見沒有辦法徵求了,就只能讀成紀(jǐ)了。

此外,漢語語法還規定,兩個上聲連讀,前一個字可以讀爲陽平,這樣,您就可以把紀曉嵐這個人名讀成紀(jí)曉嵐。您看,這樣是不是要好一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