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窬之盜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18W

意思是:穿:指穿壁;窬:通“逾”,從牆上爬過去。從牆上爬過去。指鑽洞和爬牆的盜賊。

穿窬之盜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穿窬之盜

成語發音:chuān yú zhī dào

成語解釋:穿:指穿壁;窬:通“逾”,從牆上爬過去。從牆上爬過去。指鑽洞和爬牆的盜賊。

成語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賓語;指盜賊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樑上君子 查看更多穿窬之盜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傷殘猶剽掠之徒,貪鄙勝穿窬之盜。(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三回)



出自《論語》的115個成語,讓孩子學習掌握

愛之慾其生    指喜歡一個人時總想叫他活着。指極度地憑個人愛憎對待人    

北辰星拱    北辰:北極星;拱:環繞。北極星高懸不動,羣星環繞。比喻受衆人擁戴的人    

不得其死    得:取得,獲得。指人不得善終    

不捨晝夜    舍:放棄。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繼日    

斗筲之人    鬥: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兩升。形容人的氣量狹小,見識短淺    

導德齊禮    指用道德誘導,用禮教整頓,讓百姓歸服    

道不同,不相爲謀    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會在一起共事    

耳順之年    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邇安遠至    邇:近處。指近處的人安樂,遠處的人來歸附。形容政治清明    

患得患失    患:憂患。擔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失掉。形容對個人得失看得很重    

浸潤之譖    指中傷他人的讒言逐漸發生作用    

鞠躬屏氣    指彎腰曲體,屏住呼吸,一副恭謹畏葸的樣子    

舉枉措直    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措:罷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罷黜正直者    

哀而不傷    哀:悲哀;傷:傷害。憂愁而不悲傷。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愛禮存羊    由於愛惜古禮,不忍使它廢弛,因而保留古禮所需要的祭羊。比喻爲維護根本而保留有關儀節。    

愛素好古    指愛好樸質,不趨時尚。    

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    喜愛他時,總想叫他活着;討厭他時,總想叫他死掉。指極度地憑個人愛憎對待人。    

精益求精    精:完美;益:更加。已經好了還要求更加好    

敬而遠之    敬:尊重;遠:不接近;之:代詞,指對象。表示尊敬卻有所顧慮不願接近    

樂而不淫    快樂而不放蕩    

臨危授命    面對危急時勇於獻出生命    

名不正,言不順    指名分不正或名實不符    

苗而不秀    指莊稼出了苗而沒有開花結果。比喻人有好的資質,卻沒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名正言順    指名分正當,說話順理成章。後多指說話做事理由正當而充分    

鳴鼓而攻    比喻宣佈罪狀,加以遣責或討伐    

披髮左衽    左衽:衣襟向左掩。披頭散髮,衣襟左開,借指異族入侵爲主    

飽食終日    終日:整天。整天吃飽飯,不動腦筋,不幹什麼正經事。    

暴虎馮河    暴虎:空手搏虎;馮河:涉水過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    

被髮左衽    被髮:散發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區以外少數民族的裝束。也指淪爲夷狄。    

表裏如一    表:外表;裏:內心。表面和內心象一個東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博施濟衆    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羣衆以恩惠和接濟。    

博文約禮    博:金我,廣;約:約束。廣求學問,恪守禮法。    

不恥下問    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不敢問津    問津:詢問渡口,問路。指高貴的、深奧的事物不敢過問或嘗試。    

不惑之年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爲40歲的代稱。    

不教而殺    教:教育;殺: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不咎既往    咎:責怪。對以往的錯誤或罪責不再追究。    

不念舊惡    念:記在心上。不計較過去的怨仇。    

不相爲謀    謀:商量。相互之間沒法商量。指彼此觀點不同,不宜共同謀劃事情。    

不以人廢言    廢:廢棄。不因爲這個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採納他的正確意見。    

不亦樂乎    乎:文言中用爲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裏相當於“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範圍內的事情。    

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樂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後形容專心學習,吃東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難,無肉可吃。    

察言觀色    察:詳審。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朝聞夕死    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徹上徹下    徹:貫通。貫通上下。    

成人之美    成:成就。成全別人的好事。    

成仁取義    成仁:殺身以成仁德;取義:捨棄生命以取得正義。爲正義而犧牲生命。    

持危扶顛    扶持危困的局面。    

處之泰然    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爲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穿窬之盜    穿:指穿壁;窬:通“逾”,從牆上爬過去。從牆上爬過去。指鑽洞和爬牆的盜賊。    

慈明無雙    讚揚兄弟或平輩中之最負聲望者。    

賜牆及肩    比喻才學淺陋。    

從井救人    跳到井裏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行爲。現多比喻冒險救人。    

從心所欲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樣便怎樣。    

大動干戈    大規模地進行戰爭。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大言不慚    說大話,不感到難爲情。    

簞食瓢飲    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    

當立之年    指三十歲。    

當仁不讓    原指以仁爲任,無所謙讓。後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    

道聽途說    道、途:路。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惡衣惡食    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而立之年    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後爲三十歲的代稱。    

發憤忘食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犯而不校    犯:觸犯;校:計較。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也不計較。    

犯上作亂    犯:干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    

肥馬輕裘    裘:皮衣。騎肥壯的馬,穿輕暖的皮衣。形容闊綽。    

斐然成章    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分崩離析    崩:倒塌;析:分開。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風行草偃    偃:倒伏。風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夫子自道    指本意是說別人好處,而事實上卻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別人,卻正指摘了自己。    

父母之邦    指祖國。    

富貴浮雲    意思是不義而富貴,對於我就象浮雲那樣輕漂。比喻把金錢、地位看得很輕。    

割雞焉用牛刀    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氣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剛毅木訥    剛:堅強;毅:果決;木:質樸;訥:說話遲鈍,此處指言語謹慎。孔子稱頌人的四種品質。    

故舊不棄    故舊:舊交,舊部下;棄:拋棄。不輕易拋棄老朋友、老部下。    

龜玉毀櫝    龜甲和寶玉在匣中被毀壞。比喻輔佐之臣失職而使國運毀敗。    

觀過知仁    察看一個人所犯過錯的性質,就可以瞭解他的爲人。    

色厲內荏的意思是什麼 色厲內荏造句 近義詞反義詞

色厲內荏的意思: [sèlìnèirěn]

外表強硬嚴厲,內心怯懦軟弱。《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厲:兇猛。荏(rěn):軟弱。

色厲內荏百科解釋:

形容外表強硬,內心虛弱。有“外表上很強大、兇猛,實質上很軟弱、空虛”的意思。“色厲內荏”的“厲”是兇猛,“荏”是軟弱,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外表強硬而內心懦弱”的意思。語出先秦·孔子《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色厲內荏的詳細解釋: 色厲內荏 [sè lì nèi rěn]

色:神色,樣子;厲:兇猛;荏:軟弱。外表強硬,內心虛弱。

他跑遍租界的各處,觀察了帝國主義爪牙的~的窘態。◎葉聖陶《英文教授》

色厲內荏的近義詞: 外厲內荏,色厲膽薄,氣壯如牛,外強中乾,魚質龍文,虛有其表色厲內荏的反義詞: 綿裏藏針,名副其實,表裏如一,外柔內剛色厲內荏的出處:

《論語·陽貨》:“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共猶穿窬之盜也與?’”

色厲內荏造句:

1、聯名可以壯膽,可以虛張聲勢,色厲內荏者盡如此。

2、原來都知道我的婚姻狀況,都知道不的色厲內荏。

3、帝國主義的爪牙不少是色厲內荏的傢伙。

4、你爲什麼要如此的色厲內荏呢,難道你不知道這樣對你自己很不好嗎?

5、我希望你改變你的這種色厲內荏的壞習慣。

6、他跑遍租界的各處,觀察了帝國主義爪牙的色厲內荏的窘態。

7、色厲內荏,不過是想把水攪混。

8、你別看他兇得像只老虎,其實色厲內荏,一見到長官,馬上像只小貓!

9、他是色厲內荏,你不要怕他。

10、我覺得你有一天肯定會敗在你現在的這種色厲內荏的個性下的。

11、別看他那副氣勢洶洶的樣子,其實他色厲內荏,心裏害怕極了。

12、別怕,那個傢伙色厲內荏。

13、大家都知道他是個色厲內荏的膽小鬼。

14、真正的硬漢絕不該外強中乾,色厲內荏。

15、別看這幾個不三不四的人張牙舞爪的,其實他們是色厲內荏,只要我們齊心協力,他們準低頭告饒。

16、老師一直覺得班級天天風調雨順,其實其中充斥着色厲內荏和只會逆來順受的人!

17、我最瞧不起那種作威作福、色厲內荏的小人。

18、你這種色厲內荏的樣子看上去真的很不爽。

色厲內荏是什麼意思和造句-色厲內荏詞語的近義詞、反義詞

色厲內荏的拼音

[sè l nèi rěn]

色厲內荏的意思

外表強硬嚴厲,內心怯懦軟弱。《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厲:兇猛。荏(rěn):軟弱。

色厲內荏是什麼意思

形容外表強硬,內心虛弱。有外表上很強大、兇猛,實質上很軟弱、空虛的意思。色厲內荏的厲是兇猛,荏是軟弱,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外表強硬而內心懦弱的意思。語出先秦孔子《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色厲內荏的出處

《論語陽貨》: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共猶穿窬之盜也與?’

色厲內荏的用法

別看他那副氣勢洶洶的樣子,其實他~,心裏害怕極了。

色厲內荏的英文翻譯

a sheep in wolf’s clothinglit. show strength while weak inside (idiom)appearing fierce while cowardly at heart

色厲內荏的近義詞

外強中乾[wiqiángzhōnggān]《左傳僖公十五年》: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張脈僨興,外強中乾。意思是打仗時乘用異國的馬,緊急時馬就會血脈張動,外表很強大,實際內裏很空虛。後多用來形容外表強大而實際虛弱的事物。

虛有其表[xūyǒuqíbiǎo]空有好看的外表,實際不行。唐鄭處誨《明皇雜錄》記載,唐玄宗(李隆基)讓蕭嵩草詔,既成,不中意,擲其稿於地並說:虛有其表耳。表:外貌。

色厲膽薄[sèldǎnbó]色:神色。厲:嚴厲、兇猛。薄:脆弱。外表強硬而內心怯懦。

外厲內荏[wilnèirěn]表面強硬而內心虛弱。

氣壯如牛[qzhungrúniú]氣很盛,但使人覺得笨拙。

魚質龍文[yúzhlóngwn]魚的實質,龍的外表。謂虛有其表。

色厲內荏的反義詞

名副其實[míngfùqíshí]也說名符其實。名稱或名聲與實際相符合。副:相稱,符合。

表裏如一[biǎolǐrúyī]說話、行動和心裏所想的完全一致。

綿裏藏針[miánlǐcángzhēn]1.形容柔中有剛。

外柔內剛[wiróunèigāng]柔:柔弱;內:內心。外表柔和而內心剛正。

用色厲內荏的造句

聯名可以壯膽,可以虛張聲勢,色厲內荏者盡如此。

帝國主義的爪牙不少是色厲內荏的傢伙。

原來都知道我的婚姻狀況,都知道不的色厲內荏。

你爲什麼要如此的色厲內荏呢,難道你不知道這樣對你自己很不好嗎?

我希望你改變你的這種色厲內荏的壞習慣。

他跑遍租界的各處,觀察了帝國主義爪牙的色厲內荏的窘態。

你別看他兇得像只老虎,其實色厲內荏,一見到長官,馬上像只小貓!

色厲內荏,不過是想把水攪混。

他是色厲內荏,你不要怕他。

我覺得你有一天肯定會敗在你現在的這種色厲內荏的個性下的。

大家都知道他是個色厲內荏的膽小鬼。

別怕,那個傢伙色厲內荏。

真正的硬漢絕不該外強中乾,色厲內荏。

別看他那副氣勢洶洶的樣子,其實他色厲內荏,心裏害怕極了。

老師一直覺得班級天天風調雨順,其實其中充斥着色厲內荏和只會逆來順受的人!

你這種色厲內荏的樣子看上去真的很不爽。

別看這幾個不三不四的人張牙舞爪的,其實他們是色厲內荏,只要我們齊心協力,他們準低頭告饒。

我最瞧不起那種作威作福、色厲內荏的小人。

荏是什麼意思

外表強硬,內心虛弱。含貶義

《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外強中乾,外表強硬而內心怯弱。此刻見了他的相貌,大約是色厲內荏的一流人了。《論語陽貨》中有一言:"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其意思爲:“外表嚴厲內心虛弱,若用小人來作比喻,大概就像個鑽洞爬牆的小偷吧?”。孔子描述春秋末期掌權者的心理,他們外表道貌岸然,威嚴異常,似模似樣,而內心則怯懦無比,脆弱至極。孔子辛辣諷刺裝腔作勢,狐假虎威,表裏不一,口是心非,以權謀私,作奸犯科,貪污腐化,違法亂紀之人;

《論語》第十七章的所有意思

《論語》陽貨篇第十七註釋、翻譯

1701

【原文】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饋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途,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智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註釋】

【譯文】陽貨想見孔子,孔子不見,他便送給孔一隻熟乳豬,想讓孔子去他家致謝。孔子乘他不在家時,去拜謝。卻在半路上碰到了,他對孔子說:“來,我有話要說。”孔子走過去,他說:“自己身懷本領卻任憑國家混亂,能叫做仁嗎?”孔子說:“不能。“想做大事卻總是不去把握機遇,能叫做明智嗎?“不能。“時光一天天過去,歲月不等人啊。“好吧,我準備做官。”1217

1702

【原文】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註釋】

【譯文】孔子說:“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是習俗使人有了差別。”703

1703

【原文】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註釋】

【譯文】孔子說:“只有上等人聰明和下等人愚蠢是不可改變的。”904

1704

【原文】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註釋】

【譯文】孔子去武城,聽到彈琴唱歌的聲音。孔子微微一笑說:“殺雞哪用得上宰牛的刀?”子游對他說:“以前我聽您說過:‘君子學道就會愛護別人,小人學道就會服從指揮。’”孔子說:“同學們,子游說得對,剛纔我是在開玩笑。”621

1705

【原文】公山弗擾以費叛,召,子欲往。子路不悅,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爲東周乎?”

【註釋】

【譯文】公山弗擾佔據費市反叛,來召孔子,孔子想去。子路不高興地說:“沒地方去就算了,何必到他那裏去?”孔子說:“他來召我,難道是說空話?如果有人肯用我,我也許就會建立又一個強盛的王朝。”931

1706

【原文】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使人。”

【註釋】

【譯文】子張問仁,孔子說:“能在天下推行五種品德,就是仁了。“哪五種?”說:“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莊重就不會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擁護,誠實就會受到重用,勤敏就會獲得成功,慈惠就會有本錢使用人。”525

1707

【原文】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爲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叛,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瓠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註釋】佛肸(必西)。磷:損傷。緇(茲):黑。匏(袍):一種不能吃的瓜。

【譯文】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想去。子路說:“以前我聽您說過:‘親自做了壞事的人那裏,君子是不去的。’佛肸佔據中牟反叛,你卻要去,怎麼解釋?”孔子說:“對,我說過。沒聽說過堅硬的東西嗎?磨也磨不壞;沒聽說過潔白的東西嗎?染也染不黑。我豈能象個瓠瓜?光掛在那裏而不讓人吃呢?”936

1708

【原文】子曰:“由也,汝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汝。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註釋】居:坐。

【譯文】孔子說:“仲由啊,你聽說過六種品德六種弊病嗎?“沒有。“坐下,我對你說。好仁不好學,弊病是愚蠢;好智不好學,弊病是放縱;好信不好學,弊病是害人;好直不好學,弊病是刻薄;好勇不好學,弊病是破壞;好剛不好學,弊病是狂妄。”344

1709

【原文】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註釋】

【譯文】孔子說:“同學們,爲什麼不學詩呢?學詩可以激發熱情,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團結羣衆,可以抒發不滿。近可以事奉父母,遠可以事奉君王;還可以多知道些鳥獸草木的名字。”620

1710

【原文】子謂伯魚曰:“汝爲《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爲《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

【註釋】

【譯文】孔子對伯魚說:“你讀過《周南》《召南》嗎?一個人如果不讀《周南》《召南》,就好象面對着牆站着而無法前進。”

1711

【原文】子曰:“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

【註釋】

【譯文】孔子說:“禮啊,禮啊,難道只是紙張在說話嗎?樂啊,樂啊,難道只是鐘鼓在發音嗎?”

1712

【原文】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註釋】荏(忍):軟弱。窬(魚)。

【譯文】孔子說:“外表威嚴而內心怯懦的人,用小人作比喻,就象挖牆洞的小偷吧!” 

1713

【原文】子曰:“鄉愿,德之賊也。”

【註釋】願:老好人。

【譯文】孔子說:“老好人是敗壞道德的人。” 

1714

【原文】子曰:“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註釋】

【譯文】孔子說:“道聽途說就是道德敗壞。” 

1715

【原文】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註釋】

【譯文】孔子說:“卑鄙小人可以共事嗎?這種人他沒得到時,怕得不到;得到後,怕失去。一旦害怕失去,他什麼壞事都敢做。” 

1716

【原文】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註釋】

【譯文】孔子說:“古人有三種偏激的毛病,今人或許沒有:古代的狂人肆意直言,今天的狂人放蕩不羈;古代的高傲者威不可犯,今天的高傲者兇惡蠻橫;古代的愚人天真直率,今天的愚人狡詐無賴。” 

1717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註釋】巧:好。令:善於。色:臉色。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人,很少有仁愛之心。” 

1718

【原文】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註釋】

【譯文】孔子說:“我厭惡用紫色代替紅色,厭惡用鄭聲攪亂雅樂,厭惡用妖言顛覆國家。” 

1719

【原文】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註釋】

【譯文】孔子說:“我想不說話。”子貢說:“您如果不說話,誰教我們呢?”孔子說:“天說過什麼?天不說話,照樣四季運行,百物生長,天說過什麼?” 

1720

【原文】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註釋】

【譯文】孺悲想見孔子,孔子推說有病不見。傳話的人剛出門,孔子就取瑟彈唱起來,讓他聽見。

1721

【原文】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爲禮,禮必壞;三年不爲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汝安乎?”曰:“安。“汝安則爲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爲也,今汝安則爲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註釋】

【譯文】宰我問:“三年守孝期太長了,君子三年不行禮,禮必壞;三年不奏樂,樂必崩。陳谷吃完,新谷又長,鑽木取火的老方法也該改一改了,守孝一年就夠了。”孔子說:“三年內吃香飯,穿錦衣,你心安嗎?“心安。“你心安你就做吧。君子守孝,吃魚肉不香,聽音樂不樂,住豪宅不安,所以不做,現在你心安,那麼你就做吧。”宰我走後,孔子說:“宰我真不仁德,嬰兒三歲後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三年的喪期,是天下通行的喪期。難道他沒得到過父母三年的懷抱之愛嗎?”

1722

【原文】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爲之,猶賢乎已。”

【註釋】

【譯文】孔子說:“整天吃飽了飯,什麼都不想,真太難了!不是有下棋的嗎?下下棋,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

1723

【原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爲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爲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爲盜。”

【註釋】

【譯文】子路說:“君子提倡勇敢嗎?”孔子說:“君子以道義爲上,君子如果勇敢而不講道義就會顛覆國家,小人如果勇敢而不講道義就會成爲強盜。”430

1724

【原文】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爲智者,惡不遜以爲勇者,惡訐以爲直者。”

【註釋】徼(交):抄襲。訐(節)。

【譯文】子貢說:“君子也有厭惡的人嗎?”孔子說:“有。厭惡宣揚別人缺點的人,厭惡以下謗上的人,厭惡勇敢而無禮的人,厭惡固執而不通情理的人。你也有厭惡的人嗎?”子貢說:“厭惡把剽竊當作聰明的人,厭惡把不謙遜當作勇敢的人,厭惡把告密當作直率的人。”

1725

【原文】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註釋】

【譯文】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難以對付。太親近了,他們就會失禮;太疏遠了,他們就會怨恨。”

1726

【原文】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註釋】

【譯文】孔子說:“四十歲還讓人厭惡的人,一輩子都完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