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三把火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98W

意思是:指官員上任之初採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新官上任三把火

成語發音:xīn guān shàng rèn sān bǎ huǒ

成語解釋:指官員上任之初採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成語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福軍。你新官上任三把火,亂燒一通,遲早要犯大錯誤呀!”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剛上任的官員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當代成語

成語例句: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新官上任三把火’,該當避他一避,偏偏‘吃鹽水’讓他撞見。”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什麼意思

新官上任三把火:古代俗語,新官員上任後,常常做出幾件事以表現自己的才幹和革除時弊的決心,過後也就一切如舊。比喻新上任的官總要先做幾件有影響的事,以顯示自己的才能和膽識。

拼音:xīn guān shàng rèn sān bǎ huǒ。

引證:沙汀《在其香居茶館裏》:新縣長的脾氣又沒有摸到,叫他怎麼辦呢?常言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又是鬧起要整頓役政的,誰知道他會發些什麼貓兒毛病?

相關典故

《三國演義》提到,三國時,諸葛亮當了劉備的軍師,在短時間內連續三次火攻曹操

第一次火燒博望坡,使夏侯惇統領的十萬曹兵所剩無幾。

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萬人馬,幾乎全部覆沒。

第三次火燒赤壁,百萬曹兵慘敗,最後跟隨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

當時,人們把這三把火稱爲“諸葛亮上任三把火”,傳到後來便成爲人們常說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裏的“三把火”指的是什麼呢?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人們在現實生活裏經常說到的成語,比喻一個新領導上任後,通常會以雷厲風行的姿態,做出幾件有影響力的,能服衆的事情,目的是爲了彰顯自己的才能、魄力和膽識。

新領導上任後,都要用實際行動給老部下來一個下馬威,這樣做有利於自己開展今後的工作。

要深入地理解這個成語,需要從它的典故、含義和作用三大方面說起。

第一,“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典故,出自古典名著《三國演義》,跟諸葛亮有關。

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去做了軍師以後,諸葛亮看到劉備手下人才濟濟,自己若不拿出真本事很難讓大家信服。

於是,諸葛亮出謀劃策,在短時期內打了三個漂亮的勝仗,因爲這三次勝仗都跟火攻有關,所以就叫“三把火”。

第一把火發生在公元202年,當時劉備和曹操打得處在膠着狀態,諸葛亮給劉備建議“火燒博望坡”。計劃完成後,把曹操大將夏侯惇和于禁率領的10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幾乎全軍覆沒。

第二把火是在公元202年之後,夏侯惇大敗之後,曹操覺得很憋屈,親自率領數十萬大軍討伐新野。劉備看到曹操大軍來勢洶洶,避其鋒芒,退守到樊城。實際上,這是諸葛亮給出的主意,目的是爲了把新野騰空後,誘惑曹軍進城,然後來一個甕中捉鱉。果不其然,曹操大將曹仁帶領10萬兵馬暢通無阻地進了新野城,在城中駐紮下來,當天晚上,又被諸葛亮來了一個火攻,損失慘重。

第三把火發生在公元208年,就是著名的“火燒赤壁”,當時,曹操大軍多達20萬,劉備和孫權的聯軍不過5萬餘人。出其不意的一把火,把曹軍燒得非常慘重,曹操最後帶着幾十人狼狽逃命。這一戰直接讓曹操元氣大傷,從此,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第二,“新官上任三把火”在現代語境裏的含義。

許多成語總是隨着時代背景的變化,其含義也在不斷髮生着變化,“新官上任三把火”正是如此。

在現代語境裏,“三”已經不是實詞而是虛詞,指代多次、幾次的意思。

“火”也不是指火光、光焰,引申爲像火燃燒起來那樣轟轟烈烈、雷厲風行,看起來熾烈壯觀,能給他人留下極爲深刻的印象。

第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作用和意義。

一個新領導初來乍到,是半斤還是八兩,別人並不清楚,他唯有拿出真本事讓大家心服口服。因此,新領導上任後,都會拿出最好的狀態,最大的決心,最強的意志,去幹幾件大事,用大事的功績來堵上手下的嘴,同時也給自己樹立威信和口碑。

說得再直白一些,“新官上任三把火”是仕途上的一種生存哲學,善於運用這種哲學的人,往往能做到一切盡在掌握中。

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三把火”分別是指什麼?

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三把火”是指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博望坡之火,新野之火和赤壁之火這三把火。

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有些非歷史真實),劉備三顧茅廬終於將諸葛亮請出山。諸葛亮出山後,立即展現出了鬼神莫測之才。打的第一仗就是博望坡之戰,這一戰諸葛亮火燒曹軍十萬之衆,燒得曹操大將夏侯惇,于禁,李典落荒而逃,這是諸葛亮上任的第一把火。

後來,曹操親自帶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知道劉備還不是曹操的對手,於是主動撤出了新野城。走的時候諸葛亮將新野的城中,預先埋伏了許多引火的材料,準備引誘曹操進城,然後放一把火燒死曹軍。結果曹操來到新野見城門大開,空無一人,以爲劉備嚇破了膽逃跑了,於是十分放心的命士兵們住進了城裏,結果半夜火起,燒得曹操潰不成軍。這是諸葛亮上任的第二把火。

雖然諸葛亮有鬼神莫測之才,但是畢竟當時劉備的勢力太過於弱小,無法逆轉大勢。劉備被曹操一陣追打,最後逃亡江夏,只得聯合東吳一起抗曹。而曹操也引大軍屯於赤壁,準備一戰而定南方,進而一統天下。

於是著名的赤壁之戰爆發了,在這一戰裏三國演義徹底的將諸葛亮神化了。先是與周瑜一起想到用火攻,然後又草船借箭,最後居然借來了東風,結果這一把火徹底把曹操大軍燒殘廢了,幾十萬大軍只剩下二三十人落荒而逃,這是諸葛亮上任的第三把火。

擴展資料:

三次火攻劉備一方均取得勝利,從而證明了諸葛亮的能力,奠定了他在劉備軍營第一謀士的地位,也爲日後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礎,人們便稱之爲“諸葛亮上任三把火”。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現在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了。

《三國演義》刻畫的這三次火攻雖然精彩,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三件事在正史中都沒有記載,實際是羅貫中爲突顯諸葛亮的智慧而杜撰的故事情節。

現在一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是講新上任的官員,開始履新有些勁頭,必先做兩三件於百姓有益之事,其含意是指事後是否還會不斷做好事則難說了,此乃人們的經驗之談,這裏的“三把火”是比喻,講開頭前三件事,多像燒起火來那麼壯觀,引人注目,轟轟烈烈且有聲有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哪三把火?

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三把火是指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博望坡之火,新野之火和赤壁之火這三把火。

三國時,諸葛亮當了劉備的軍師,在短時間內連續三次火攻曹操。第一次火燒博望坡,使夏侯惇統領的十萬曹兵所剩無幾,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萬人馬,幾乎全部覆沒,第三次火燒赤壁,百萬曹兵慘敗,最後跟隨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

當時,人們把這三把火稱爲“諸葛亮上任三把火”。傳到後來便成爲人們常說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了。

新官上任的注意事項:

1、做好溝通

新官上任會影響到員工的工作方式、工作數量、工作流程等等,也可能會動搖員工的地位,員工最初對新官保持一種不信任、觀察的態度,這時新官要及時獲得老員工的信任,及時做好溝通,彼此進行了解,明白對方的訴求,使雙方對未來的工作方向達成統一的認知,儘量的消除隔閡。並且因爲彼此不瞭解,員工對於新官的一些做法可能不瞭解,如果發生誤會,新官要及時說清。

2、用實力說話

新官上任,不要總是提自己過去的“豐功偉績”,也不要總是拿過去工作和現在做對比,過多談及自己過去的工作,這樣容易讓老員工覺得這是對他們工作的否定。但是新官一定要在工作中體現自己的個人能力,用實力說話,還有新官不能只要求員工做到,自己也要起到標杆的作用,這樣才能讓員工心服口服。

3、穩中求進

新官上任總是想燒好“三把火”,幫助自己站穩腳跟,剛剛到任,還沒有對新環境做出瞭解,就開始帶着事先想好的計劃,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是過於冒進的行動,一方面對新環境的實際情況不瞭解,判斷很容易存在誤差,另外本來就是新官剛剛上任,彼此還沒有磨合,改革動作過大,會加大老員工的不穩定。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什麼意思?

是講新上任的官員,開始履新有些勁頭,必先做兩三件於百姓有益之事。

解釋:新官員上任後,常常做出幾件事以表現自己的才幹和革除時弊的決心,過後也就一切如舊。說白一點,就是給人下馬威,讓衆將軍心服口服。

俗語說的好:“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個“新官上任三把火”嘛、,是講新上任的官員,開始履新有些勁頭,必先做兩三件於百姓有益之事。

其含意是指事後是否還會不斷做好事則難說了,此乃人們的   經驗之談。這裏的“三把火”是比喻,講開頭前三件事,多像燒起火來那麼壯觀,引人注目,   轟轟烈烈且有聲有色。

典故:

據《 三國演義》所述,三國時, 諸葛亮當了 劉備的軍師,在短時間內,連續三次火攻 曹操。第一次火燒博望坡,使 夏侯惇統領的十萬曹兵所剩無幾,第二次在 新野,火攻,水淹使 曹仁, 曹洪的十萬人馬,幾乎全部覆沒。第三次火燒赤壁,百萬曹兵慘敗,最後跟隨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

當時,人們把這三把火稱爲“諸葛亮上任三把火”。傳到後來便成爲人們常說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