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43W

意思是:在紙上談論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決實際問題的空談。

紙上談兵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紙上談兵

成語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

成語解釋:在紙上談論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決實際問題的空談。

成語出處:老舍《四世同堂》:“書生只喜歡紙上談兵,只說而不去實行。”

成語繁體:紙上談兵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當代成語

近義詞: 坐而論道  華而不實 

成語例句:新近有個大挑知縣上了一個條陳,其中有些話都是窒礙難行,畢竟書生之見,全是紙上談兵。(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



紙上談兵是什麼意思

紙上談兵意思是指只是在紙面上談論打仗,形容只會空談理論,卻不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聽到某人被指爲只會紙上談兵,遇到實際問題時,卻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究竟紙上談兵是什麼意思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詳細內容01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爲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02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爲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爲天下無敵。

03

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但是(趙奢)不承認他有軍事才能,很替他擔憂,認爲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爲將罷、如果用他爲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04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

05

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爲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紙上談兵什麼意思

紙上談兵的意思是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可以解釋爲“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拓展:“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歷史事件是著名的“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 ,秦國名將白起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一帶同趙國的軍隊發生的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軍獲勝進佔長平,並且坑殺趙國40萬降兵。此戰,是秦、趙之間的戰略決戰。

戰爭中,由於廉頗老將與秦軍作戰不利,最終退守長平關,堅守不出。急於求成的趙王中秦國離間之計,棄用名將廉頗,改用了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代替廉頗趙括頗有名氣,與其父趙奢談論兵法,趙奢都不是趙括的對手。在趙王啓用趙括以後,趙括的母親曾面見趙王,說:括不可使將。始妾事其父,時爲將,身所奉飯耳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爲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爲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可此時趙王心意已決,並沒有採納趙括母親的建議。

趙括遵照趙王意圖,急於求勝,變更了廉頗的防禦部署及軍規,更換將吏,組織進攻。白起針對趙括驕傲輕敵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獲得戰爭的勝利。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趙括也因此以“紙上談兵”之人流傳下來。

紙上談兵的意思

紙上談兵釋義

紙上談兵就是說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爲現實。

紙上談兵出處

成語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成爲趙將,在長平之戰中,趙括只知道根據兵書來打仗,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打的潰不成軍。後來人們便用紙上談兵來比喻只憑書本知識空發議論,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