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二時辰與時間對照表

來源:趣味百科館 6.44K

古代十二時辰與時間對照表:

古代十二時辰與時間對照表

子時(23時至01時);

丑時(01時至03時);

寅時(03時至05時);

卯時(05時至07時);

辰時(07時至09時);

巳時(09時至11時);

午時(11時至13時);

未時(13時至15時);

申時(15時至17時);

酉時(17時至19時);

戌時(19時至21時);

亥時(21時至23時)。

時辰是中國傳統計時單位。把一晝夜平分爲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爲名稱,從半夜起算,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中午十一點到一點是午時。宋蘇軾《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今來所創置鈐轄司前一閘,雖每遇潮上,閉得一兩時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閘者,自須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閉閘。”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晝短夜長,差了三個時辰了。”曹禺《王昭君》第二幕:“半個時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



古代時辰對照表

古代時辰對照表參考如下: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爲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爲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爲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擴展資料

十二時辰無病法

1、亥時(晚9~11時),爲三焦經當令。

古人嚴格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從具體入睡時間來看,亥時被認爲最佳。亥時自漢代被稱爲“人定”時分,人定即人靜,也即21時-23時之間,東漢末年的《孔雀東南飛》就有“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之語。

傳統中醫認爲亥時三焦經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 具有主持諸氣、通調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此時睡覺,百脈可以得到休息,對身體十分有益。

如今的現代人生活節奏快,要在晚上21點就睡覺,難度恐怕相當大,但再晚也不能晚過23點。因爲23點爲子時,此時膽經旺。中醫理論認爲,“膽爲中正之官,五臟六腑取決於膽。”膽又爲少陽,“少陽不升,天下不明”。即此時不睡覺,第二天就沒得少陽之氣升起,人就沒有精神。

2、子時(子夜11~凌晨1時),膽經當令。

這段時間正是中醫養生中特別強調的“子覺”時間。《黃帝內經》裏,“凡是十一藏取決於膽”講的就是人體內有11個臟器都依賴膽經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夠優質的睡眠以保膽經獲得充足的能量。

3、丑時(凌晨1時~3時)爲肝經當令。

靜心養氣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別指出的是,某些年輕一族如在這個時間喝酒,將會對肝造成極大的損傷。

4、寅時(凌晨3時~5時),肺經當令。

按照中醫理論,寅時是人體陽氣的開始,也是人體氣血從靜變爲動的開始,必須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擾。

5、卯時(早晨5~7時),大腸經當令。

早起不貪睡,晨起首先活動四肢筋骨,打太極拳,叩齒摩面或雙手扣後腦,做“鳴天鼓”。

6、辰時(上午7~9時),胃經當令。

活動後喝一杯開水,用木梳梳髮百遍,然後洗漱。早餐應該清淡,要吃飽。飯後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強度鍛鍊。

7、巳時(上午9~11時),脾經當令。

開窗通風后,可從事腦力活動,但要注意勞逸結合,讓眼睛得到及時的休息。

8、午時(上午11時~午後1時),心經當令。

這是午餐時間,除要營養豐富,葷素搭配外,建議可以喝點湯,菜要少鹽。酒可喝但不能醉。飯後宜睡半小時,不要過多。

9、未時(午後1~3時),小腸經當令。

午睡後可做少量和緩的運動,喝一杯茶。

10、申時(午後3~5時),膀胱經當令。

這是最好的學習時間,記憶力和判斷力都很活躍。除用腦學習外,要注意多喝水。

11、酉時(午後5~7時),腎經當令。

這是腎虛者補腎的最好時機。晚飯宜吃少、清淡,可以喝點粥。

12、戌時(晚7~9時),心包經當令。

準備睡眠,睡前要靜心養氣,用冷水洗臉、溫水刷牙、熱水洗腳,睡宜採取右側臥位。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時辰

古代十二時辰與時間對照表是什麼樣的?

1、【卯時】: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2、【辰時】: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3、【巳時】:北京時間09時至11時。

4、【午時】: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5、【未時】: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6、【申時】: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7、【酉時】: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8、【戌時】: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9、【亥時】: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10、【子時】: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11、【丑時】: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12、【寅時】: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擴展資料:

古時候,白天靠測量太陽的影子,夜晚用漏壺(計時工具)滴水測時。這不是最早的測時法,在這以前,如下表的俗稱所反映的情況(表內的俗稱,是指十二時辰在古代的一種通俗叫法)。這種俗稱,就是中國古人藉助一些自然特徵和生物特徵來計時的。

“雞鳴”、“人定”,藉助於半夜雞叫和人入夜睡覺的特徵。“食時”、“晡時”,藉助吃飯時刻表示時間。古人一日兩餐,早飯在日出以後,隅中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爲“食時”。

十二時辰查詢對照表,古代十二時辰與時間對照表是什麼樣的?

提起十二時辰查詢對照表,大家都知道,有人問古代十二時辰與時間對照表是什麼樣的?,另外,還有人想問十二時辰對應時間,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12個月各屬什麼時辰,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古代十二時辰與時間對照表是什麼樣的?,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十二時辰查詢對照表 1、古代十二時辰與時間對照表是什麼樣的?

1、[卯時]:時間05時至07時。**十二時辰對照表。

2、[辰時]:時間07時至09時。

3、[巳時]:時間09時至11時。老黃曆十二時辰對照表。

4、[午時]:時間11時至13時。

5、[未時]:時間13時至15時。

6、[申時]:時間15食至17時。

7、[酉時]:時間17是至19時。十二時辰對照表是什麼。

8、[戌時]:時間19時至21時。

9、[亥時]:時間21時至23時。

10、[子時]:時間23時至01時。

11、[丑時]:時間01時至03時。十二時辰吉凶查詢表。

12、[寅時]:時間03時至05時。十二時辰是幾點到幾點?。

古時候,白天靠測量太陽的影子,夜晚用漏壺(計時工具)滴水測時。這不是最早的測時法,在這以前,如下表的俗稱所反映的情況(表內的俗稱,是指十二時辰在古代的一種通俗叫法)。這種俗稱,就是中國古人藉助一些自然特徵和生物特徵來計時的。

“雞鳴”、“人定”,藉助於半夜雞叫和人入夜睡覺的特徵。“食時”、“晡時”,藉助吃飯時刻表示時間。古人一日兩餐,早飯在日出以後,隅中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爲“食時”。

2、十二時辰對應時間

時辰對應的名稱: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時辰: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爲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至一點爲子時,一至三點爲丑時,三至五點爲寅時,依次遞推。

十二時由十二個特定的時間名詞構成。人們可以從先秦時代的中國古籍中溯尋出這些詞語的淵源。漢代之前,這些稱謂多有不同,直到漢代太初年間,中國實行了太初曆,“其以一日分十二時,而以干支爲紀。”(趙翼《陔餘叢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①。

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也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瑰寶之一。十二時辰與。

十二時辰把《黃帝內經》的十二時辰養生法,通過計時工具,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隨時提醒人們科學養生,從而讓每個人都懂得用《黃帝內經》養生,讓科學養生得以普及,這對改善人們體質,提高人們生存質量,無疑具有性的意義。24小時吉凶時辰對照表。

3、12個月各屬什麼時辰

返回頂部

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

23:00-00::00-02::00-04::00-06::00-08::00-10:59

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農曆十二時辰對照表。

12個月各屬什麼時辰

11:00-12::00-14::00-16::00-18::00-20::00-22:59十二時辰對照表 小時。

在現代生活中,時間是通過“時分秒”來記錄的,但是在中國古代的時間記錄方法非常具有,那就是十二地支。根據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每一時辰的前一小時爲初,後一小時爲正。比如7時叫辰初,8時叫辰正,9時叫巳初,10時叫巳正。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十二時辰相當於24小時,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舊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午時三刻”就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1時43分12秒。俗話說“女孩難得午時貴”,意思是說午時出生的女孩是最爲好命的。又傳說子時、寅時、辰時、酉時這四個時辰出生的人必定人中龍鳳,日後必能成大事,有成爲達官貴人的好命。晨曦破曉是什麼時辰?破曉是指早晨剛開始發亮,朝陽或好似朝陽發出光亮,他並不是**的時間名詞而是一個時刻。一般是4、5、6點鐘天剛亮的樣子。

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生活之美,被古人融入十二時辰點點滴滴。吃貨的十二時辰,十二時辰,杭州十二時辰、晉江十二時辰,珠海十二時辰,大理十二時辰,高校十二時辰十二時辰與對照表。

日晷儀也稱日晷,是觀測日影記時的儀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指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是中國古代較爲普遍使用的計時儀器。但在史籍中卻少有記載,現在史料中最早的記載是“漢書·律曆志·制漢歷”一節:太史令司馬遷建議共議“乃定東西,主晷儀,下刻漏”,而“漢書·藝文志”中列有晷書34卷,但僅存書名,而無內容。中國古代的計時器:圭表、日晷、漏壺、渾天儀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沒一個時辰兒不掛念,沒一個夜兒不夢見。”《西遊記》第四九回:“這等幹,只是忒費事,耽擱了時辰了。”魏巍《東方》第四部第二三章:“這就叫:不是,時辰不到。”

宋朝蘇軾《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今來所創置鈐轄司前一閘,雖每遇潮上,閉得一兩時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閘者,自須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閉閘。”

清朝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晝短夜長,差了三個時辰了。”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半個時辰前,他陪伴酣宴。”

以上就是與古代十二時辰與時間對照表是什麼樣的?相關內容,是關於古代十二時辰與時間對照表是什麼樣的?的分享。看完十二時辰查詢對照表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十二時辰與二十四小時對照表

十二時辰與二十四小時對照表

十二時辰與二十四小時對照表,我們經常在看電視的時候,聽到三更,半個時辰,一炷香等等時間臺詞。那麼你知道里面的半個時辰是指多少時間嗎?看完十二時辰與二十四小時對照表,大家就知道啦。

十二時辰與二十四小時對照表1

十二時辰由十二個特定的時間名詞構成。

十二個時辰 :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人們可以從先秦的.古籍中溯尋出這些詞語的淵源。漢代之前,這些稱謂多有不同,直到漢代太初年間,我國實行了太初曆,“其以一日分十二時,而以干支爲紀。”(趙翼《陔餘叢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也是中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子時——晚11點鐘到凌晨1點鐘;

丑時——1點鐘至3點鐘;

寅時——3點鐘至5點鐘;

卯辰——5點鐘至7點鐘;

辰時——7點鐘至9點鐘;

巳時——9點鐘至11點鐘;

午時——11點鐘至下午1點鐘;

未時——13點鐘至15點鐘;

申時——下午3點鐘至5點鐘;

酉時——下午5點鐘至7點鐘;

戌時——下午7點鐘至晚9點鐘;

亥時——晚9點鐘至11點鐘。

一日有十二辰(一時辰合現代2小時),一時辰有八刻(一刻合現代15分鐘),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合現代5分鐘),一盞茶有兩炷香(一炷香合現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現代30秒),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合現代5秒),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合現代0.5秒)。

十二時辰與二十四小時對照表2

中國古代時間計量單位是時辰,分爲十二時辰,即子時、醜 時、寅時 、卯 時、辰時 、巳(sì) 、午時 、未時、申時 、酉時 、戌時 、亥時。

其與現代二十四小時對照表如下:

1、子時:對應現代時間0:00, 時間段爲:

唐代以前:0:00-2:00,

唐代以後:23:00-1:00。

2、丑時對應現代時間2:00, 時間段爲:

唐代以前:2:00-4:00,

唐代以後:1:00-3:00。

3、寅時對應現代時間4:00, 時間段爲:

唐代以前:4:00-6:00,

唐代以後:3:00-5:00。

4、卯時對應現代時間6:00, 時間段爲:

唐代以前:6:00-8:00,

唐代以後:5:00-7:00。

5、辰時對應現代時間8:00, 時間段爲:

唐代以前:8:00-10:00,

唐代以後:7:00-9:00。

6、巳時對應現代時間10:00, 時間段爲:

唐代以前:10:00-12:00,

唐代以後:9:00-11:00。

7、午時對應現代時間12:00, 時間段爲:

唐代以前:12:00-14:00,

唐代以後:11:00-13:00。

8、未時對應現代時間14:00, 時間段爲:

唐代以前:14:00-16:00,

唐代以後:13:00-15:00。

9、申時對應現代時間16:00, 時間段爲:

唐代以前:16:00-18:00,

唐代以後:15:00-17:00。

10、酉時對應現代時間18:00, 時間段爲:

唐代以前:18:00-20:00,

唐代以後:17:00-19:00。

11、戌時對應現代時間20:00, 時間段爲:

唐代以前:20:00-22:00,

唐代以後:19:00-21:00。

12、亥時對應現代時間22:00, 時間段爲:

唐代以前:22:00-24:00,

唐代以後:21:00-23:00。

十二時辰與二十四小時對照表3

一、十二時辰與二十四小時

1、古代將一晝夜分爲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現代將一晝夜分爲24小時,即:1點、2點、3點、4點、5點、6點、7點、8點、9點、10點、11點、12點、13點、14點、15點、16點、17點、18點、19點、20點、21點、22點、23點、24點(或0點)。

3、古代時辰和現代時間的關係:每一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一時辰=兩個小時=四炷香。一炷香爲半個小時。

二、古代十二時辰與時間對照表

古代時間與現代時間對照表?

子時: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擴展資料:

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把一晝夜分爲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於今天的二十四小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的時間爲子時,一點到三點爲丑時,三點到五點爲寅時,其餘的以此類推。

古代的一個時辰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所以,當鐘錶剛剛傳入中國時,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大時”,新時間的一個鐘點叫做“小時”。以後,隨着鐘錶的普及,“大時”一詞也就消失了,而“小時”卻沿用至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