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作則遲 分地則速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97W

公作則遲 分地則速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是:“公作則遲,分地則速”的意思是幹公田偷懶,而把地分了,各人幹各人的,倒是積極的很。公作,指貴族役使勞動者在封地田畝中集體耕作;分地,指地主把土地分給個體農民耕種,收取地租。反映個體生產取代大規模強制性集體耕作,個體小農逐漸成爲社會的基本生產單位,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新興地主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公作則遲 分地則速是什麼意思?

“公作則遲,分地則速”出自《呂氏春狄·審分覽》,原文“今以衆地者,公作則遲,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則速,無所匿其遲也。”意思是“如今用衆人種地,如果共同耕作,效率就低,耕作者不肯盡力;如果把地分開耕作就快得多,耕作者就不會吝惜力氣了。說明分工承包,明確責任,人們纔會盡力完成工作任務。”這種“公作”與“分地”之間的區別,反映了沒落的奴隸制與新發展起來的封建制之間的鮮明對比。因此,隨着生產的不斷髮展,孕育在奴隸制內部的封建生產關係正在逐步形成。

凡人主必審分,然後治可以至,奸僞邪辟之塗可以息,惡氣苟疾無自至。夫治身與治國,一理之術也。今以衆地者,主亦有地,臣主同地,則臣有所匿其都邪矣,主無所避其累矣。

凡爲善難,任善易。奚以知之?人與驥俱走,則人不勝驥矣;居於車上而任驥,則驥不勝人矣。人主好治人官之事,則是與驥俱走也,必多所不及矣。夫人主亦有居車,無去車,則衆善皆盡力竭能矣,諂諛?賊巧佞之人無所竄其奸矣。人主之車,所以乘物也。察乘物之理,則四極可有。不知乘物,而自怙恃,奪其智能,多其教詔,而好自以,若此則百官恫擾,少長相越,萬邪並起。權威分移,不可以卒,不可以教,此亡國之風也。

凡是君主,一定要明察君臣的職分,然後國家的安定纔可以實現,奸詐邪僻的渠道纔可以堵塞,濁氣惡疫才無法出現。修養自身與治理國家,其方法道理是一樣的。現在用許多人耕種土地,共同耕作就緩慢,這是因爲人們有所藏匿自己的力氣,分開耕作就迅速,這是因爲人們無法藏匿力氣,無法緩慢耕作。君主治理國家也象種地一樣,臣子和君主共同治理,臣子就有所藏匿自己的私產,君主就無法避開負累了。

凡是親自去做善事就困難,任用別人做善事就容易。憑什麼知道是這樣?人與千里馬一起奔跑,那麼人不能勝過千里馬,人坐在車上駕馭千里馬,那麼千里馬就不能勝過人了。君主喜歡處理官吏職權範圍內的事,那麼這就如同是與千里馬一塊跑啊,一定在很多方面都趕不上。君主也必須像駕車的人一樣坐在車上,不要離開車子,那麼所有做善事的人就都會盡心竭力了,阿諛奉承、邪惡奸巧的人就無法藏匿其奸了,剛強睿智、忠誠諄樸的人就會爭相努力去奔走效勞了。君主的車子,是用來載物的。明察了載物的道理,那麼四方邊遠之地都可以佔有,不懂得載物的道理,依賴恃自己的能力,強行改變他物的才智,教令下得很多,喜歡憑自己的意圖行事,這樣,各級官吏就都恐懼擾亂,長幼失序,各種邪惡一起出現,權威分散下移,不能善始善終,不可以施教,這是亡國的象徵啊。

《呂氏春秋》是戰國末期呂不韋重要的鉅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當時正是秦國統一六國的前夕。其書“基本上以儒家爲宗,取各家之長而棄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是秦漢雜家的代表作之一。

呂不韋(?—公元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 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孫。呂不韋早年經商於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將秦國質子異人帶回秦國,扶植其成爲秦莊襄王后,被拜爲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併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莊襄王去世後,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爲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受到嫪毐集團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

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包含八覽、六論、十二紀,匯合了先秦諸子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史稱“雜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