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語文教學心理學

來源:趣味百科館 7.16K

研究學生在掌握中國語言文字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和規律,探討語文教學與學生心理髮展相互關係的學科教學心理學分支。

什麼是語文教學心理學

中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主要是教育學生正確地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爲此目的,語文教學要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的水平和特點,給他們以語文的基礎訓練。使他們掌握字、詞、句、篇、語法、修辭、邏輯、文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形成聽、說、讀、寫的技能。聽、說是口頭言語的訓練;讀、寫是書面言語的學習。學生聽、說、讀、寫技能和能力的形成,是循序漸進並互相關聯的。語言是與思維密切聯繫着的,語言獲得發展時,學生的思維和智力就推進到更高的水平。所以,語言的發展標誌着學生思維和智力的發展。(見語言發展)

中國最早對這一方面的觀察與實驗,以劉廷芳1916~1919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所做的漢字的字形和字音對字義理解的影響的研究爲始端。其後,中國學者從教育、實驗、學習、知覺、認知等各個心理學角度對中國語文行爲開展的分析與研討,也取得很多成果。其發展的歷史,約自20~50年代爲教學和應用研究時期,即自劉廷芳的研究開始到艾偉的兩部語文教學心理學著作《國語問題》(1948)和《漢字問題》(1949)問世爲止。早期學者多居留國外並致力於教育方面的研究,而對中國語文行爲缺乏系統的整理和研究。這期間,國內的艾偉等數十位學者針對這一課題着重從教學及實用方面進行實驗研究,並以中國小生爲主要研究對象。約自50~70年代,爲實驗與理論發展時期。其中以《心理學報》創刊(1956)及《中華心理學刊》之前身──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系研究報告(1959)爲兩個重要標誌。這30年間的研究除對中國語文行爲和教學心理繼續做出探討與分析外,重點已逐漸演進到以實驗心理學爲基礎的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如語文的知覺學習、記憶、思維、內在心理歷程及語文的運用等。到了70年代,又發展到理論的探索和建立。進入80年代,又出現了在基礎生理、認知論以及雙語行爲的比較上對中國語文行爲展開論探理討和評價的新的局面。

研究範圍主要包括識字教學心理(包括漢語拼音教學心理)、寫字教學心理、閱讀教學心理和作文教學心理4個組成部分。

識字是兒童從運用口頭言語過渡到掌握書面言語的基本前提。一般說來,兒童在學前期已基本上掌握了口頭言語,爲識字準備了最初的條件。進入國小後,接觸到字詞,標誌着兒童開始以語言文字作爲認識的對象。它的主要特點是言語視覺分析器加入到第二信號系統的活動中去,並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從而引起過去在口語中主要由言語聽覺分析器和言語運動分析器所形成的機構的改組。書面言語體現着人類在許多世紀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中所概括起來的知識、經驗。學生識字,不僅熟記這些字詞本身,而且是以字詞爲中介間接認識客觀世界,並且記憶中以字詞的形式鞏固認識的成果。識字又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學生只有在他們的記憶儲備裏積存起一定數量的字詞,才能利用這些字詞來解釋書面材料,並把內部的思維活動外化爲物質的書面材料(字、詞、句、篇)。漢字是由音、義、形3個因素構成的方塊圖形符號。兒童認識它,既要掌握字形本身的結構關係,又要建立它與音、義之間的統一聯繫。因此,識字的過程不僅要感知字形,而且要進行復雜的思維活動。識字必然引起兒童認識結構的某些變化和改組。

寫字和識字是互相促進的。寫字能促進辨認字形的精確性,並加強對字形的記憶;而對字形的辨認又是形成書寫技能的重要條件。寫字不僅要認識筆劃,熟記筆順規則,而且還伴隨一系列的動作:坐姿、握筆和運筆的姿勢等。這樣,言語機構又加進新的手的動覺成分。實現言語機構這個水平的改造,意味着言語視覺、言語聽覺、言語動覺和手的動覺等多方面分析器的協調。

從識字過渡到閱讀,言語機構又需作進一步的改組。閱讀主要是一種從印刷或書寫的語言符號中取得意義的心理過程。從言語心理學角度看,閱讀活動則是從視覺的言語符號向口頭言語(大聲的或無聲的)過渡。在進行理解的、流利的、有表情的朗讀時,學生必須在較短的時間內聯字成詞,聯詞成句,連貫地讀出聲來。所以朗讀技能和能力的形成是與學生視知覺的速度和範圍、理解能力以及內部言語的發展水平相聯繫的。在進行有效的默讀時,要求學生理解全文的思想內容,不是機械地把原文說出來,而是要通過內部言語、用自己的話來分析、綜合、比較和概括,把原文的思想變成自己的思想;同時還能辨別、預測和識記,又有一定的閱讀速度。因此,默讀對學生的知覺和記憶,特別是對思維和內部言語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文是學生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言語,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言語形式的轉化。學生寫作與閱讀活動的一般心理過程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在閱讀中,學生通過具體的感性的文字材料去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並不斷從作者創作思路的“原型”得到啓發。這就爲作文準備了心理上的條件。作文的心理程序與閱讀的心理程序存在着倒逆關係。在命題作文中,學生首先必須審題、立意,確定中心思想;然後圍繞一定的中心,以較完善的內部言語在頭腦中分析出所要表達的內容,並進行綜合性的合乎邏輯的安排。同時,還要選擇適當的詞句來表達這些內容。這就是文章的構思過程。這樣,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言語機構的組合就更復雜化了。

參考書目

潘菽主編:《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