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理論誰提出來的

來源:趣味百科館 1.26W

期望理論又稱作“效價-手段-期望理論”,是管理心理學與行爲科學的一種理論。這個理論可以公式表示爲:激動力量=期望值×效價。

期望理論誰提出來的

期望理論誰提出來的

期望理論是由北美著名心理學家和行爲科學家維克托·弗魯姆於1964年在《工作與激勵》中提出來的。

弗魯姆認爲,期望的東西不等於現實,期望與現實之間一般有三種可能性,即:期望小於現實,期望大於現實,期望等於現實。這三種情況對人的積極性的影響是不同的

1、期望小於現實,即實際結果大於期望值。一般地說,在正強化的情況下,如獎勵、提職、提薪、分房子等等,當現實大於期望值的時候,有助於提高人們的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增強信心,增加激發力量。而在負強化的情況下,如懲罰、災害、禍患等,期望值大於現實,就會使人感到失望,因而產生消極情緒。

2、期望大於現實 即實際結果小於期望值。一般地說,在正強化的情況下,便會產生挫折感,對激發力量產生削弱作用。如果在負強化的情況下,期望值大於現實,則會有利於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因爲這時人們作了最壞的打算和準備,而結果卻比預想的好得多,這自然對人的積極性是一個很大的激發。

期望理論誰提出來的 第2張

3、期望等於現實。即人們的期望變爲現實,所謂期望的結果,是人們預料之中的事。在這種情況下,一般地說,也有助於提高人的積極性。如果從此以後,沒有繼續給以激勵,積極性則只能維持在期望值的水平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