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賊不兩立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77W

意思是:比喻有我無你。

漢賊不兩立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漢賊不兩立

成語發音:hàn zéi bù liǎng lì

成語解釋:比喻有我無你。

成語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成語繁體:漢賊不兩立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比喻有我無你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勢不兩立 查看更多漢賊不兩立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惟有杜氏一個,直如添上敵國一般,心中竟安排下“漢賊不兩立”的主意。(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七回)



成語「漢賊不兩立」什麼意思

漢賊不兩立

【拼音】:

hàn

zéi

liǎng

【解釋】:

比喻有我無你。

【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舉例造句】:

惟有杜氏一個,直如添上敵國一般,心中竟安排下“漢賊不兩立”的主意。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七回�

【拼音代碼】:

hzbl

【近義詞】:

勢不兩立

【用法】:

作賓語、定語;比喻有我無你

漢賊不兩立成語解釋

【成語】:漢賊不兩立

【拼音】:hàn  zéi  bù  liǎng  lì

【簡拼】:hzbll

【解釋】:比喻有我無你。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示例】:惟有杜氏一個,直如添上敵國一般,心中竟安排下“~”的主意。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七回

【近義詞】:勢不兩立

【語法】:作賓語、定語;比喻有我無你

漢賊不兩立 成語接龍

【順接】:立業安邦 立業成家 立人達人 立仗之馬 立軍令狀 立功立事 立功立德 立功自效

【順接】:哀毀瘠立 哀毀骨立 昂然挺立 傲然屹立 傲然挺立 比肩而立 兵以詐立 不破不立

【逆接】:拔趙易漢 彪形大漢 花腿閒漢 江淮河漢 綠林好漢 邈若河漢 披霄決漢 氣衝霄漢

【逆接】:漢人煮簀 漢大心實 漢官威儀 漢家飛將 漢日天種 漢武託孤 漢甘露鼎 漢白玉石

“漢賊不兩立 ,王業不偏安”什麼意思?

此句出自諸葛亮的《後出師表》,意思是:先帝考慮到蜀漢和曹賊是不能同時存在的,復興王業不能偏安一方。

《後出師表》原文:

先帝深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得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也,而議者謂爲非計。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

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後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羣疑滿腹,衆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徵,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逼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僞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爲能,猶有此失,況臣駑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羣、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