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同衾,死同穴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3.04W

意思是:衾:被子。生時共用一條被子,死後合一個墳墓。形容夫妻恩愛

生同衾,死同穴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生同衾,死同穴

成語發音:shēng tóng qīn,sǐ tóng xué

成語解釋:衾:被子。生時共用一條被子,死後合一個墳墓。形容夫妻恩愛

成語出處: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瑞仙亭》:“我既委身於你,樂則同樂,憂則同憂;生同衾,死同穴。”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多用於夫妻間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的意思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什麼意思

1、“生則同衾,死則同穴”,諺語,意思是指生前同牀,死後同墓,形容夫妻恩愛,生死不離。

2、元·佚名《貨郎擔》四:“生則同衾,死則同穴,在黃泉底下,做一對永遠夫妻。”

3、《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瑞仙亭》:“我既委身於你,樂則同樂,憂則同憂,生同衾,死同穴。”

生不同衾死同穴是什麼意思

意思:活着同蓋一條被子,死了同葬一個墓穴。形容夫婦感情深厚。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不戀豪傑,不羨驕奢,自願地生則同衾,死則同穴。”

《西廂記》講述了一個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禁錮而私下結合的故事,表達了人們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滿和對美好愛情的追求。文辭華麗、故事曲折、情節跌宕起伏、文筆細膩、人物傳神,堪稱絕世經典,並有“花間美人”的雅稱。

擴展資料:

相關故事:

她與呂碧城、張愛玲、蕭紅一道,並列爲“民國四大才女”,她還被譽爲《紅樓夢》中清冷多情的林黛玉。她就是——石評梅。1902年,石評梅出生在山西的一個書香門第。她的父親是清末的舉人,而後在多所學校裏擔任過國文老師。

他給愛女起了個雅緻的名字:汝壁。可小丫頭長大後極愛梅花的俏麗堅貞,於是給自己改了個新名字,石評梅。石評梅自小聰穎,在父親的悉心栽培下,她兩歲識字,四歲熟讀三字經、千字文。12歲時,就考入山西省太原女子師範。

她不僅成績優異,琴棋書畫、詩詞文賦都頗爲出色,是遠近聞名的“晉東小才女”。17歲時,石評梅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豈料那年國文系不招生,她就改報了體育系。在北平,石評梅接觸到了很多新鮮的事物,打開了她人生的大門。

有一次,學校請來李大釗爲學生講授《社會學》和《女權運動》,李大釗的演講,使她激情澎湃,她決定用寫作報效祖國。石評梅極具天賦,1921年的冬天,她寫的詩歌《夜行》就在山西大學的刊物《新共和》上面發表了。幾個月後,她又在《晨報副刊》上發表了《這是誰的罪》。

一時之間,聲名鵲起。一次,在北京山西會館的同鄉會上,她被一位意氣風發的英俊少年所吸引。這位少年是北大的學生,也是學生運動的領袖——高君宇。這次同鄉會的偶遇,他們給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書信往來,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他們常常相約在陶然亭湖畔散步。

通過交談,他們對彼此的瞭解進一步加深了。高君宇是熱忱的愛國青年,石評梅是才華橫溢的巾幗英雄。兩人志趣相同,相見恨晚。通過長時間的接觸,高君宇確定石評梅就是自己心中完美的繆斯女神,就是自己的愛情歸宿。只可惜,造化弄人。他早已沒有這樣的資格。

18歲時,他就在父親的強迫下,有了一段包辦的婚姻。他不同意,父親就以死相逼。沒辦法,他只能答應了這樁婚事。誰知,新婚夜他就吐血重病,病好以後,卻留下了咳血的病根。而他與妻子,也徒有夫妻之名。1923年,石評梅畢業,並順利留校任教。

好友邀請她一起參加“薔薇社”,並擔任《婦女週刊》的主編。石評梅的文章爲勞動婦女的權利而鬥爭,既真摯有執着,在整個社會引起了巨大的共鳴和反響。同時,也深深的震撼着高君宇,此時,他再也無法控制自己那噴薄欲出的情感。

這一年的秋天,他以紅葉爲信,寄給石評梅。他在紅葉上寫:“滿山秋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他的心意她豈會不懂?她思量再三,回了句:“枯萎的花籃不能承受這鮮紅的葉兒。”

原來,在她剛來北平求學之時,百般不適,多虧了曾經留學美國的同鄉吳天放的悉心照顧,才減輕了石評梅的思鄉之苦。吳天放對石評梅關懷備至,他們又是老鄉,彼此話題頗多,總是在一起談天說地,四處遊玩。一來二去,情竇初開的石評梅,便愛上了吳天放,他們在一起了。

沉浸在愛情中的石評梅甚至對吳天放說: “我們一旦相愛,不管今後彼此的命運如何,道路如何坎坷,我將終生不再愛第二個男人。”很多時候,命運就是喜歡和人們開玩笑。不久之後,石評梅發現,原來吳天放早已有了妻兒,她莫名其妙的成了第三者。

這次戀愛幾乎給了石評梅毀滅性的打擊。她甚至下定決心,以後絕不再戀愛,也絕不結婚。因此,哪怕她對高君宇早已暗生情愫,她也絕不允許自己沉淪其中。她內心的創傷還未痊癒,戀愛讓她感到恐慌。更何況,高君宇也是有家室的人呀!她怎麼可以破壞別人的家庭?

她從心底無法說服自己,無論如何也無法接納這段感情。被石評梅拒絕後,高君宇沒有放棄,他更加堅定了對石評梅的感情。他對弟弟說:“我對她的感情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更加增強了。”1924年的一個夜裏,石評梅的家裏來了位不速之客。

原來爲了躲避軍閥的搜捕,高君宇喬裝成廚子才得以逃脫。他必須按照上級的指示,採取下一步行動。他心裏放不下石評梅,所以哪怕冒着危險,也一定要來看她,跟她說一些自己覺得頂重要的話。他對她許諾,他會解除那段不幸的包辦婚姻。

高君宇沒有食言。1924年的秋天,他終於結束了這段長達10年、名存實亡的婚姻。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解脫。石評梅雖然很感動,可深受情傷的她,仍然無法敞開心扉。一次次的拒絕,使高君宇黯然神傷,他不願強迫石評梅。因此,在她生日的時候,他買了一對象牙戒指。

一枚戴在自己的手上,一枚送給了石評梅。這對潔白的象牙戒指,代表着二人會永遠保持“純潔如冰雪的友誼”。但他仍然忍不住的向她表明自己的心意,他在信中寫到:我的一個世界一切都屬於你,我是連靈魂都永禁的俘虜;爲了你死,亦可以爲了你生……

石評梅那顆被冰封的心,融化了……可命運再次同他們開了玩笑。高君宇肺病纏身,卻仍堅持參加革命。使得病情不斷惡化,他病重了。石評梅聽到這個消息,驚呆了。她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醫院去看他,在他身邊陪伴他。

他們談的很投機,兩隻帶着象牙戒指的手,時時刻刻的緊握在一起。石評梅暗下決心,等到高宇君身體好一些,一出院,她就嫁給他。可是,也許她錯過的機會太多了,他們已經沒有時間了。1925年3月5日,高君宇去世,年僅29歲。按照高君宇的生前心願,他被葬在陶然亭畔。

她將他的詩刻在墓碑上: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若彗星之迅急。她將自己的字也刻在了上面: 君宇!我無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的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

此後,石評梅每個星期天必去陶然亭看望他、陪伴他。她一直帶着那枚象牙戒指,並將對他的愛與悔恨全都發泄在文章中,含淚寫出感人肺腑的名篇《象牙戒指》《夢迴寂寂殘燈後》和《墓畔哀歌》。三年後,石評梅因患腦膜炎病逝。

她日記的扉頁寫了兩行字:生前未能相依共處,願死後得並葬荒丘!朋友們將此當成她的遺願,把她安葬在了高君宇的墓旁。他們的愛情感人肺腑,有人稱之爲“現代版梁祝”。雖然最後他們“死而同穴”,可仍叫人深感可惜。

高君宇在世的時候,曾數次對石評梅表白。可石評梅不敢面對自己的感情,她怕受傷,更怕流言蜚語。她一直在等,以致於,終於敢吐露心聲的時候,卻爲時已晚。她只能將思念寫在紙上,將愛化作淚水灑在墳前。可她亦明白,高宇君再也無法得知,一切只是徒勞罷了。

有道是: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廂記

"生而同衾,死亦同穴" 是什麼意思? 出自哪裏?

生的時候要在一起,死了也要葬在一起。

生而同衾,死亦同穴

讀音: shēng bù tóng qīn,sǐ yì tóng xué

出自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不戀豪傑,不羨驕奢,自願地生則同衾,死則同穴。”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又稱"北西廂",元代中國戲曲劇本。書中的男女主角是張君瑞和崔鶯鶯。

擴展資料:

《西廂記》的主題思想

《西廂記》正面提出了"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的主張,具有更鮮明的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題。

1、《西廂記》歌頌了以愛情爲基礎的結合,否定封建社會傳統的聯姻方式。

作爲相國小姐的鶯鶯和書劍飄零的書生相愛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以門第、財產和權勢爲條件的擇偶標準的違忤。鶯鶯和張生始終追求真摯的感情。

他們最初是彼此對才貌的傾心,經過聯吟、寺警、聽琴、賴婚、逼試等一系列事件,他們的感情內容也隨之更加豐富,這裏佔主導的正是一種真摯的心靈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2、鶯鶯和張生實際上已把愛情置於功名利祿之上。

張生爲鶯鶯而"滯留蒲東",不去趕考爲了愛情,他幾次險些丟了性命,直至被迫進京應試,得中之後,他也還是"夢魂兒不離了蒲東路"。鶯鶯在長亭送別時叮囑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她並不看重功名,認爲"但得一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即使張生高中的消息傳來,她也不以爲喜而反添症候。

《西廂記》雖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終成眷屬作爲團圓結局,但全劇貫穿了重愛情、輕功名的思想,顯示出王實甫思想的進步性。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生同衾死同穴的意思 生同衾死同穴詞語釋義

1.意思是形容夫婦感情深厚。

2. 生同衾,死同穴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shēng tóng qīn,sǐ tóng xué。

3.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不戀豪傑,不羨驕奢,自願地生則同衾,死則同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