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兵必敗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07W

意思是:驕兵:恃強輕敵的軍隊。恃強輕敵的軍隊必定失敗。

驕兵必敗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驕兵必敗

成語發音:jiāo bīng bì bài

成語解釋:驕兵:恃強輕敵的軍隊。恃強輕敵的軍隊必定失敗。

成語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魏相傳》:“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衆,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

成語繁體:驕兵必敗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勸誡性質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驕,不能讀作“jiáo”。

近義詞: 一敗如水 

成語例句:古人云:“驕兵必敗。”這就是少劍波致死的原因。(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驕兵必敗的意思?

“驕兵必敗”指過分驕傲輕敵的軍隊必定打敗仗。

山外青山樓外樓。人事都是時刻在變化的,這一刻事事順心,春風得意,意氣風發,卻不能保證這種快活會一直持續下去。而在處於人生高峯正在回落狀態時,別人可能正在上升的趨勢,終有一時刻會取代你的位置。在爭取成功的路上,多大的困難險阻都能克服,然而最後卻栽倒在成功時的位置上。所以,我們要謙虛做人,時刻清醒記住活到老學到老的信條,隨時向某方面比自己強的人學習,習衆人強項於一身。因爲自己暫時一點成就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實是自取滅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驕兵必敗

成語驕兵必敗是什麼意思?有哪些典故?

"驕兵必敗",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句成語。"驕兵",是指恃強凌弱的軍隊。這句成語的意思是:認爲自己強大而輕敵的驕橫軍隊必定要打敗仗。

公元前68年,漢宣帝劉詢派侍郎鄭吉率軍西征車師國。車師國求救於匈奴,但匈奴沒有及時派兵支援,因此車師國投降了漢朝。不久,匈奴大軍突然襲擊車師,把鄭吉率領的七千人馬團團圍住。鄭吉派人突圍,給漢宣帝報信請求派兵支援。

漢宣帝召集羣臣商議此事。大將軍趙充國主張趁機攻打匈奴的大本營。而丞相魏相卻不同意派大軍出戰。上書進諫說:"國家出兵作戰一般是在五種情況下,結果卻是不同的。救亂誅暴,謂之義兵,兵義者王;敵加於己,不得已而起者,謂之應兵,兵應者勝;爭恨小故,不忍憤怒者,謂之忿兵,兵忿者敗;利人土地貨寶者,謂之貪兵,兵貪者破;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衆,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

在魏相看來,第一種情況解救危難,平暴安良,是爲正義,因此稱爲"義兵",戰必無往而不勝。第二種情況敵人侵犯,迫不得已奮起自衛,也可稱作"應兵",師出有名,必然打勝仗。而後三種情況,忿兵、貪兵、驕兵都是不可取的。因一時氣憤鋌而走險,置國家安危於不顧,或是貪戀他人資源財物,強取豪奪,大動干戈,甚至憑藉自己的經濟、軍事實力,動不動就給別國發號施令,大施淫威,以戰爭相威脅,都是不義的,最終必然導致失敗的結果。在忿兵、貪兵和驕兵中,尤以驕兵的後果最嚴重。魏相認爲,驕兵"出兵雖勝,猶有後憂"。也就是說,驕兵短時期內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但從長遠觀點看,卻是憂患重重,弊大於利。所以,他對漢宣帝講,驕兵的結局,不僅僅是失敗,而可能是滅亡。

說到這兒,魏相把話鋒一轉,說:"近年來,匈奴沒有侵犯我們邊境。現在爲了車師,就要去攻打匈奴,這是沒有道理的。出兵作戰要有名義,我不知道這次出兵攻打匈奴有何名義?"

漢宣帝採納了魏相的意見,決定暫不出兵攻打匈奴,而是派了一支部隊,馳援鄭吉,把他和他的軍隊接應回了渠犁,也就是現在的新疆輪臺、尉犁之間。

魏相的"五兵"說,其實是闡述了中國古代軍事哲學中關於戰爭正義與非正義的一個基本觀點。這一觀點對後來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影響很大。"驕兵必敗",作爲這一思想的載體也以成語的形式在民間流傳至今。不過,如今它的運用已走出軍事領域,成爲人們在表達驕傲的人做事不會成功這層意思時經常使用的一個比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