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是幾本

來源:趣味百科館 2.62W

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北京卓越醫學人才培養高校聯盟創始成員 ,入選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學校始建於1956年,前身爲北京中醫學院,是國務院批准最早創辦的高等中醫藥院校。

1960年,學校被中央確定爲全國重點大學;1971年,學校與中國中醫研究院合併;1977年,兩院分開,分別恢復獨立辦學;1993年,學校更名爲北京中醫藥大學;1996年,入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學校與北京鍼灸骨傷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是幾本

截至2019年12月,學校有和平街校區、望京校區和良鄉校區3個校區,佔地面積108.30萬平方米;下設14個教學單位,12個本科專業;有8所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5所非直屬臨牀醫學院,8所教學醫院;教職工5120人;全日制在校生12602人,其中研究生4504人,本科生7536人,留學生562人。截至2019年12月,學校有教職工5223人,專任教師1478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佔61.84%,具有碩士以上學位者佔84.64%,有博士生導師346名;有“國醫大師”6人,全國名中醫3人,“首都國醫名師”3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4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人,“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第七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8人,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4人,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8個。呂仁和、王玉川、王綿之、顏正華、王琦、孫光榮全國名中醫:聶惠民、田德祿、王慶國“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張冰田德祿、高學敏、王慶國、張冰中醫內科學教學團隊(王新月,2007)、中藥學教學團隊(張冰,2010)、中醫“四大經典”教學團隊(李宇航,2008)北京市教學名師獎獲得者:高學敏、陳家旭、王新月、李澎濤、王天芳、王慶國、張冰、林謙、李宇航、於天源、郭霞珍、趙百孝、趙吉平、李峯、侯俊玲、趙進喜、賀娟、陳明、石晉麗、劉雁峯中藥學教學團隊(張冰,2008)、中醫內科學教學團隊(王新月,2007)、中醫“四大經典”教學團隊(李宇航,2008)、鍼灸推拿教學團隊(趙百孝,2008)、中藥分析教學團隊(喬延江,2008)、中藥製藥學教學團隊(倪健,2009)、中醫臨牀前基本實踐技能教學團隊(李峯,2009)、中藥製藥學教學團隊(倪健,2009)、中藥藥理學教學團隊(孫建寧,2010)截至2022年3月,北京中醫藥大學是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學位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設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囊括4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囊括47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學校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48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8個,北京市高精尖學科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