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4.87K

意思是:平時:平常;抱佛腳:拜佛。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纔去懇求。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成語發音: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lín shí bào fó jiǎo

成語解釋:平時:平常;抱佛腳:拜佛。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纔去懇求。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成語出處:魯迅《雜論管閒事·做學問·灰色等》:“卻還用‘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十個字形容當今學術界大部分的狀況。”

成語繁體: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臨時慌忙應付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當代成語

近義詞: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查看更多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蕭克《浴血羅霄》第35章:“哼!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啊!”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是什麼意思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亦作“閒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意思是:平日不早作準備或努力,到事情緊急時才匆忙設法。“臨時抱佛腳”原意爲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臨渴掘井之意,後因稱平時無準備而事急時倉促張羅。

出處:

1、《水滸傳》第十六回:何清笑道:“哥哥正是‘急來抱佛腳,閒時不燒香。’”

2、明·張誼《宦遊紀聞·抱佛免罪》:“雲南之南一番國,其俗尚釋教,人有犯罪應誅者……恐急,奔往某寺中抱佛腳。故俗諺雲:‘閒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3、魯迅《華蓋集續編<雜論管閒事·做學問·灰色等>》:“我現在才知道南池子的政治學會圖書館去年因爲時局的關係,借書的成績長進了三至七倍了,但他家翰笙卻還用‘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十個字形容當今學術界大部分的狀況。”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是什麼意思?

就是平時不努力,到了出現問題的時候纔去補救的意思

最佳答案 - 由提問者1個月前選出

臨時抱佛腳是一句俗語,意思是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或倉惶求救。

這句俗語是東漢時由外族人傳入中國的。

古時候,在雲南的南面有一個外民族建立的小國家,這個小國家的民衆都是信仰釋迦牟尼的佛教徒。

有一次,一個被判了死刑的罪犯在深夜掙斷了鎖鏈和木枷越獄逃跑了。第二天清晨,官府發現後即派兵丁差役四處追捕。那個罪犯逃了一天一夜後已精疲力竭,眼看追兵已近,他自知難以逃脫,便一頭撞進了一座古廟。這座廟宇裏供着一座釋迦牟尼的坐像,佛像高大無比。罪犯一見佛像,心裏悔恨不已,抱着佛像的腳,號啕大哭起來,並不斷用磕頭表示懺悔。這個罪犯一邊磕頭,一邊嘴裏不停地說:“佛祖慈悲爲懷,我自知有罪,請求剃度爲僧,從今往後,再也不敢爲非作歹!”不一會兒,他的頭也磕破了,弄得渾身上下都是鮮血。

正在這時,追兵趕到。兵丁差役見此情景,竟被罪犯的虔誠信佛、真心悔過的態度感動了,便派人去稟告官府,請求給予寬恕。官府聽後,不敢作主,馬上稟告了國王。國王篤信佛祖,赦免了罪犯的死罪,讓他入寺剃髮當了和尚。

後來,當這個國家的一些和尚到中國傳播佛教時,將這個故事和所產生的慣用語“臨時抱佛腳”帶入中國,成了我們的俗語。

“臨時抱佛腳”出處很多。

一、 很久以前,雲南的人都信奉佛教。

有一次,一個死囚趁月黑風高之際,翻牆越獄逃跑了。第二天,官府發現犯人跑了,派出兵丁四處搜捕。那個罪犯跑了一天一夜,又飢又渴,精疲力盡。他看着追捕他的人越近,知道自己難以逃脫,便一頭扎進一座古寺,寺裏供奉着釋迦牟尼像,佛像高大莊嚴,罪犯的肩頭正與佛像的腳齊,他一見佛像,心裏就悔恨不已,痛恨自己沒有聽佛祖的教誨,以致犯下了死罪,於是,便抱着佛像的腳大哭起來。他邊哭邊磕頭,邊磕頭邊哭,把頭都磕破了。追捕的差役被他真誠的懺悔感動了。於是轉告官府,請求寬恕他的過,官府便赦免了他的死罪。

後來,隨着信佛的人越來越多,這個故事演變成了一句俗語,用以形容一些人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的行爲。

二、一則出自洛陽龍門石窟,早期的佛教場所,不一定會建廟,也少有燒香之類,但一定會建塔,在佛塔上多雕刻佛腳以代表佛祖,供世人禮抱膜拜。另一則則爲:“雲南之南一番國,俗尚釋教。有犯罪當誅者,趨往寺中,抱佛腳悔過,願削髮爲僧,使貰其罪”。

兩則典故,前者爲中性,後者則逐漸被演變形容爲一些人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的行爲,明顯帶有貶義。

臨時抱佛腳是什麼意思

臨時抱佛腳指平時不行善,有急難時才向佛求救。比喻平時不做準備,事到臨頭時才急忙應付。

拼音:lín shí bào fó jiǎo

出處:唐·孟郊《讀經》詩:“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

示例: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典故

遇事毫無準備,臨急才設法應付,人們常用“臨急抱佛腳"來形容他。《中山詩話》曾記述道:“王丞相(安石)嗜諧謔,一日論沙門道,因日:‘投老欲依僧。’客遽對日:‘急則抱佛腳。’王日:‘投老欲依僧是古詩一句。’客日:‘急則抱佛腳是俗諺全語;上下投,下去腳(即:老欲依僧,急則抱佛),豈不的對也?’王大笑。”可見,“抱佛腳”云云,宋時就有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