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的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7.86K

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融:孔融,東漢時魯國(今山東)人,孔丘的後代,三國時代儒家學派的人物。

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的意思

他四歲時同兄弟一起吃梨,他先拿小的,把大的讓給哥哥。後爲北海太守,但他因反曹操被殺害。弟:通悌,指尊重兄長的道德規範。長:兄長。孔融這種友愛兄長的行爲,值得我們效法,也啓示我們從尊敬友愛兄長開始,培養自己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就不應該計較個人得失,纔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歡迎,也纔會感受到他的溫暖。



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 的意思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出自於《三字經》

解釋: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東漢時,有個叫孔融的小孩。有一天,父親的朋友送來一簍子的梨子,父親要孔融拿一個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裏挑了一個最小的,父親很訝異地對他說:“孩子,你怎麼不挑大的,反而挑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爹,我的年紀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孔融這種友愛兄長的行爲,的確很值得我們效法。

擴展資料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爲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後兼領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徵爲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其散文鋒利簡潔,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三字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孔融

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的意思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意思是: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弟於長宜先知出自哪裏?

出自宋代王應麟的《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其中“弟”讀tì,通“悌”,尊敬友愛。

孔融讓梨的小故事

孔融小時候家裏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孔融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裏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

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的意思 這個故事是怎麼樣的

1、“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意思是: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2、故事:

孔融小時候家裏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孔融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裏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

悌於長 宜先知的意思

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出自:宋代王應麟的《三字經》

原文摘錄: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釋義:

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

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首孝悌,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並且要知道基本的算術和高深的數學,以及認識文字,閱讀文學。

我國採用十進位算術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數字,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一直變化下去。

擴展資料:

關於《三字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代說法不一,大多數後代學者傾向的觀點意見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以課家塾”,即王應麟爲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讀書,於是編寫了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

王應麟是南宋人,《三字經》原著中的歷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爲止。隨着歷史的發展,爲了體現時代變遷,各朝代都有人對《三字經》不斷地加以補充,清道光年間賀興思增補的關於元、明、清三代的歷史,共計二十四句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