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是什麼節

來源:趣味百科館 8.29K

萬聖節也叫諸聖節,時間爲每年的11月1日。萬聖節最早起源於宗教,因爲時間正處在夏冬之交,被認爲是生死交替、靈界開啓的時節。在這一天,傳說各種惡鬼及死靈會離開陰間,來到人間遊走,人們爲了祭奠亡魂、驅走惡靈,纔會專門把這一天當做紀念日。

萬聖節是什麼節

萬聖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中國有不少人也受到國外萬聖節慶典活動的影響,也走上了一起狂歡的路上。萬聖節的慶典活動有帶萬聖節面具扮鬼、吃一些別具特色的曲奇餅、喝血腥飲料等等。

萬聖節是什麼節日 ?

萬聖節是天主教和東正教節日之一,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每年的11月1日,是天主教慶祝諸聖的節日 All Hallows Day 或 All Saint's Day。而在萬聖節前夕,每年10月31日的前夕是塞爾特族人的年度豐收祭典,象徵着一年的結束,以及新一年的開始。

當時二千多年前的塞爾特族人一年之中最害怕的日子莫過於10月31日的晚上,他們相信世人的生活是由神明所主宰的,而死亡之神 Samhain 在會在每年10月31日的夜晚會和逝者一起重返人間。

所以每年的這一天是塞爾特族人表達他們對太陽神的敬意,因爲太陽神讓他們的穀物豐收,以應付即將到來的冬天!可是在這一個夜晚也是惡靈力量最強大的一天,傳說中,每年到了這一天,所有時空的法則都會失效,使得陰陽兩界合而爲一。因此,這是遊魂出沒找替死鬼的唯一機會。

在10月31日晚上驚駭的時刻,活着的塞爾特人會爲了躲避靈魂的搜索,在這天晚會上把家裏的爐火滅了,營造出一個寒冷陰森的環境,並刻意用動物的頭或皮毛做成的服飾打扮自己成鬼怪的模樣,口中發出可怕的聲音,企圖嚇走靈魂也讓靈魂分不清誰是活的人,而不能夠找到替身;過了這個晚上,第二天就是萬聖節,一切也就恢復平靜了。

萬聖節是什麼節日?

西方節日,也稱“鬼節”,每年11月1日就是萬聖節,10月31日爲萬聖節前夕之夜,也稱“萬聖節之夜”! x0dx0ax0dx0a在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爲“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譯作:“萬聖節之夜”。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 x0dx0ax0dx0a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爲“天下聖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聖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 (CELTS) 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爲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則懼怕死魂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傳說那時凱爾特人部落還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殺死用以祭奠死人的習俗。 x0dx0ax0dx0a到了公元1世紀,佔領了凱爾特部落領地的羅馬人也漸漸接受了萬聖節習俗,但從此廢止了燒活人祭死人的野蠻做法。羅馬人慶祝豐收的節日與凱爾特人儀式結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動物或鬼怪,則是爲了趕走在他們四周遊蕩的妖魔。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靈精怪的打扮,來慶祝萬聖節的由來。時間流逝,萬聖節的意義逐漸起了變化,變得積極快樂起來,喜慶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說法也漸漸被摒棄和忘卻。到了今天,象徵萬聖節的形象、圖畫如巫婆、黑貓等,大都有友善可愛和滑稽的臉。 美國佛州:水下萬聖節 x0dx0ax0dx0a臉譜化妝是萬聖節傳統節目 x0dx0ax0dx0a"Halloween"一詞的產生 x0dx0ax0dx0a很多民族都在萬聖節前夜有慶典聚會,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終約定俗成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譯成了萬聖節之夜。 x0dx0ax0dx0a萬聖節的習俗——不請吃就搗亂 x0dx0ax0dx0a萬聖節的一個有趣內容是“Trick or treat”,這習俗卻並非源自愛爾蘭,而是始於公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那時的11月2日,被基督徒們稱爲 “ALL SOULS DAY”(萬靈之日)。在這一天,信徒們跋涉於僻壤鄉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麪粉及葡萄乾製成的“靈魂之餅”。據說捐贈糕餅的人家都相信教會僧人的祈禱,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這種挨家乞討的傳統傳至當今竟演變成了孩子們提着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遊戲。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模樣的孩子們千篇一律地都要發出“不請吃就搗亂”的威脅,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連聲說“請吃!請吃!”同時把糖果放進孩子們隨身攜帶的大口袋裏。 x0dx0ax0dx0a另外還有南瓜雕空當燈籠的故事。這又是源於古代愛爾蘭。故事是說一個名叫 JACK 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一天 JACK 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後 JACK 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施法讓 JACK 永遠不會犯罪爲條件讓他下樹。 JACK 死後,其靈魂卻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獄,於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倘佯。 x0dx0a妖魔鬼怪翩翩起舞 x0dx0ax0dx0a2004年10月30日,一名手持氣球的羅馬尼亞 x0dx0a兒童在首都布加勒斯特參加萬聖節活動。 x0dx0ax0dx0a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裏,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蔔裏放着,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蔔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 Jack-O-Lantern 了。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蔔勝一籌,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物。 布魯塞爾的萬聖節 x0dx0ax0dx0a孩子們喜愛的節日 x0dx0ax0dx0a萬聖節是兒童們縱情玩樂的好時候。它在孩子們眼中,是一個充滿神祕色彩的節日。夜幕降臨,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盞“傑克燈”跑出去玩。“傑克燈”的樣子十分可愛,做法是將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後在瓜中插上一支蠟燭,把它點燃,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便能看到這張憨態可掬的笑臉。 x0dx0ax0dx0a收拾停當後,一羣羣裝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傑克燈”,跑到鄰居家門前,威嚇般地喊着:“要惡作劇還是給款待”、“給錢還是給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錢款待他們,那些調皮的孩子就說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們有時把人家的門把手塗上肥皂,有時把別人的貓塗上顏色。這些小惡作劇常令大人啼笑皆非。當然,大多數人家都非常樂於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客人。所以萬聖節前夜的孩子們總是肚子塞得飽飽的,口袋裝得滿滿的。 x0dx0ax0dx0a萬聖節前夜最流行的遊戲是“咬蘋果”。遊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裏,然後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