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蛇吞象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65W

意思是:巴蛇:傳說中的大蛇。一條蛇想吞吃一條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貪得無厭

巴蛇吞象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巴蛇吞象

成語發音:bā shé tūn xiàng

成語解釋:巴蛇:傳說中的大蛇。一條蛇想吞吃一條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貪得無厭

成語出處:《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成語繁體:巴虵吞象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貪心不足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一蛇吞象 



巴蛇吞象的成語解釋

【成語】:巴蛇吞象

【拼音】:bā shé tūn xiàng

【簡拼】:bstx

【解釋】:巴蛇:古代傳說中的`大蛇。巴蛇吞吃大象。比喻貪得無厭。

【出處】:《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近義詞】:一蛇吞象

【反義詞】:知足常樂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人貪心不足

【英文】:inordinately greedy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有個窮苦的獵人阿象,他在森林裏打獵時救了一條餓昏的小蛇,帶回家精心飼養。小蛇慢慢長大成青蛇並通人性,經常從外面給他帶回一些值錢的東西來報答。阿象一再向青蛇索取,盼望成爲富翁,憤怒的青蛇便將這個貪得無厭的傢伙一口吞下

【順接】:象寄譯鞮 象形奪名 象形文字 象徵主義 象徵主義 象恭滔天 象牙之塔 象簡烏紗

【順接】:巴蛇吞象 拔犀擢象 包羅萬象 苞籠萬象 得意忘象 渡河香象 合眼摸象 黃金鑄象

【逆接】:耗子尾巴 狐狸尾巴 急急巴巴 結結巴巴 可憐巴巴 老鼠尾巴 望眼巴巴 跌了下巴

【逆接】:巴三攬四 巴三覽四 巴不能勾 巴人下里 巴前算後 巴頭探腦 巴山夜雨 巴山度嶺

巴蛇吞象的意思及成語解釋

巴蛇吞象是一個成語。

【拼音】bā shé tūn xiànɡ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貪心不足

【結構】主謂式

【反義詞】知足常樂

【釋義】巴蛇吞吃大象。比喻貪心極大,不知滿足。

【解詞】巴蛇:古代傳說中的大蛇。

【出處】《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示例】這些唯利是圖的傢伙們,對金錢的貪婪,是巴蛇吞象,永無止境的。

巴蛇吞象典故 巴蛇吞象故事介紹

1、巴蛇吞象源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其文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意思是:有一種巴蛇能吃大象(傳說巴蛇生於南海,黑身子,青腦袋,長800尺),它把象吞下去後,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頭吐出來.這種象骨服食後可治腹內的疾病.由此可見,即使是神話中的大蛇,吞下一頭大象也是不容易的事情.那麼一般的蛇,要想吞象,那當然更是不自量力了.後來遂以此比喻人心貪得無厭.久而久之即演變爲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語.明代學者羅洪先曾有詩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臨頭螂撲蟬。

2、巴蛇吞象,漢語成語,拼音是bā shé tūn xiàng,意思是比喻貪心極大,不知滿足。

巴蛇吞象的介紹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大蛇。

相傳能吞食大象的蛇,經過三年,象的骨頭才被吐出。"

巴蛇吞象"原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爲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意思是:有一種巴蛇能吃大象(傳說巴蛇生於南海,黑身子,青腦袋,長800尺),它把象吞下去後,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頭吐出來.這種象骨服食後可治腹內的疾病。

後來遂以此比喻人心貪得無厭.久而久之即演變爲"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語。明代學者羅洪先曾有詩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臨頭螂撲蟬。

擴展資料

巴蛇吞象的由來:

宋仁宗年間,位於太行山麓的深澤縣某村,有一貧寒人家,年邁多病的母親和兒子相依爲命。兒子喚作王妄,三十多歲了,還沒討上老婆,靠賣柴草維生。有一天,王妄到村北去打柴,發現草叢裏有一條七寸多長的花斑蛇,渾身是傷,動彈不得。

王妄動了憐憫之心,給他沖洗塗藥,一會功夫,蛇便甦醒了,不斷衝着王妄點頭,以此表達感激之情。處於好奇和憐愛,王妄把蛇帶回了家。從此,母子倆精心護理,花斑蛇的傷逐漸痊癒,蛇也慢慢長大。

這蛇很通人性,看起來似乎總想跟他們說話似的,母子倆單調寂寞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樂趣。日子一天天過去,王妄照樣砍柴,母親照樣守家,花斑蛇整天在家陪伴。有一天,花斑蛇覺得悶,便爬到院子裏曬太陽。

沒想到太陽一照,蛇身突然變得巨粗巨長!母親見狀立即驚叫一聲,當場嚇暈過去。

王妄回來時,花斑蛇已回到屋裏,恢復了原形,它着急地跟王妄說:“我今天失禮了!把您娘給嚇死過去了......不過別怕,您趕快從我身上取下三塊鱗片,再弄些野草,放在鍋裏煎熬成湯,讓您娘喝下去,立馬就會好的。”

王妄說:“不行,那樣會傷害你的身體,還是想別的辦法吧!花斑蛇幾番催促,王妄只好流着眼淚照辦了。母親喝下鱗湯後,很快甦醒過來。母子倆既感激又納悶,王妄又回想到每天晚上蛇簍裏金光閃爍的情形,更覺得這條蛇非同一般。

話說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宮裏的生活日復一日,覺得厭煩,突然想要一顆夜明珠玩玩,就張貼告示,誰能獻上一顆,就封官受賞。這事傳到王妄耳朵裏,他回家便對花斑蛇說了。

蛇沉思了一會兒,說:“這些年來您對我悉心照料,而且有救命之恩,我總想報答,可一直沒機會,現在總算能爲您做點事了。實話告訴您,我的眼睛就是兩顆夜明珠。您將我的一隻眼睛挖出來,獻給皇帝,就可以升官發財,老母親也就能安享晚年了。”

妄聽後非常高興,可他畢竟和蛇有了感情,不忍心下手。花斑蛇說:“不要緊,我能頂住。”王妄便挖出蛇的一隻眼睛,果然是一顆稀世的夜明珠!於是把寶珠獻給宋仁宗。滿朝文武從沒見過這麼奇異的寶珠,讚不絕口。

宋仁宗也非常高興,封王妄爲官,並賞他很多金銀財寶。西宮娘娘見了,也想要一顆。不得已,宋仁宗再次下令尋找寶珠,並許諾第二個獻寶的人可以當丞相。王妄想,我把蛇的第二隻眼睛獻上,那丞相不就是我了嗎?於是,王妄便找花斑蛇商量。

礙於情面,花斑蛇又把剩下的一隻眼睛給了王妄,王妄如願當上了丞相。此時身爲丞相卻依然單身的王妄喜出望外,直接找到花斑蛇把事情的原委一一說了。雙眼失明的花斑蛇聽後有點哀怨地含淚說:“您有沒有想過,我把我的肝給您,我也就死了。”

“可是我救過你的命啊,”丞相王妄繼續哀求:“你理應報答我的。”花斑蛇聽後,嘆了口氣,說:“那好吧,一會兒我張開嘴巴,您自己從我嘴巴爬到我肚子裏,把肝取去吧!”

當王妄拿着屠刀鑽進花斑蛇的嘴巴後,花斑蛇卻突然閉上了嘴巴,丞相王妄再也沒有出來......從此,“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勸世典故也就流傳開來。後來,人們以訛傳訛,把丞相的“相”誤作大象的“象”,於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就一直流傳至今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巴蛇吞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