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沒法溝通 BRIEF對話模式 5步實現父母與孩子高效溝通

來源:趣味百科館 3.05W

青春期的孩子通常會帶來父母們許多困擾,無論是怎樣的溝通方式都似乎無濟於事。有些父母焦慮不已,看着孩子迷茫不知所措,卻束手無策。甚至有些父母乾脆選擇放手,認爲孩子已經長大了,讓他們自己隨心所欲吧。其實與孩子溝通方法是存在的。

青春期沒法溝通 BRIEF對話模式 5步實現父母與孩子高效溝通

一、BRIEF對話模式——從良好的親子關係開始一切有效的親子溝通

BRIEF來源於5個單詞的首字母。

1.B(begin peacefully)代表以平和的心態開始對話;

2.R(relate)意味着共情;

3.I表示在對話中,我是主動提問的一方;

4.E(echo)提醒父母要重複所聽到的話;

5.F(feedback)意味着父母要給出反饋。

具體怎麼做呢?讓以一個孩子考試沒考好,瞞着家長的例子爲例,看看家長更好的處理方式是什麼?

第一步:無論覺得孩子做得不對,都要記得平和地引導孩子和父母談談成績。

第二步:如果孩子願意交流,主動告訴父母沒考好,父母一定不要再去批評孩子沒考好,或者責怪他瞞着不說。而應該給予理解和支持。

父母可以說:“你能跟媽媽說實話,一定是拿出了很大的勇氣。不需要再瞞着成績,感覺是不是好一些?媽媽願意幫助你,那我們接下來看看怎麼辦?”

第三步:提問,收集更多孩子的信息。比如問,考試之前你有意識到會考不好嗎?撇開成績不談,你覺得最近的學習情況如何?有什麼困惑嗎?需要幫助嗎?

第四步:總結、重複表達孩子的話,讓孩子感受到能被父母理解。比如,“嗯,你覺得這次考試有失手的成分。實際水平沒有那麼差。”“嗯,你覺得老師說的你都明白了。就是缺乏練習,所以計算錯了很多。”

第五步:分析從孩子那裏獲得的信息,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如果孩子不認同,不要急。點到爲止,見好就收。

米歇爾說,把這5個準則應用到談話中去,總能讓父母處理那些棘手的親子溝通問題時更輕鬆一點。你覺得呢?

這5個步驟,非常有用。許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都強調,一切有效的溝通都建立在良好的關係基礎上。孩子的行爲中,總有值得讚賞的地方。你的認可其實在幫助孩子開啓大腦,真正進入思考模式,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而不是讓他們陷入情緒對抗中無法啓動大腦理性思考。

二、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孩子不聽父母的勸告,該怎麼辦?

青春期是孩子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

父母必須理解的一點是,孩子的人生態度、價值觀、愛好和自我意識更多地是通過成長中的探索和摸索而形成的,而不是由父母灌輸的。

孩子不聽話是很正常的。父母說得再多,往往會讓孩子覺得煩躁和厭煩。如果讓孩子更願意與你溝通呢?《青春期關鍵對話》中提供了3個方法:

1.以亦師亦友的角色出現,讓孩子更願意聽你說話。

想象一下高中時的師生關係。那些與學生分享更多興趣,更幽默,更願意展現真實自我的老師,是不是更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可呢?

2.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時,簡單明瞭比喋喋不休更有效。

3.可以與孩子聊行爲產生的客觀後果,聊自己的感受、想法,但不要強迫孩子接受你的想法。不要求孩子接受恰恰是最能讓孩子接受你想法的方式。

青春期沒法溝通 BRIEF對話模式 5步實現父母與孩子高效溝通 第2張

三、孩子無理取鬧冒犯了你,你氣得七竅生煙,應該怎麼處理?

你以爲孩子不對,所以發脾氣理所當然。你以爲發脾氣能威懾到孩子。但事實並非如此。

家長情緒失控,大吼大叫的時候,青春期的孩子反而會有種滿足感,“我成功激怒了你。”

發脾氣並不能解決問題。不按孩子預設的方向去走,把情緒晾一晾,冷靜地表達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孩子不顧你做飯的辛苦,抱怨飯菜不好吃。你也許會生氣地說:“不好吃就不要吃!一點都不懂得感恩,這種孩子養大了也沒什麼用!”

但你也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平靜地陳述:“你覺得飯菜很不好吃,但我爲了這桌菜下班以後一直忙碌到現在。我還沒想好該怎麼跟你溝通飯菜的問題。過幾個小時,我們再談這個話題。”

你沒有發飆,而是反常地顯得很冷靜。這會讓孩子摸不着頭腦,拿捏不準你的想法,於是不自覺地反思自己的言行。

這個時候,孩子大多會變得收斂,小心謹慎。你可以選擇原諒,也可以選擇延長“冷靜期”。這取決於孩子犯錯的頻率。

面對問題,在我們想好該怎麼和孩子溝通之前,設置一段“冷靜期”,這個方法最有效。

青春期沒法溝通 BRIEF對話模式 5步實現父母與孩子高效溝通 第3張

四、孩子無法接受批評,哪怕是父母給兩句建議都會招致強烈牴觸,如何破局?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變得更好。所以父母經常會指出孩子的問題。再明智的父母,再簡單明瞭、充滿善意的溝通,也少不了引起孩子的憤怒、抵抗,據理力爭,甚至歇斯底里。父母覺得莫名其妙,甚至感到委屈。

1.十幾歲的孩子可能是地球上被詬病最多的一類人。每天,他們都要接受來自各方的評判。從上課態度到家庭作業,再到考試成績,從衣着容貌到行爲舉止,再到興趣愛好,老師、同學和父母的評判多到應接不暇。

這些評判中,讚賞的比重並不多。即使孩子很優秀,也依然會有更高的要求在等着他們。十幾歲的孩子,再好的朋友,也不會對他們吹彩虹屁。

2.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渴望被認可。他們常常會把“指出問題”看作對他們的否定。孩子對老師和同學還能保持克制,對父母卻表現得更爲激烈。

父母的愛會讓孩子有恃無恐。“抗拒父母、據理力爭”便成了孩子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

3.有一項研究顯示,以糾正錯誤爲目的的反饋會阻礙進步。大腦一直在生長,不斷產生新的神經元,形成新的突觸。個體在感到自信,感到自己很有能力的情況下,大腦生長得最快。總是強調錯誤,大腦會把這種評判視爲一種威脅,抑制生長。

不論父母多麼溫柔、充滿善意,給十幾歲的孩子指出問題,提出建議都要非常重視方式和方法。父母要儘可能地給孩子積極的信號。

比如,國家現在提倡孩子多做家務。但大多數孩子是不願意做家務的,甚至連個人

衛生都照顧不好。如果父母總是想着告訴孩子哪裏還沒做好,哪裏應該怎麼做,孩子的反應會更消極。換一種溝通方式,儘量把反饋、指令和孩子的優點結合起來說。

“嘿,餐廳打掃得不錯啊。桌子擦得很乾淨喔!別忘了把抹布洗乾淨喔。”

這樣說,是不是會讓孩子更願意做得好一些呢?

米歇爾還提到了一個非常值得借鑑的溝通方式。如果你實在忍不住想指出孩子的問題,那儘量不要去評判他們的表現,只說客觀事實。把自己想象成產品說明書中的指令,而不是報紙上的評論文章。這同樣也能減少很多衝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