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無全牛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5W

意思是:比喻技藝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

目無全牛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目無全牛

成語發音:mù wú quán niú

成語解釋:比喻技藝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

成語出處: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說》:“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成語繁體:目無全牛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遊刃有餘 查看更多目無全牛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謝覺哉《不惑集·目無全牛》:“我們稱讚人會辦事,常說他‘目無全牛’。”

目無全牛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構。形容人的技藝高超,得心應手,已經到達非常純熟的地步。

出自春秋戰國莊子《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起初我宰牛的時候,眼裏看到的是一隻完整的牛;三年以後,再未見過完整的牛了。)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指人的技藝純熟。

例句:他對這項工作掌握熟練,已經到達了目無全牛的境界。

擴展資料:

近義詞:出神入化

意思是形容文學藝術或技藝高超達到了絕妙的境界,還形容超脫了神通達到了自由國度的境界。

出自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聲,他連忙答應。金聖嘆:‘真正出神入化之筆’。”(我沒有出聲,他連忙答應。金聖嘆說到:“這真是絕妙。”)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文藝或技藝高超。

例句:不知道這位老畫師是觀察了多少的活蝦,才能夠畫蝦畫得這樣出神入化的。

目無全牛的意思

意思是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構。形容人的技藝高超,得心應手,已經到達非常純熟的地步。

出處:

春秋莊周《莊子·內篇·養生主》: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譯句: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於宰牛技術的追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無非看見的只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

擴展資料

相關背景:

庖丁解牛這個寓言故事選自《莊子內篇養生主》。它說明世上事物紛繁複雜,只要反覆實踐,掌握了它的客觀規律,就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敘議相間,層次分明。寫宰牛時動作之優美,技術之高超;成功後的志得意滿等,繪聲繪色,如聞如見,引人入勝。語言生動形象,“目無全牛”、“遊刃有餘”、“躊躇滿志”“切中肯綮”“庖丁解牛”成語,即出自本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目無全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