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球的知識

來源:趣味百科館 1.1W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爲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

關於地球的知識

地球年齡:

地球現有40億~46億歲,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大小及構造: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爲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爲海洋,29%爲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地球內部有地核、地幔、地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人類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地球氣候:

因爲地球氣候從亙古到現在都有發生巨大變化並且這種變化將繼續演進,很難把地球氣候概括。地球上與天氣和氣候有關的自然災害包括龍捲風、颱風、洪水、乾旱等。

兩極地氣候被兩個溫度相差並非很大的區域分隔開來:赤道附近寬廣的熱帶氣候和稍高緯度上的亞熱帶氣候,降水模式在不同地區也差異巨大,降水量從一年幾米到一年少於一毫米的地區都有。

地球自轉:

地球存在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自轉,平均角速度爲每小時轉動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轉的線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種天體東昇西落的現象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人們最早利用地球自轉作爲計量時間的基準。自20世紀以來由於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地球自轉是不均的。1967年國際上開始建立比地球自轉更爲精確和穩定的原子時。由於原子時的建立和採用,地球自轉中的各種變化相繼被發現。天文學家已經知道地球自轉速度存在長期減慢、不規則變化和週期性變化。

地球自轉的週期性變化主要包括週年週期的變化,月週期、半月週期變化以及近週日和半週日週期的變化。週年週期變化,也稱爲季節性變化,是20世紀30年代發現的,它表現爲春天地球自轉變慢,秋天地球自轉加快,其中還帶有半年週期的變化。週年變化的振幅爲20~25毫秒,主要由風的季節性變化引起。半年變化的振幅爲8~9毫秒,主要由太陽潮汐作用引起的。此外,月週期和半月週期變化的振幅約爲±1毫秒,是由月亮潮汐力引起的。地球自轉具有周日和半週日變化是在最近的十年中才被發現並得到證實的,振幅只有約0.1毫秒,主要是由月亮的週日、半週日潮汐作用引起的。

地球公轉:

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公轉軌道半長徑爲149597870公里,軌道的偏心率爲0.0167,公轉的平均軌道速度爲每秒29.79公里;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爲23°27',稱爲黃赤交角。地球自轉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變化,地球公轉及黃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從地球上看,太陽沿黃道逆時針運動,黃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兩個交點,其中太陽沿黃道從天赤道以南向北通過天赤道的那一點,稱爲春分點,與春分點相隔180°的另一點,稱爲秋分點,太陽分別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後)和秋分(9月23日前後)通過春分點和秋分點。對居住的北半球的人來說,當太陽分別經過春分點和秋分點時,就意味着已是春季或是秋季時節。太陽通過春分點到達最北的那一點稱爲夏至點,與之相差180°的另一點稱爲冬至點,太陽分別於每年的6月22日前後和12月22日前後通過夏至點和冬至點。同樣,對居住在北半球的人,當太陽在夏至點和冬至點附近,從天文學意義上,已進入夏季和冬季時節。上述情況,對於居住在南半球的人,則正好相反。



關於地球的科普知識

地球是太陽系從內到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赤道半徑爲6378.2公里,其大小在太陽系的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有大氣層和磁場,表面的71%被水覆蓋,其餘部分是陸地,是一個藍色星球。

地球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也是目前人類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地球已有45億歲,有一顆天然衛星月球圍繞着地球以27.32天的週期旋轉,而地球自西向東旋轉,以近24小時的週期自轉並且以一年的週期繞太陽公轉。

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擴展資料:

在地球演化過程中,發生一些天文與地質事件,將事件的時間段叫做地質時期。

在各地質時期,在與地球相關的宇宙空間及太陽系和地球所發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殼運動、地層、岩石、構造、古生物、古地磁、冰川、古氣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記錄。在不同的地質時期,地質作用不同,特徵不同。

地球表面的氣溫受到太陽輻射的影響,全球地表平均氣溫約15℃左右。而在不見陽光的地下深處,溫度則主要受地熱的影響,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地球中心處的地核溫度更高達6000℃以上,比太陽光球表面溫度(5778K,5500°C)更高。

對於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態外,是無法直接觀測到的。它主要由地球的地殼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頂部組成,從固體地球表面向下穿過地震波在近33公里處所顯示的第一個不連續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軟流圈爲止。

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約爲100公里。由於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態與現代地球物理學、地球動力學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岩石圈是現代地球科學中研究得最多、最詳細、最徹底的固體地球部分。

由於洋底佔據了地球表面總面積的2/3之多,而大洋盆地約佔海底總面積的45%,其平均水深爲4000~5000米,大量發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佈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圍延伸着廣闊的海底丘陵。

因此,整個固體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態可認爲是由大洋盆地與大陸臺地組成,對它們的研究,構成了與岩石圈構造和地球動力學有直接聯繫的"全球構造學"理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地球

寫十條有關地球的知識有哪些?

有關地球的知識:

1、地球最冷的地方是南極洲,約零下73.3攝氏度,但世界最冷的地點是俄羅斯的,沃斯托克站,它的最低溫度爲零下89.22攝氏度。

2、地球核心溫度,比太陽的表面溫度還高。太陽表面最低溫度約5500℃。地球內核最高溫度約6800℃。

3、地球上的黃金並非來自地球,地球上的黃金是由中子星發生碰撞拋射而來。這意味着黃金的年齡甚至比地球還要古老。

4、人類未研究的海洋麪積超過90%。海洋中含有13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人類已經研究過的藍色海洋麪積不足10%。海洋中物種非常豐富,目前我們已經確認212906種海洋生物,但是可能還有2500萬種有待我們去研究。

5、地表最強生物水熊蟲,它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在太空,在火山岩漿中都可以生存。它的壽命可能達到十萬年。

6、地球在加速旋轉,根據研究發現,地球的轉動速度正在不知不覺中加快,地球自轉一週的時間已經比過去短了數毫秒。

7、地球軌道上佈滿了各種太空垃圾。從1957年第一顆衛星發射以來,圍繞地球旋轉的人造物體總數爲38000個。按照這個速度,再過三百年,地球軌道將會被垃圾填滿。

8、春天行走在地球上的速度約爲50公里/天。科學家通過觀察單株植物的花序並注意不同地區一個物種的開花時間來確定了這一點。有人指出,在冬季結束後,同一物種的花序在24小時內開花,距離已開花的植物50公里。

9、在過去25年中,3萬億噸冰從南極洲消失。在研究已經過去的25年表明,南極已經減少了3萬億噸冰。僅在2017年,從歷史上最大的冰山之一Larsen C的冰川架斷下,它的重量超過1萬億噸,面積是牙買加島的一半。

10、人類鑽過最深的洞。1970年,蘇聯人在科拉半島進行一項科研工作形成的科拉超深鑽孔,是迄今爲止,人類進行鑽探的最深的一個鑽井,深處達到驚人的12262米。

關於地球的知識

1、 地球是太陽系從內到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是人類唯一的家園。住在地球上的人類又常稱呼地球爲世界。

2、 地球亦作“地毬”。太陽系中接近太陽的第三顆行星,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略鼓,是個三軸橢球體。周圍有大氣層包圍着,表面是陸地和海洋,有人類,動植物和微生物。

3、 地球的礦物和生物等資源維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類分成了大約200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和地區,它們通過外交、旅遊、貿易和戰爭相互聯繫。人類文明曾有過很多對於這顆行星的觀點,包括神創造人類、天圓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4、 西方人常稱地球爲蓋亞,這個詞有【大地之母】的意思。

5、 地球是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包括人類。地球是目前人類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地球誕生於45、4億年前,而生命誕生於地球誕生以後,自此地球的生物圈改變了大氣層和其他環境,使得需要氧氣的生物得以誕生,也使得大氣層形成。大氣層與地球的磁場一起阻擋了來自宇宙的有害射線,保護了陸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質歷史和軌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週期性地持續。地球預計將在15億年內繼續擁有生命,直到太陽不斷增加的亮度滅絕地球上的生物圈。

6、 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當前,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是自轉的366、26倍,這段時間被叫做一恆星年,等於365、26太陽日。地球的地軸傾斜23、4°(與軌道平面的垂線傾斜23、4°),從而在星球表面產生了週期爲1恆星年的季節變化。月球是唯一的天然衛星,誕生於45、3億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現象,穩定了地軸的傾角,並且減慢了地球的自轉。

7、 大約38到41億年前,後期重轟炸期的小行星撞擊極大地改變了表面環境。

8、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幾個堅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塊,它們以地質年代爲週期在地球表面移動。地球表面大約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島嶼。液態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須的,但並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地球的內部仍然非常活躍,有一層很厚的地幔,一個液態外核和一個固態鐵的內核。

關於地球的小知識

關於地球的小知識

關於地球的小知識,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的家園,對於地球我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搞明白,未知能夠激發我們的好奇心並不斷探索,這樣才能讓我們進步,下面分享關於地球的小知識。

關於地球的小知識1

1、地球上只能看到月亮的一個面:人們發現從地球上看,月亮的景色是不會變化的。而且總是以一面對着地球,彷彿有意不讓人看到它的背面一樣。這是因爲月球不僅繞地球轉動,它還可以進行自轉,而且它自轉一圈的時間與公轉一圈的時間剛好一樣,因此地球上的人永遠只會看到月球的一面。

2、地球周圍的人造衛星巨多:我們知道地球除了月亮衛星還有很多人造的衛星,它們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便利。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到2013年人類一共發射了6600顆人造衛星,其中3600顆還留在太空,有大約1000顆在有效運行。

3、人類鑽過最深的洞:科拉超深鑽孔是蘇聯在1970年,在科拉半島所進行的一項科研工作形成的,也是迄今爲止,人類進行鑽探的最深的一個鑽井,深處達到驚人的12262米。據說是因爲在鑽井聽到了類似人類的哭嚎聲,科學家也不能解釋,才停止了鑽探。

4、地球轉得非常快:在整個地球之中,不同的地方轉動的速度也不同,因爲地球是一個球體,所以速度最快的應該就是在赤道上,其自轉速度可以達到每秒四百六十四米。那爲什麼我們感覺不到呢?這因爲地球自轉的速度是勻速,加上萬有引力的作用,所以我們才感覺不到地球的自轉。

5、地球以前是紫色:我們現在看見的地球是蔚藍的大海,五彩斑斕的`大自然,燈火璀璨的城市。但是在遠古時期,植物吸收陽光後會變爲紫色,所以以前的地球是紫色的。

6、地球上最冷和最熱的地方:地球不同地方的氣候都有着差別,那地球上最冷和最熱的地方在哪裏呢?南極洲沃斯托克科學考察站是目前測得溫度最低的地方,爲-89.2°С。利比亞的阿齊濟耶省是目前測得溫度最高的地方,爲58°С。

關於地球的小知識2

地球是太陽系從內到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赤道半徑爲6378.2公里,其大小在太陽系的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有大氣層和磁場,表面的71%被水覆蓋,其餘部分是陸地,是一個藍色星球。

地球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也是目前人類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地球已有45億歲,有一顆天然衛星月球圍繞着地球以27.32天的週期旋轉,而地球自西向東旋轉,以近24小時的週期自轉並且以一年的週期繞太陽公轉。

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擴展資料:

在地球演化過程中,發生一些天文與地質事件,將事件的時間段叫做地質時期。

在各地質時期,在與地球相關的宇宙空間及太陽系和地球所發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殼運動、地層、岩石、構造、古生物、古地磁、冰川、古氣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記錄。在不同的地質時期,地質作用不同,特徵不同。

地球表面的氣溫受到太陽輻射的影響,全球地表平均氣溫約15℃左右。而在不見陽光的地下深處,溫度則主要受地熱的影響,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地球中心處的地核溫度更高達6000℃以上,比太陽光球表面溫度(5778K,5500°C)更高。

對於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態外,是無法直接觀測到的。它主要由地球的地殼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頂部組成,從固體地球表面向下穿過地震波在近33公里處所顯示的第一個不連續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軟流圈爲止。

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約爲100公里。由於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態與現代地球物理學、地球動力學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岩石圈是現代地球科學中研究得最多、最詳細、最徹底的固體地球部分。

由於洋底佔據了地球表面總面積的2/3之多,而大洋盆地約佔海底總面積的45%,其平均水深爲4000~5000米,大量發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佈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圍延伸着廣闊的海底丘陵。

因此,整個固體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態可認爲是由大洋盆地與大陸臺地組成,對它們的研究,構成了與岩石圈構造和地球動力學有直接聯繫的"全球構造學"理論。

關於地球的小知識3

1、由於地球自轉的緣故,有些地方的重力比較小,像是加拿大的哈德森灣 (Hudson Bay)。

2、由於太陽光會被海洋反射,地球遠遠望去是最亮的一顆行星。

3、地球90%的火山在海底下。

4、俄羅斯的貝加爾湖 (Lake Baikal) 擁有地球上近1/5的淡水。

5、由於自轉力量的緣故,地球並不是一顆正圓形。

6、海洋中90%的垃圾是塑膠。

7、臭氧層不斷在消失,2012年甚至成爲近10年最稀薄的一次。

8、地球最遠的照片是從59億公里遠處拍攝而成。這張照片被稱爲「黯淡藍點」(The Pale Blue Dot)。

9、中國的空氣污展在外太空也看得見,澳洲大堡礁一樣看得到,但長城不行。

10、地球只需要23小時56分鐘4秒就可以自轉一圈。這被稱爲「一個恆星日」。

11、有3萬8千個人造物體繞着地球飛行。

12、…其中2萬2千個超過10公尺大。

13、而且每天至少有一個會掉回地球上。

14、地球97%的水是鹽水。

15、剩下3%的淡水中,有70%在極地結成冰塊。

16、其餘的大部分在土壤中,或是人類難以汲取的深層地底中。

17、1公升鹹水中包含130億分之1克的黃金。

18、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有板塊運動的星球,透過板塊運動可讓「碳」被循環回收,如果少了這些,地球就會像金星一樣過熱。

19、99%的黃金在地球核心裏。

20、地心的溫度高達5千5百度,相當於太陽表面溫度。

21、每年有約有4000萬公噸重的沙塵被風從撒哈拉吹到亞馬遜。

22、南極洲的乾燥谷 (Dry Valleys) 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地方,已經超過200萬年沒下雨了。

23、在19公里高處會出現「阿姆斯壯極限」(Armstrong Limit) 。由於周遭壓力過低,水的沸點會降至接近人類的體溫(攝氏37度),所以超過「阿姆斯壯極限」後就必須穿上太空衣。

24、每天有860萬個雷擊。

25、我們對宇宙比對海洋和地心清楚,其實,95%的海底世界仍屬未探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