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有實驗艙和什麼部分組成

來源:趣味百科館 2.98W

天宮一號有實驗艙和資源艙組成。

天宮一號有實驗艙和什麼部分組成

天宮一號主體爲短粗的圓柱型,重約8噸,直徑比神舟飛船更大,採用兩艙構型,分別爲實驗艙和資源艙。實驗艙由密封的前錐段、柱段和後錐段組成,前端安裝一個對接機構,以及交會對接測量和通信設備,用於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資源艙爲軌道機動提供動力,爲飛行提供能源。

天宮一號飛行的主要任務是,爲實施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提供目標飛行器;初步建立長期無人在軌運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載人空間試驗平臺,爲空間站研製積累經驗;進行空間科學實驗、航天醫學實驗和空間技術試驗。



天宮一號的資料

【飛行器名稱】天宮一號

【飛行器生產國家】中國

【發射時間】2010年到2011年年底

【發射目的】爲中國航天第二階段建設航空站做準備

【發射項目】預計要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的對接任務

【飛行器截圖】目前還沒有真實截圖,左邊是預覽圖

【飛行器詳細簡介】詳見下面詞條

編輯本段天宮一號簡介

我國在神八、神九、神十任務中,將突破無人與有人飛船對接技術,並建設首個名爲“天宮一號”的空間實驗室。這是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七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張建啓在接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專訪時透露的。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建啓今天上午在接受本臺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將於2010年— 2011年底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的重量有8噸,類似於一個小型空間實驗站,在發射天宮一號之後的兩年中,我國將相繼發射神舟8、9、10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實現對接。

我國在神八、神九、神十任務中,將突破無人與有人飛船對接技術,並建設首個名爲“天宮一號”的空間實驗室。這是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七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張建啓在接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專訪時透露的。

針對女性何時能加入中國航天員的隊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在昨晚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中國暫時沒有選拔女航天員的時間表,但相關課題正在研究。

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陳善廣日前透露,中國新一代航天員的選拔準備工作已完成,預計在神七任務結束後,選拔將正式啓動。 新一代航天員仍計劃從空軍飛行員中挑選,數量不會超過第一批即14人。

編輯本段瞭解天宮一號

“神七”升空,舉國振奮。在神七實現“太空行走”後,中國的空間站距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的消息,中國未來的空間站的名稱叫“天宮”。這是一個具有濃郁中國特色、寄託了華人無限憧憬的名字。

根據規劃,中國將在2010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實際上是空間實驗室的實驗版,採用兩艙構型,分別爲實驗艙和資源艙。之後,再發射“神舟八號”。“神八”是一艘無人的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進行無人自動對接試驗。2015 年前,再陸續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室。 “天宮”二號將主要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天宮”三號將主要完成驗證再生生保關鍵技術試驗、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貨運飛船在軌試驗等,還將開展部分空間科學和航天醫學試驗。

我國目前在研的空間實驗室採用兩艙結構,分別爲實驗艙和資源艙。實驗艙可保證艙壓、溫溼度、氣體成分等航天員生存條件,可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在軌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後錐段安裝再生生保等設備。實驗艙前端安裝一個對接機構,以及交會對接測量和通信設備,用於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資源艙爲軌道機動提供動力,爲飛行提供能源。

建設實現空間站的關鍵技術是“空間交會對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航天器通過軌道參數的協調,在同一時間到達太空同一位置的過程稱爲交會。對接是在交會的基礎上,通過專門的對接機構將兩個航天器連接成一個整體。實現兩個航天器在太空交會對接的系統,稱爲交會對接系統。

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難度很大,因爲空間實驗室體積都比較大,發射空間實驗室的時候是不裝人的,人是後來通過航天飛機或者飛船送上去的。人要進入到空間實驗室,航天飛機或飛船就必須和空間實驗室對接起來。這個難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間實驗室和航天飛機都是高速運行的,時速到達28000公里以上,在對接過程中,如果計算不準,就可能發生飛船相撞事故。

空間交會對接控制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人工控制、另一種是自動控制。用人工控制來完成太空交會對接可以提高交會對接的成功率。自動控制交會對接可靠性高,不需考慮人員的安全和救生問題。在航天器的交會對接技術方面,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人工控制和自動控制相結合,以提高交會對接的靈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

目前我國的火箭最大運載能力只有10噸,不僅無法將體積更大、重量更重的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也滿足不了空間實驗室在運行期間所需大量物資的運輸要求。在後續的發射中,將採用新一代大推力長征5號火箭。長征5號火箭的運載能力可達25噸,基本與國際上的頂級水平相當,可以滿足在低軌道發射空間實驗室的需要。

人類目前載人航天活動的終極目的,是將實驗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獨特環境,開展地面無法進行的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實驗,從而爲人類造福。

太空生命科學試驗不僅可以進行植物育種、發明新的藥物,而且在半導體、特種材料、天文學、對地觀測等方面的好處更是不一而足。因此,以神七爲起點的空間站建設,將爲科學研究帶來更大的舞臺。

未來國家計劃航天任務:

2009年10月 發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

2009年10月 發射“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

2010年底 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

2011-2012年 陸續發射 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 系列飛船

2012年 “夸父計劃” 的衛星發射

2020年 建成中國自己的“空間站”

有關於天宮一號和神州八號的資料

天宮一號(Tiangong-1)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它的發射標誌着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按照計劃,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將在兩年內依次與天宮一號完成無人或有人交會對接任務,並建立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2011年10月10日,天宮一號騰訊微博發出第一張自拍照,11月3日凌晨順利實現與神州八號飛船首次對接。

結構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是載人航天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高10.4米、重8.5噸,分爲實驗艙和資源艙,艙體的最大直徑達3.35米。與之前的載人航天器相比,天宮一號爲航天員提供的可活動空間大大拓展,達15立方米,能夠同時滿足3名航天員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實驗艙前端裝有被動式對接結構,可與追蹤飛行器進行對接。

資源艙

(資源艙的主要任務是爲天宮一號的飛行提供能源保障,並控制飛行姿態)  

天宮一號的電源分系統的所有設備(太陽能電池翼)都在資源艙內,幷包括了爲飛行器提供能量的燃料。天宮一號的導航與制導系統中6個控制力矩陀螺也在資源艙內。導航與制導系統的用途是在天宮一號與追蹤飛行器進行對接之際負責尋找目標,而控制力矩陀螺則會對天宮一號進行精確的姿態控制

實驗艙

(實驗艙主要負責航天員工作、訓練及生活)  

實驗艙是全密封的環境,對接完成後航天員進艙進行工作、訓練,一些必要的生活活動、睡眠等也都在這裏進行。內設睡眠區(包括航天員睡眠所用的睡袋)以及使航天員保持骨骼強健的健身區。

生命保障系統

先前的神州飛船由於是爲短期載人空間的活動服務,航天員所需氧氣、水和食物等均爲直接從地面攜帶。而由於今後的空間站因爲要進行長時間的載人空間活動,因此採用的是再生式的生命保障系統,航天員所需氧氣和水要在站內再生循環利用,減少地面補給。生命保障系統於2011年9月30日啓動。

飛船結構

神舟八號飛船爲三艙結構,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飛船軌道艙前端安裝自動式對接機構,具備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與分離功能。神舟八號將基本成爲我國的標準型空間渡船,未來實現批量生產。

構造參數

“神八”爲改進型飛船,全長9米,最大直徑2.8米,起飛質量8082公斤。  

發射神舟八號飛船的改進型“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全長58.3米,起飛質量497噸,運載能力爲8130公斤。中德兩國科學家將在神八上開展17項空間生命科學實驗。與以往飛船發射不同,這次交會對接任務要求飛船“零窗口”發射。

技術特點

神舟八號飛船在前期飛船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的技術改進,全船一共有600多臺套的設備,一半以上發生了技術狀態的變化,在這中間,新研製的設備、新增加的設備就佔了15%,主要變化是兩個方面:  

具備了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功能,爲此新增加和改進了一些設備。比如新研製了異體同構周邊式構型和多種交會對接測量設備,用於交會對接自主控制的飛行軟件、控制軟件,也是全新設計和研發的。爲了滿足交會對接的任務,飛船上增加配置了平移和反推發動機。同時,航天員的手動控制設備也進行了改進。  

現在的飛船在前期具備57天自主飛行的能力基礎上,已具備停靠180天的能力。神舟八號飛船電源帆板因爲採用了新的太陽電池片,發電能力提高了50%。飛船的降落傘系統和着陸緩衝系統也進行了技術上的改進,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2011年11月1日清晨5時58分10秒,中國“長征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火箭飛行583秒後,將“神舟八號”飛船成功送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30公里的預定軌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隨後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宣佈,“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圓滿成功。 “神舟八號”飛船具備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功能,發射升空後將與正在軌穩定運行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交會對接,實施中國載人航天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天宮一號的學名叫“目標飛行器”,因爲,其後發射的幾艘神舟飛船將與它進行對接,完善航空器交匯對接技術。用專業人士的話說,“天宮一號”既是一個空間交會對接的目標飛行器,又是一個簡易的空間實驗室,中國準備利用這個平臺,要進行空間實驗室的有關技術試驗。“長征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在“長征二號F”火箭基礎上進行多項改進,具有運載能力更高、入軌精度更高、可靠性更高等特點。 此次“神舟八號”飛船發射,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49次航天飛行。[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飛行任務進行了火箭加註前全系統質量評審。結果顯示,各參試系統技術狀態正確,設施設備功能正常,性能滿足任務要求,可靠性、安全性措施落實,完全具備報告發射的條件。

發射場組織實施了火箭加註設備、加註軟管和信號電纜連接等工作,爲後續的燃燒劑、氧化劑加註做好準備。氣象部門密切關注發射場未來幾天天氣情況,利用新引進的“集合天氣預報系統”和新建立的“風場模型”進行實時監測。這些工作的開展,標誌着“天宮一號”飛行任務進入發射最後準備階段。

一、 任務目標。一是研製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飛船共同完成航天器空間交會對接飛行試驗。二是運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載人空間試驗平臺,進行航天員空間駐留試驗,以及載人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三是進行對地遙感、空間環境和空間物理探測、空間科學實驗、航天醫學實驗及空間技術試驗。

空間交會對接技術是指追蹤飛行器和目標飛行器在空間預定的軌道上會合,並在結構上連接成一體的技術。該技術是完成航天器在軌組裝、航天員天地往返、貨物運輸、燃料補給、空間營救等任務的基礎,是建設載人空間站和載人航天發展必須突破掌握的基本技術。

二、 任務規劃。首先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之後依次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與其進行交會對接,驗證和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以及組合體運行控制、航天員駐留等關鍵技術,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航天醫學實驗和空間技術試驗。

根據任務準備進展情況和發射窗口計算,計劃9月下旬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隨後發射神舟八號飛船,實施我國首次空間無人交會對接試驗;2012年分別發射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飛船,進行無人或載人交會對接試驗。

三、 技術狀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爲全新研製,採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全長10.4米,艙體最大直徑3.35米,起飛質量8506千克,設計在軌壽命2年。實驗艙由密封艙和非密封后錐段組成,密封艙有效活動空間約15立方米,可滿足3名航天員在艙內工作和生活需要;非密封后錐段安裝遙感試驗設備。實驗艙前端安裝被動對接機構及交會對接測量合作目標,與飛船對接後,可形成直徑0.8米的轉移通道。資源艙爲柱狀非密封艙,配置推進系統、太陽電池翼等,爲空間飛行提供動力和能源。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由改進型長征二號F/T1火箭發射。該型號火箭在原長征二號F火箭的基礎上,研製了新型整流罩,並對助推器、控制系統和故障檢測系統等進行了改進,提高了運載能力和入軌精度。火箭全長52米,起飛質量493000千克,運載能力8600千克。

測控通信系統由兩顆天鏈一號中繼衛星、16個國內外陸基測控站、3艘測量船,以及北京飛控中心和西安測控中心組成。

四、 飛行程序。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經兩次變軌後進入高度約350公里的近圓軌道,並完成飛行器平臺在軌測試。在神舟飛船發射前,目標飛行器開始降軌調相,進入高度約343公里的對接軌道,等待與飛船交會對接。

天宮一號在軌飛行期間,將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飛船進行交會對接,形成剛性連接的組合體。

組合體飛行任務結束後,天宮一號與飛船分離。待飛船返回後,天宮一號升軌到高度約370千米的近圓軌道,轉入長期在軌運行管理模式,開展空間科學與技術實驗,並等待下次交會對接。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壽命末期,主動離軌,隕落南太平洋。

天宮一號未來空間實驗室有哪些飛船或結構組成?最好帶圖加5分。不要只有天宮和神八對接的!詳細再嘉5分。

中國在神八、神九、神十任務中,將突破無人與有人飛船對接技術,並建設首個名爲“天宮一號”的空間實驗室。這是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七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張建啓在接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專訪時透露的。 “天宮一號”之後,將發射“神八”、“神九”、“神十”與之對接。關於對接類型,張建啓說,“神八”肯定是無人對接,有人對接是“神九”還是“神十”,主要看“神八”交會對接是否順利,只有3次對接成功,第二步戰略目標才能全部達到。 “交會對接”成功無疑是達成戰略目標的關鍵,而這是舉世公認的航天技術瓶頸,在國外載人航天活動早期,航天器在空間交會對接過程中就曾失敗。比如,俄羅斯“進步M3-4”飛船與“和平”號空間站在對接過程中“相撞”。 對於我國的交會對接技術實力,神舟飛船原總設計師戚發軔說,“神舟”系列飛船從“神舟”八號開始有了許多技術改進,成爲一種嶄新的天地往返飛行器。其中,交會對接功能是其最主要的特色,航天員可以根據電視圖像操縱飛船,使其緊跟目標飛行器 。 中國在研的空間實驗室採用兩艙結構,分別爲實驗艙和資源艙。實驗艙可保證艙壓、溫溼度、氣體成分等航天員生存條件,可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在軌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後錐段安裝再生生保等設備。實驗艙前端安裝一個對接機構,以及交會對接測量和通信設備,用於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資源艙爲軌道機動提供動力,爲飛行提供能源。

天宮一號 詳細資料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的名稱,中國將於2010年—2011年底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對接。從而建立第一個中國空間實驗室。

【飛行器生產國家】中國

【計劃發射時間】2011年八月中旬

【發射目的】屬於航天發射第二步第二階段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爲中國航天第三步建設空間站做準備。

【發射項目】發射兩年後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完成對接任務。

【飛行器截圖】右圖是近圖。

【發射意義】標誌着中國已經擁有建設初步空間站,即短期無人照料的空間站的能力。

【運載火箭】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包裝箱是迄今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使用的最大包裝箱,其先進的減震、溫控性能是“天宮一號”順利運抵發射場的保證。

“天宮一號”的名字讓人聯想起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大鬧天宮。此外,“天宮”是中華民族對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起以“天宮一號”爲目標飛行器命名,應該會很好地得到國人的共鳴。這個飛行器實際上就是空間實驗站的雛型。從“神七”到“神十”,是爲了檢驗航天員太空實驗的能力和對接空間實驗站的技術成熟度。此後就是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實現建立太空實驗站並進行料理。屆時將會交替發射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

2009年2月27日,中央電視臺軍事報道中首次出現了中國“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實體畫面,此前“天宮一號”僅有電腦效果圖和模型對外公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在27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研製建設已全面展開,“天宮一號”初樣產品的研製生產已基本完成。如果工作進展順利,可望於2011年進行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試驗。

“神七”升空,舉國振奮。在神七實現“太空行走”後,中國的空間站距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的消息,中國未來的空間站的名稱叫“天宮”。這是一個具有濃郁中國特色、寄託了華人無限憧憬的名字。

根據規劃,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實際上是空間實驗室的實驗版,採用兩艙構型,分別爲實驗艙和資源艙。之後,再發射“神舟八號”。“神八”是一艘無人的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進行無人自動對接試驗。2015年前,再陸續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室。 “天宮”二號將主要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天宮”三號將主要完成驗證再生生保關鍵技術試驗、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貨運飛船在軌試驗等,還將開展部分空間科學和航天醫學試驗。

我國目前在研的空間實驗室採用兩艙結構,分別爲實驗艙和資源艙。實驗艙可保證艙壓、溫溼度、氣體成分等航天員生存條件,可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在軌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後錐段安裝再生生保等設備。實驗艙前端安裝一個對接機構,以及交會對接測量和通信設備,用於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資源艙爲軌道機動提供動力,爲飛行提供能源。

建設實現空間站的關鍵技術是“空間交會對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航天器通過軌道參數的協調,在同一時間到達太空同一位置的過程稱爲交會。對接是在交會的基礎上,通過專門的對接機構將兩個航天器連接成一個整體。實現兩個航天器在太空交會對接的系統,稱爲交會對接系統。

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難度很大,因爲空間實驗室體積都比較大,發射空間實驗室的時候是不裝人的,人是後來通過航天飛機或者飛船送上去的。人要進入到空間實驗室,航天飛機或飛船就必須和空間實驗室對接起來。這個難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間實驗室和航天飛機都是高速運行的,時速到達28000公里以上,在對接過程中,如果計算不準,就可能發生飛船相撞事故。

空間交會對接控制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人工控制、另一種是自動控制。用人工控制來完成太空交會對接可以提高交會對接的成功率。自動控制交會對接可靠性高,不需考慮人員的安全和救生問題。在航天器的交會對接技術方面,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人工控制和自動控制相結合,以提高交會對接的靈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

目前我國的火箭最大運載能力只有10噸,不僅無法將體積更大、重量更重的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也滿足不了空間實驗室在運行期間所需大量物資的運輸要求。在後續的發射中,將採用新一代大推力長征5號火箭。長征5號火箭的運載能力可達25噸,基本與國際上的頂級水平相當,可以滿足在低軌道發射空間實驗室的需要。

人類目前載人航天活動的終極目的,是將實驗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獨特環境,開展地面無法進行的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實驗,從而爲人類造福。

太空生命科學試驗不僅可以進行植物育種、發明新的藥物,而且在半導體、特種材料、天文學、對地觀測等方面的好處更是不一而足。因此,以神七爲起點的空間站建設,將爲科學研究帶來更大的舞臺。

對接介紹

空間交會對接控制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人工控制、另一種是自動控制。用人工控制來完成太空交會對接可以提高交會對接的成功率。自動控制交會對接可靠性高,不需考慮人員的安全和救生問題。在航天器的交會對接技術方面,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人工控制和自動控制相結合,以提高交會對接的靈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

對接過程

天宮一號效果圖

中國在神八、神九、神十任務中,將突破無人與有人飛船對接技術,並建設首個名爲“天宮一號”的空間實驗室。這是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七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張建啓在接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專訪時透露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建啓今天上午在接受本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將於2010年—2011年底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的重量有8噸,類似於一個小型空間實驗站,在發射天宮一號之後的兩年中,中國將相繼發射神舟8、9、10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實現對接。

針對女性何時能加入中國航天員的隊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在2008年9月27日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中國暫時沒有選拔女航天員的時間表,但相關課題正在研究。

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陳善廣日前透露,中國新一代航天員的選拔準備工作已完成,預計在神七任務結束後,選拔將正式啓動。 新一代航天員仍計劃從空軍飛行員中挑選,數量不會超過第一批即14人。

空間實驗室

中國在研的空間實驗室採用兩艙結構,分別爲實驗艙和資源艙。實驗艙可保證艙壓、溫溼度、氣體成分等航天員生存條件,可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在軌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後錐段安裝再生生保等設備。實驗艙前端安裝一個對接機構,以及交會對接測量和通信設備,用於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資源艙爲軌道機動提供動力,爲飛行提供能源。

建設實現空間站的關鍵技術是“空間交會對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航天器通過軌道參數的協調,在同一時間到達太空同一位置的過程稱爲交會。對接是在交會的基礎上,通過專門的對接機構將兩個航天器連接成一個整體。實現兩個航天器在太空交會對接的系統,稱爲交會對接系統。

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難度很大,因爲空間實驗室體積都比較大,發射空間實驗室的時候是不裝人的,人是後來通過航天飛機或者飛船送上去的。人要進入到空間實驗室,航天飛機或飛船就必須和空間實驗室對接起來。這個難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間實驗室和航天飛機都是高速運行的,時速到達28000公里以上,在對接過程中,如果計算不準,就可能發生飛船相撞事故。

編輯本段完成總裝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010年8月17日表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個空間交會對接目標——天

“天宮一號” 神舟八號將於今年發射

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於近日完成總裝,全面轉入電性能綜合測試階段。在完成一系列電性能、力學性能和熱性能測試後,該飛行器將於2011年發射進入預定軌道,之後,發射神舟八號飛船與之交會對接。 這位發言人說,2009年底以來,執行交會對接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和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等主要飛行產品陸續完成了初樣階段各項研製、試驗工作,全面轉入正樣研製階段。

目前,交會對接任務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神舟八號飛船正在進行總裝;改進型長征二號F火箭產品已齊套,正在進行分系統綜合試驗;針對交會對接任務的航天員訓練工作全面展開,我國第二批航天員包括兩名女航天員也參加了訓練;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裝載的各項空間科學實驗載荷設備陸續按計劃交付飛行器總裝,有關地面支持系統準備工作全面推進。

按照計劃,我國將於2011年先後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實施首次空間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試驗。[4]

編輯本段完成各系統性能實驗

據3月4日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傳來的消息說,“天宮一號”已經完成了各系統性能實驗,系統間接口匹配和模擬飛行測試各項空間科學實驗設備研製進展順利。[5]

完成了總裝工作的天宮一號現在已經露出了它的廬山真面目,“天宮一號”的體積還是比神州飛船要大不少,前半部分則是它的實驗艙,航天員跟科學家主要就會集中在前半部分進行實驗。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人員:就是目前的“天宮一號”已經完成了總裝工作,它意味着就是我們整個的飛行器,整個系統已經基本上可以運轉起來了。

綜合測試主要是對“天宮一號”進行加電測試,科研人員將模擬天上各種真實的工作模式進行實驗,對“天宮一號”各個零部件進行最全面、真實的考覈,按照計劃我國將會在今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州八號”飛船實施首次空間飛行器無人交匯對接實驗。

編輯本段使用壽命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張建啓此前接受採訪時透露,天宮一號重達8噸,採用了全新設計和許多新技術,使用壽命兩年。 天宮一號的學名叫“目標飛行器”,因爲,其後發射的幾艘神舟飛船將與它進行對接,完善航空器交匯對接技術。用專業人士的話說,“天宮一號”既是一個空間交會對接的目標飛行器,也是一個簡易的空間實驗室,中國準備利用這個平臺,要進行空間實驗室的有關技術試驗。

此外,即將發射天宮一號的火箭也有了改進,與前三次載人航天飛行相比,長征二號F火箭技術變化較大,進行了近170項技術狀態更改,其可靠性安全性也更加提高。

編輯本段相關報道

中國廣播網報道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2010年03月10日7時44分報道,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將於2011年發射升空,履行它在太空中兩年的飛行任務,並完成出艙活動、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和發射長期自主飛行、以及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等目標。 距離翟志剛的太空行走已經過去近2年,“神五”、“神六”之後,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如何邁好第二步?中國是否會有女航天員進入“天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張建啓中將接受專訪,爲您拉直這一連串的問號。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分爲三步走:第一步是航天員上天。“神五”標誌着第一步任務已經完成。 第二步要實現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此後完成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併發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神六”和“神七”完成了前一部分的任務。 張建啓表示,現在第二步的後續任務以及第三步,也就是建立永久性空間試驗室正在按計劃進行。 張建啓:估計2011年,也就是明年初先發射目標飛行器,接着發射“神八”、“神九”、“神十”,進行對接。“神八”肯定是無人對接,至於有人對接是“神九”還是“神十”,主要看“神八”交匯對接是不是很順利?完成了三次對接,就完成第二步整個戰略目標。 後面進入第三步,也就是建立我國自己的空間站,完成三步走的戰略。 張建啓中將說的目標飛行器,正是人們常說的“天宮一號”,它是中國空間實驗室的實驗版。神八、神九和神十都將與它進行對接。記者注意到,“天宮一號”的發射時間與此前預告的2010年底向後推遲了幾個月。張建啓表示,適當的調整完全正常。在速度和確保萬無一失的選擇中,航天人選擇後者。 張建啓:畢竟我們是第一次在搞這個東西。要達到兩年的壽命。8噸重,這有很多新的技術突破。

新華網報道

新華網北京2010年03月03日 電(記者 任沁沁 隋笑飛)全國政協委員、空間技術專家戚發軔3日向新華社記者透露,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並在2年時間內逐步實現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的三次交會對接試驗。

此後,“天宮一號”可以被改造爲一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共分“三步走”。第一步載人飛船階段,通過神舟五號和六號已圓滿完成,把中國航天員送上天,完成了多人多天飛行,而且能準確回到預定地點;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這一階段要攻破四項技術關鍵,爲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做技術準備。 戚發軔介紹說,空間實驗室階段是目前正在進行的階段。它的第一項技術關鍵是出艙活動,神舟七號完成了這個任務;第二個技術關鍵是交會對接,通過“天宮一號”在太空飛行2年左右的時間裏,先後完成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的太空對接,突破並基本掌握航天器交會對接技術。目前,國外交會對接技術已趨成熟,開始應用在大型航天器組裝上。 而第三個技術關鍵是補加,爲飛行器補給推進劑、空氣、水、食品等;第四個關鍵則是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 戚發軔透露說,神舟八號是無人飛船,神舟九號、神舟十號是載人飛船,將搭載2到3名航天員。屆時,飛船上不排除搭載來自臺灣的種子。 此外,低碳的理念也被應用到航天科研中。“原來的推進劑主要成分是有污染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現在將逐漸改用液氧、煤油等。”戚發軔說。 戚發軔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曾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

新華網快訊:國防科工局表示,探月二期工程的技術先導星“嫦娥二號”衛星預計於2010年底發射升空執行試驗任務,目前衛星正在進行總裝測試。

(聯合早報網訊)香港明報報道,中國加強在太空領域的發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昨日公佈,中國第一個太空實驗室“天宮一號”已經完成總裝,預定於明年發射,並會與後續發射的“神舟八號”太空船在太空對接。 據新華社報道,去年底以來,執行交會對接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和改進型神舟飛船等主要飛行產品陸續完成了初樣階段的各項研製、試驗工作,全面轉入正樣研製階段。 目前,交會對接任務的各項裝備工作進展順利。“神舟八號”太空船正在進行總裝;改進型長征二號F火箭部件已齊,正在進行分系統綜合試驗。 “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太空船裝載的各項太空科學實驗載荷設備陸續按計劃交付總裝,有關地面支援系統準備工作全面推進。按照計劃,中國將於2011年先後發射“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實施首次太空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試驗。 全國政協委員、空間技術專家戚發軔3日向新華社記者透露,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並在2年時間內逐步實現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的三次交會對接試驗。

此後,“天宮一號”可以被改造爲一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共分“三步走”。第一步載人飛船階段,通過神舟五號、六號已圓滿完成,把中國航天員送上天,完成了多人多天飛行,而且能準確回到預定地點;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這一階段要攻破四項技術關鍵;爲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做技術準備。

戚發軔介紹說,空間實驗室階段是目前正在進行的階段。它的第一個技術關鍵是出艙活動,神舟七號完成了這個任務;第二個技術關鍵是交會對接,通過“天宮一號”在太空飛行2年左右的時間裏,先後完成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的太空對接,突破並基本掌握航天器交會對接技術。目前,國外交會對接技術已趨成熟,開始應用在大型航天器組裝上。第三個技術關鍵是補加,爲飛行器補給推進劑、空氣、水、食品等;第四個技術關鍵則是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

戚發軔透露說,神舟八號是無人飛船,神舟九號、十號是載人飛船,將搭載2到3名航天員。屆時,飛船上不排除搭載來自臺灣的種子。

此外,低碳的理念也被應用到航天科研中。“原來的推進劑主要成分是有污染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現在將逐漸改用液氧、煤油等。”戚發軔說。

戚發軔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曾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

據新華社

兩女太空人備戰神九 繼無人的“神舟八號”太空船後,2012年發射的“神舟九號”太空船將是載人飛行,針對交會對接任務的太空人訓練工作已全面而有序的展開,包括兩名女太空人也參加了訓練。

編輯本段中國的火箭現狀

中國的火箭最大運載能力只有10噸,不僅無法將體積更大、重量更重的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也滿足不了空間實驗室在運行期間所需大量物資的運輸要求。在後續的發射中,將採用新一代大推力長征5號火箭。長征5號火箭的運載能力可達25噸,基本與國際上的頂級水平相當,可以滿足在低軌道發射空間實驗室的需要。

人類載人航天活動的終極目的,是將實驗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獨特環境,開展地面無法進行的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實驗,從而爲人類造福。

編輯本段太空生命科學試驗

實驗任務

天宮一號飛行器模型亮相

太空生命科學試驗不僅可以進行植物育種、發明新的藥物,而且在半導體、特種材料、天文學、對地觀測等方面的好處更是不一而足。因此,以神七爲起點的空間站建設,將爲科學研究帶來更大的舞臺。

實驗條件

中國在研的空間實驗室採用兩艙結構,分別爲實驗艙和資源艙。實驗艙可保證艙壓、溫溼度、氣體成分等航天員生存條件,可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在軌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後錐段安裝再生生保等設備。實驗艙前端安裝一個對接機構,以及交會對接測量和通信設備,用於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資源艙爲軌道機動提供動力,爲飛行提供能源。

編輯本段全程追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