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之年是指幾歲

來源:趣味百科館 1.2W

20歲。弱冠指男子20歲,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

古代的男子在20歲時要舉行加冠禮,說明他剛剛到了成年的年齡。

弱冠之年是指幾歲

男子行冠禮,就是要把頭髮盤成髮髻,稱之爲“結髮”,然後再戴上帽子。古時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地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

古時漢族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髮的,等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爲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冠禮,就是把頭髮盤成髮髻,謂之"結髮",然後再戴上帽子,在《說文》裏:冠,弁冕之總名也。

在《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舉行冠禮,並賜以字。冠歲,意思就是男子二十歲了,說明他剛剛到了成人年齡,二十歲也稱"弱冠之年"。

冠禮進行時,由來賓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頂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質做的緇布冠,表示從此有參政的資格,能擔負起社會責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軍帽,表示從此要服兵役以保衛社稷疆土;最後加上紅中帶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禮帽,表示從此可以參加祭祀大典。三次加冠完成後,主人必須設酒宴招待賓贊等人(贊是賓的助手),叫"禮賓"。"禮賓"後,受冠者入內拜見母親,然後由賓取"字",代表今後自己在社會上有其尊嚴。古人認爲成年後,只有長輩纔可稱其"名",一般人或平輩只可稱其"字",因此要取"字"便於別人稱呼。

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初度:週歲。《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稱生日爲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東南飛》“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裏”。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爲收發結之,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髮。”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教數:9歲。

外傅:10歲,出外就學。束髮: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爲髻,因以「束髮」爲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古代年歲的別稱。

《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舞勺:男子13歲。古代13歲的男孩學習的一種文舞。

豆蔻:女子13~14歲。源自唐朝詩人杜牧詩《贈別》。“娉[ pīng ]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

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

弱冠之年是多少歲

弱冠之年,就是指男子20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爲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1、孩提:一般指的是2~3歲的兒童。

2、垂髫(tiao):一般指的是三四歲至七歲(女)、八歲(男)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頂自然下垂的短髮)。3、總角:八歲(女)、九歲(男)至十四歲的少年少女(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總丱’)。4、豆蔻:一般指的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的少年少女(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少年時代爲“豆蔻年華”)。5、束髮:一般指的是男子十五歲。

(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兩個 總角解散,紮成一束髻);古代男孩十五歲時束髮爲髻,因用爲指代成童:“餘自束髮讀書軒中”( 歸有光 《 項脊軒志 》)。6、及笄:一般指的是女子十五歲。(女子拾伍歲行笄禮,表示已經成年,可以結婚了。

弱冠之年是多少歲?

弱冠之年是指男子20歲。古代的男子在20歲時要舉行加冠禮,說明他剛剛到了成年的年齡。

男子行冠禮,就是要把頭髮盤成髮髻,稱之爲“結髮”,然後再戴上帽子。

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寫的《禮記.曲禮上》上記載:“二十曰弱,冠。”意思是說古代時二十歲的貴族男子,要舉行加冠禮表示已經成年,但身體還未發育強壯,所以稱弱,而弱就是年少之意。因此,後來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紀。

擴展資料: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初度:週歲。

《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稱生日爲初度。髫[tiáo]齡:童年。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幼學:小孩十歲。束髮:是指青少年。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花甲(耳順):指60歲。古稀:指70歲。耄耋:八九十歲。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黃髮:指長壽老人。

古代的“弱冠之年”指的是幾歲啊?

弱冠之年是指20歲,古代男子在20歲的時候會行弱冠禮,將自己的頭髮盤起來,帶上帽子,加冠三次,分別代表擁有治人、爲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加冠完成後貴賓會宣讀賀詞,賜予他一個美子,象徵着男子正式成年。弱冠禮一般是由父親主持,並且邀請德高望重的貴賓作爲貴賓爲冠冠禮的男子加冠,在加冠的次數上,分別加上三次,這三次代表擁有治人、爲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加冠結束後貴賓會宣讀賀詞,賜予他一個“美”子。

加冠後,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並賜上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希望他成爲受人尊敬的貴族,這個時候的加冠之後的男子已經表示成年了。

在《說文》裏:冠,弁冕之總名也,謂之成人。在《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舉行冠禮,並賜以字,冠歲,意思就是男子二十歲了,說明他剛剛到了成人年齡,二十歲也稱“弱冠之年”。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所以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

男子的弱冠之年是指多少歲

弱冠之年在古代指的是男子二十歲的時候,古代男子到了二十歲會行冠禮,這裏的行冠禮,就是將頭髮盤起來,戴上帽子,過了弱冠之年,男子就正式成年了,成年之後的男子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表字。古代男子二十歲、女子十五歲視爲成年。

在古代,男子20歲的時候即成年,就要在自家宗廟祠堂中加冠禮,“冠禮”一共加三次,分別代表行冠禮的青年自此以後擁有治人、爲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

通常,冠禮由父親主持,邀請貴賓爲行冠禮的青年男子加冠,最後宣讀祝詞並賜字,整個冠禮纔算完成。擴展資料:舉行弱冠的儀式舉行冠禮儀式是非常講究和慎重的。據《儀禮.士冠禮》上所載,貴族男子到了二十歲,由父親或兄長在宗廟裏主持冠禮。行加冠禮首先要挑選吉日,選定加冠的來賓,並準備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後由父兄引領進太廟,祭告天地、祖先。

冠禮進行時,由來賓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頂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質做的緇布冠,表示從此有參政的資格,能擔負起社會責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軍帽,表示從此要服兵役以保衛社稷疆土;最後加上紅中帶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禮帽,表示從此可以參加祭祀大典。

古代時期的弱冠是指男子幾歲?

題主好,首先可以明確告訴你,古代時期的弱冠之年,是指男子的20歲!中國人,尤其是古代的中國人,在很多方面都有其相應的講究,對很多事物都有特殊的稱謂,年齡自然也不例外。廢話不多說,我們先來看看古人對男子各個年齡段的具體稱謂是什麼:0-1歲:襁褓襁褓,一般是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2-3歲:孩提泛指2到三歲的小孩8歲:童齔童齔,一般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

也有說成“髫齔”的。9歲:九齡九齡,這是一個有故事的稱謂,具體內容就不在此細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下資料。追至終極意思,就是寓意着以後長壽的意思。13-15歲:舞勺舞勺之年,指的是男孩子13-15歲期間。

15-20歲:舞象15歲也可以稱呼爲:束髮、成童、志學。古代男子一到這個年齡,說明已經可以上戰場了。20歲:弱冠這個年紀,對古人來說,是極其特殊和重要的年紀,這也導致了這個時期的特殊稱謂異常之多: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歲、加冠、冠年都是特指20歲這個年紀。

30歲:而立20歲的年紀是重要的年紀,那麼30歲也差不到哪去。即使是我們現代人,而立之年帶給我們的壓力也可見一斑啊。同樣,這一歲數的稱謂也不止一個: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壯室。

40歲:不惑不惑之年,我想這個稱謂應該是普及度最廣的之一了,也有的稱爲強壯之年。50歲:知命大家不要小看這個年齡段的人,尤其是現代,這個時期的人大多都是正當年。50這個歲數,也是個特殊的數字,對古人來說,富含的人生意義比較多,所以稱謂也定然不少:半百、知非、知命、艾服、及艾、大衍、杖家,這些都是代表着50這個年歲。

51歲:開六本來不想寫這個的,但是資料裏有,也就寫上來了。五十一歲爲六十紀數的開始,六十稱之爲花甲,所以五十一歲也被稱爲開六,有的地方也稱爲開甲。60歲:花甲這個我想大多數人都瞭解的,花甲之年跟而立之年一樣,在現代人心裏也是一個重要的分界線之一。既然如此重要,稱爲當然也不可能只有一個: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61歲:開七根據51歲的經驗,同理,六十一爲七十紀數的開始,所以稱六十一歲爲開七,也有的稱爲華甲。70歲:古稀人生七十古來稀,這是一句名言,因爲它出自杜甫。同樣,古稀之年也代表了70歲在古人當中已經是高壽之人了。70歲除了古稀之外,也有其他稱謂: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71歲:開八不做解釋,只要從前往後看的朋友,應該早已舉一反三了。77歲:喜壽這是一個本不該被正統排列的年紀,但是擋不住古人的心理作用之強大,所以纔會有喜壽這麼一個雅稱。80歲:望八70歲的人,在古代已經是稀有了,80歲,呵呵,各位看官自己腦補吧。80歲除了有望八之年外,還有一個稱呼:杖朝之年。

88歲:米壽既然已經有七十七這個喜壽開頭了,必然也少不了八十八這個更加吉利的數字,於是乎,就產生了米壽。80-90歲:耄耋這裏還有一個稱謂,不是特指哪一個年紀,而是跟而立、不惑一樣,指80到90歲之間的年齡段:耄耋之年。90歲:鮐背這個時期的老頭,不對,老人家,對這些稱呼還會在意嗎,本人表示很懷疑。

但是,不管他們在乎不在乎,規矩總是要有的,我們把這些頤養天年之人的年齡段稱之爲:望九之年、鮐背之年。100歲:期頤老神仙在世,不知道是不是指的這些人物,在古代,能活到100歲的人,這輩子不知道,上輩子肯定是好人好事做了不少。古人把100歲及以上的人都統一稱爲:期頤之年、人瑞之年。

本文純屬原創,謝絕轉載,文中圖片轉至網絡,如有侵權請告之,立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