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爲什麼連張良都殺

來源:趣味百科館 2.89W

情商太高;懂得知進退。

同是劉邦眼中的漢九年級傑,同樣功高震主,同樣一次又一次和主君產生矛盾,但是劉邦雖然殺了很多功臣,卻唯獨放過了張良,難道是因爲劉邦不敢殺張良嗎?其實並非如此。一個人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強過老闆,所以張良也是一樣,而張良之所以沒有被劉邦殺死,原因就是因爲情商太高,而且張良此人非常會做人,他能夠在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中懂得進懂得退,並且還知道說什麼,選用正確的話引導劉邦,所以劉邦至始至終對張良都非常信賴,也因此這樣子的張良,每個事情每一句話都能夠說到劉邦的心坎上,最終才能位居高位得善終,最終才能功成名。

爲什麼他這麼能夠做人呢?張良之所以這麼能夠做人,還是因爲他有一個好師傅,他的師傅叫做黃石公,當年他在師傅手裏得到了一本叫做素書的曠世奇書,他不僅憑藉這本書幫助劉邦奪得天下,而且還悟出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並且才能夠保證自己得善終,一生平安。那關於張良還有哪些奇遇呢?張良其實出生於韓國貴族顯赫一時,不過在秦王滅六國之後,他的國家卻成爲了秦國最先收拾的對象,滅口之後家破人亡,此時的張良便懷着家國仇恨想要報仇,於是散盡家財,開始聯合猛將趁秦始皇出行之際開始暗殺。

歷史上,張良在劉邦坐了天下之後,他便託辭多病,閉門不出,隨着劉邦皇位的漸次穩固,張良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處事原則。

在漢初劉邦翦滅異姓王的殘酷鬥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鬥中,張良也恪守“疏不問親”的遺訓,因此他才能保住自己及其全家人的性命,劉邦和呂氏雖然把刀磨得飛快,可惜張良是一個遠遁紅塵的人,刀再快不殺無罪之人,因此張良得到善終,從這一點來說,張良是個有大智慧的人。

劉邦爲什麼連張良都殺

其一,張良基本上屬於劉邦一黨,他對劉邦太崇拜了,而且跟隨劉邦較早。韓信跟隨劉邦較晚,事實上韓信和張良基本上沒有交集,因此劉邦夫婦要殺韓信,張良沒有助紂爲虐,就已經對得起自己的天地良心了。要知道蕭何纔是幫助呂后殺韓信的人物。其實天下初定,韓信的地位很重要,可以憑藉韓信打很多仗,比如匈奴,可韓信功高震主,讓大家不放心。

其二,張良阻止不了。劉邦夫婦其實對誰都不放心,一個登上皇帝寶座的人,看到哪個臣子都有篡位的嫌疑,劉邦甚至不放心自己的連襟樊噲,何況他人?張良是個聰明的人,自己本身是韓國貴族的後裔,幫助劉邦的目的是爲了推翻暴秦,目的實現了,自然再也不去招惹是是非非。“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張良本身就是劉邦的重要謀士,自然深知其中的利害關係,如何要招惹劉邦夫婦,來引火燒身呢?

其三,韓信聽人唆使,有可殺的理由。當年劉邦手下謀士酈食其,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降齊王,韓信卻唯恐酈食其僅僅靠一張嘴,功勞就比自己大,於是繼續攻城,造成的結果就是酈食其被烹殺,這讓劉邦格外惱火,韓信是一個爲了目的不顧及別人死活的人;劉邦在難處,請求韓信儘快支援,韓信卻藉機加碼,要求劉邦封自己爲假齊王。劉邦聽後破口大罵,想拒絕要求,還是張良積極提醒,告誡劉邦現在是必須重用韓信的時候,果然封韓信爲齊王,不過心裏對韓信有怨恨。有了這樣的隔閡,張良也無法勸阻。畢竟事情韓信做的也不光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