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砂痣的出處

來源:趣味百科館 7.44K

紅玫瑰與白玫瑰。

“硃砂痣”,出於張愛玲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致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

1920年,張愛玲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她的家族背景來歷可不小,祖父是清末的名臣,祖母是清朝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在顯赫的家族下,自然張愛玲的生活肯定不會差到哪裏去。但實際並非如此。

在官宦之家,必不可免的就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在張愛玲的父親身上就能看到。張愛玲的父親屬於遺少型的少爺,典型的紈絝子弟該有的惡習他也有,可以說張家的家業就是毀在張愛玲父親手裏的。

可是,張愛玲卻有個新時代女性思想的母親。在張愛玲才3歲時,就丟下張愛玲跟着小姑子去了英國留學,把張愛玲丟給了姨奶奶看管。

硃砂痣的出處

長相不夠標緻,嘴巴也不夠甜的張愛玲就在父親不關心,母親不管下,跟着姨奶奶生活了三年,雖然談不上可以從姨奶奶那裏得到很多的疼愛,但至少也讓她吃飽穿暖。

可想而知,張愛玲6歲前的童年,在那個顯赫背景的家族裏,已經學會了察言觀色,好讓自己安穩的度過幼年生活。只是,她的獨立也沒有等來母親的關愛。在母親留學回來後,因爲無法忍受父親整日的吃喝嫖賭,在不顧衆人反對下,跟張愛玲的父親離了婚。

從此,家裏只有物質的給予,卻沒有精神上的關心。張愛玲讀中學後,就開始變得不愛回家。只是偶爾從姑姑那裏聽到父親要再娶的消息。對她來說,這是大人的事情,她只想在新鮮熱鬧的學校過快樂的生活。

只是,父親娶回來的繼母卻不喜歡張愛玲,就像所有繼母一樣,時不時找理由來打罵張愛玲。有一次,張愛玲被繼母扇了一巴掌後,忍無可忍的張愛玲想要還手,卻迎來了父親狠狠地拳打腳踢,甚至被關在房間裏不準出來,一關就是半年。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被最親的人關起來,哪怕是生了病,也沒能讓父親來看看自己,就連看不過去的姑姑想要幫張愛玲說話,都被自己的哥哥打。可以說,那時的張愛玲的內心是多麼冰涼和絕望。

一天,張愛玲趁着家人不注意,偷偷地跑出了張家,投奔了母親和姑姑。

張愛玲的童年是不快樂的,很小就缺失親人疼愛的她,內心自然是自卑敏感。好在,她有個新思想的母親,讓她通過上學和學習,得到了思想上的改變,通過寫作,讓自己的情感得到了抒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