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元宵的作者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1.7W

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詞。

此詞以對比手法,寫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臨安元宵節的情景,藉以抒發自己的故國之思,並含蓄地表現了對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滿。

永遇樂元宵的作者是誰

上片寫元宵佳節寓居異鄉的悲涼心情,着重對比客觀現實的歡快和她主觀心情的淒涼;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過元宵佳節的歡樂心情,來同當前的淒涼景象作對比。全詞用語極爲平易,化俗爲雅,未言哀但哀情溢於言表,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稱大手筆。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宋齊州章丘(今山東濟南章丘西北)人,居濟南。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輯有《漱玉集》《漱玉詞》。

今有《李清照集》輯本。《永遇樂·落日熔金》作者:李清照(宋)落日熔金,暮雲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落日的餘暉像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雲彩像圍合着的明月,我現在究竟是在什麼地方呢?渲染柳色的煙霧漸漸地濃郁,笛子還吹奏着《梅花落》的怨曲,究竟誰能知道還有多少春意?正當元宵佳節日暖風和天氣,轉眼間難道不會有驟降風雨?有人來邀請我參加這般宴會、駕起寶馬香車來接被我謝絕。難以忘懷在汴京繁盛的那段日子,閨門中的婦女多有閒暇遊戲,記得特別偏愛正月十五那天,頭上戴插着翠鳥羽毛的帽子,還有用美麗的金線攆成的雪柳,打扮得整整齊齊漂漂亮亮的。到了如今形象容貌十分憔悴,亂髮像風吹霧散也懶得梳理,怕人看見我於是夜間出去。

倒不如偷偷地守在簾兒底下,聽聽外面別人家的歡聲笑語。《永遇樂·落日熔金》此詞以對比手法,寫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臨安元宵節的情景,藉以抒發自己的故國之思,並含蓄地表現了對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滿。上片寫元宵佳節寓居異鄉的悲涼心情,着重對比客觀現實的歡快和她主觀心情的淒涼;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過元宵佳節的歡樂心情,來同當前的淒涼景象作對比。

全詞用語極爲平易,化俗爲雅,未言哀但哀情溢於言表,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稱詞壇大手筆。《永遇樂·落日熔金》這首詞在藝術上除了運用今昔對照與麗景哀情相映的手法外,還有意識地將淺顯平易而富表現力的口語與錘鍊工緻的書面語交錯融合,造成一種雅俗相濟、俗中見雅、雅不避俗的特殊語言風格。這首詞的藝術感染力如此之強,以至於南宋著名詞人劉辰翁會每誦此詞必“爲之涕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