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作《五經正義》出自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2W

是唐代孔穎達等奉敕編寫的五經義疏著作,也是中國古代訓詁學的重要著作。該作品於唐高宗時成書,完成了五經內容上的統一。

以作爲科舉考試的標準教科書。

唐代著作《五經正義》出自誰

此後,註釋儒經必須以此爲標準,科舉應試亦必須按此答卷,不許自由發揮。五經指五部儒家經典著作,即《詩》(《詩經》)、《書》(《尚書》)、《禮》(《禮記》)、《易》(《周易》)、《春秋》。漢武帝時,朝廷正式將這五部書宣佈爲經典,故稱"五經"。孔穎達等奉唐太宗之命撰。

始編於貞觀十二年(638),初成於貞觀十四年(640),稱爲“義贊”。唐太宗下詔改名爲《五經正義》,並將它交付國子監,作爲試用教材。貞觀十六年(642),下詔“更令詳定”。

因孔穎達已年老退休,後又逝世,故修訂未能完成。至唐高宗永徽二年(651),下詔儒臣繼續重修。永徽四年(653)書成,仍以孔穎達署名,正式頒行天下,作爲欽定的全國性的教科書。

此後沿至宋代,明經科舉取士,試題與經義皆以此書爲標準。《五經正義》現已無獨立成書,保留於清阮元校刻的《十 三經註疏》中。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原世界書局兩冊縮印本《十三 經註疏》,檢閱較爲方便。

(574-648),唐代著名的經學家。字衝遠,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人。生於北朝,少時曾向經學家劉焯問學。隋大業初,舉“明經”,授河內郡 (今河南沁陽)博士。

入唐後,歷任國子博士、國子司業、國子祭酒等職;曾封曲阜縣男,後又進爵爲子,侍講東宮。參與修定“五禮”,領銜主編《五經正義》。年老致仕後,獲得圖形於凌煙閣之殊榮。貞觀二十二年(648)逝世,陪葬昭陵,追贈太常卿,諡曰 “憲”。

教育思想方面,孔穎達的主張是有一定特點的,特別在《禮記正義·學記》的註疏中,孔穎達突出強調了“建國君民,教學爲先”的傳統儒學思想,指出“欲教化其民,成其美俗,非學不可。”告誡統治者在建朝之初必須抓緊抓好教育,如此即可掌握民衆的思想,鞏固其統治。他根據孔子“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和漢儒董仲舒“性三品”的思想,突出強調了教育在人一生的發展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過正統的儒家教育,一個人可以保持天性本然之善,不受外界物慾的干擾和污染。

對於上智和下愚教育的作用雖然有限,但對廣大民衆(“中民”、“羣品”),教育則是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這些思想都爲初唐經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