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是不是傳統節日

來源:趣味百科館 2.67W

不是。中國16個傳統節日:除夕;春節;元宵節;寒食節;龍擡頭;上巳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中元節;臘八節;冬至節;下元節;祭竈節。

傳統節日與民族的歷史發展、風俗民情、宗教信仰、倫理觀念有着密切關係。

元旦是不是傳統節日

這些節日,有的是爲了紀念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以鼓舞人們繼承和發揚某種崇高精神和優良傳統;有的是爲了歌頌他們中的傑出人物,以表達他們的哀思和緬懷之情;也有的是通過節日,使本民族的某些善良願望和美好追求得以傳播和繁衍。即中國農曆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春節的起源蘊含着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爲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

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爲“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爲主。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

是日初爲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爲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也叫踏青節,是過了冬至後的第108天,清明節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在這一天都會去掃墓或者祭祖。從周朝開始就有清明節,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在中國不只是漢族人過清明節,還有很多少數民族也都會過清明節。端午節是中國比較古老的節日之一,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

端午的原名是端五,古人認爲五月不吉祥,而初五又是五日,所以爲了避諱“五”,因此改名爲“午”。有傳聞說端午節是屈原設立的,但是根據歷史記載在西周初期就有端午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各地過端午節的方式也不太相同。唯一相同之處就是在這一天都會吃棕子,不同之處就多了,有些地方的習俗是這一天女兒回孃家、插艾草、比武、吃打糕等,還有些地方在這一天要賽龍舟、蕩秋天、飲用雄黃酒、吃新鮮水果等等。

元旦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

不是的,元旦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也就是公曆新一年的第一天,在中國也被稱爲“陽曆年”。元,謂“首”;旦,謂“日”;“元旦”意即“首日”。

目前國家規定的法定節假日包括: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

元旦節是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元旦不是我國的傳統節假日,如我們所看我國傳統的節假日,如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春節、元宵節,都有它本身的傳說以及傳統含義。例如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中秋節起源於“祭月節”,是爲了紀念八月十五月圓之日家人團聚,寓意花好月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清明節是爲了祭奠先祖,元宵節即古時的上元節,春節是中國人的新年。

並且在這些傳統節日當中,我們都會有相應的傳統習俗,比如說中秋節我們會吃月餅,端午節我們會包糉子,清明節在外的子孫都會回家掃墓,元宵節會吃湯圓,新年會合家歡聚,哪怕在外上班的子女也會回家團聚。除夕夜一起守歲看春晚,還會放鞭炮。但是在元旦我們並沒有任何的傳統習俗,由此可見元旦節並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是開始的意思,旦是“白天”,所以元旦是“起始日”,也就是新的一天,通用意義上全世界的新年。

每一年的1月1日是元旦,那麼不僅我們國家慶祝新的一年到來,其他國家也會慶祝新年的到來,所以元旦並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而是世界各國都有的慶祝新的一年的節日。很多國家都會在元旦的時候舉行慶祝跨年的活動。元旦節是我國的法定節日,而非傳統節日,我國曆史悠久,有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每一個傳統節日背後都有它設立的歷史淵源和典故,我們都能從中找到紀念價值,古時的人們賦予節日美好的寓意,還會去河邊放花燈,延續到了如今,我們也會以其他方式紀念古人,而元旦節的特殊意義不過在於它是新年的第一天,是值得我們慶祝的新生之日。

元旦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元旦不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國傳統節日有八個,按照日期順序,將每個傳統節日的農曆和公曆日期、風俗習慣、相關詩歌名句摘錄如下,供樓主參閱。

1. 除夕——農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曆1月22日)。

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裏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描寫除夕的詩句有:《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曆正月七年級(公曆1月23日)。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爲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衆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公曆2月6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爲“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又稱爲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4. 清明節——農曆三月十四(公曆4月4日)。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公曆6月23日)。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端午》【唐】文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6.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公曆8月23日)。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爲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七夕》【唐】羅隱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7.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公曆9月30日)。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鬆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爲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8.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公曆10月23日)。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繫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吃重陽糕等風俗。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說明:公曆日期都是按照2012年度的。因爲中國傳統節日在習慣上按照農曆計算,所以公曆日期每年會有一些差異。

元旦(非指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元旦不是中國傳統節日。而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即公曆的1月1日。

一、元旦的由來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爲“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爲“春節”。

二、元旦的習俗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於春節,如燃放炮竹、殺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三、中國元旦的飲食文化1、椒柏酒在東漢《四民月令》中已經出現。椒是花椒,古人說椒是玉衡星之精,氣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輕耐老;柏是柏樹葉,古人視爲仙藥,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別浸製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飲用。

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南朝庾信《正旦蒙賚酒》:“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

”描繪了元旦朝賀受到賞賜椒柏酒的喜悅心情。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賜羣臣柏葉》一詩,以“願持柏葉壽,長奉萬年歡”之句,表達以健康長壽之身服務萬年天子的願望。飲椒柏酒在民間一直流傳下來,明代山東歷城、浙江嘉興均有此俗。

2、桃湯即取桃之葉、枝、莖三者煮沸而飲,古人以桃爲五行之精,能厭伏邪氣。制百鬼,故飲之。3、膠牙餳隋杜公瞻註釋《荊楚歲時記》膠牙的含義是“使其牢固不動”。

膠牙餳實際上此俗寄託了長壽的美好願望,因爲牙齒堅固,能吃能喝,自然身體健康。隋注還說“今北人亦如之”,可見此俗的廣泛性。自居易《歲日家宴戲示弟侄等兼呈張侍御殷判官》有“春盤先勸膠牙餳”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過膠牙餳在南宋以後作爲送竈的供物,慢慢地從元旦食品中消失。

4、五辛盤作爲元日食品最早見於吳晉間周處的《風土記》,說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發五藏氣”(《玉燭寶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種有辛味的菜,《荊楚歲時記》隋注說是大蒜、小蒜、韭菜、雲臺、胡荽。如《風土記》所說可活動五臟,是祈求健康的東西。《荊楚歲時記》注引《莊子》說:“春日飲酒茹蔥,以通五藏。

”可見元日食辛菜的傳統由來已久。隋唐時代的孫思邈在《食忌》中說:“正月之節食五辛,以闢厲氣。”而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又說:“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杜甫詩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是矣。

”這種食辛盤迎新當是晚起的意思。5、雞蛋各人吃一個雞蛋的習俗,在吳晉間的《風土記》中已出現。《風土記》說“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

練形是道家用語,指修煉形體,認爲可以成仙。生吃雞蛋是爲了長生。《太平御覽》卷二九引《荊楚歲時記》說:“樑有天下不食葷,荊自此不復食雞子,以從常則。

”即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再吞食屬於小葷的雞蛋。6、湯餅是指古代凡小麥面製品用水煮的食品,後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湯餅卷九“餅法”中,講了“水引餺飥法”,其中“水引”製法:“挼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餺飥“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愛,亦自滑美殊常”。

可知水引和餺飥屬於同一類型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麪條,餺飥似今長揪皮。其實宋人說的“年餺飥”是一句概括語,也包括了水引。北宋《歲時雜記》說:“元旦,京師人家多食索餅,所謂年餺飥,或此之類。

”索餅就是前代的長引。長引是說拉長的東西,索餅指像繩索一樣細長的餅,兩個名稱講的都是形狀細長的食物。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麪條之類的食品。7、年糕又稱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

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年糕北方則爲黏黍。年糕的歷史悠久,漢朝的米糕已有“稻餅”、“糕”、“餌”、“餈”等名稱。6世紀食譜《食次》就有年糕“白繭糖”的製法,北朝《齊民要術》記載了將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

元旦吃年糕盛行於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

元旦節是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作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也有着許許多多的傳統習俗和傳統節日,作爲公曆一年中的第一天,“元旦節”中的“元”在古代文學中就是第一,即將開始的意思,元旦節已經流傳到現在,所以我認爲元旦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對於像聖誕節,萬聖節這種從西方引進的節日來看,我覺得元旦節纔是我們中國人應該過的節日,因爲“元旦”兩字早在夏朝就出現了,起初的元旦是夏曆中農曆正月七年級,也爲歲首,也叫做“元旦”。

我也瞭解了很多關於元旦二字在歷史中出現的次數,發現在一個遠古故事裏面,堯舜禹時代,將祭祀饒的那一天,作爲一年的開始之日,稱爲“元旦”,這是古代時候的元旦,元旦當日,百姓們會掛春聯,寫福,放燈,祭祀等等,類似於古代春節時候的活動,這也說明了在百姓的心中元旦節的重要性,元旦節與春節在百姓中有同等的地位。

除夕辭舊,春節迎新,元旦節也同樣是在迎新,仔細看看唐宋詩詞中,也有不少的詩人和詞人提到了關於元旦節時候的景象,例如,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描繪的就是百姓過節時喜氣洋洋的場景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如今的元旦節,也是國家規定的法制節日,現代的人們也是會慶祝慶賀元旦節,只不過元旦節被定爲公曆的1月1號,而除夕,春節都是農曆,但不置可否的是元旦節仍然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像西方聖誕節在西方人心中的地位一樣。元旦節也是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寄託,同樣辭舊迎新,喜迎新年,在現代雖然沒有過春節隆重,但總歸是會慶祝一番。

元旦是傳統節日嗎 元旦是國家法定節日嗎

元旦不是傳統節日,元旦是國家法定節日。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

爲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爲“新年”,但並不稱爲“元旦”。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宣佈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在就職誓詞中,孫中山以“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爲結尾。這就是中國“元旦”的來歷。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曆,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爲區別夏曆和公曆兩個新年,又鑑於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夏曆正月七年級的前後,因此便把夏曆正月一日改稱爲“春節”,公曆1月1日定爲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爲全國人民的節日。

擴展資料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正月七年級)、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擡頭(二月二)、社日節(二月二)、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七月半(農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冬至節(公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後一天) 等。另外,二十四節氣當中,也有個別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如:清明、冬至等,這些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它們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此外,中國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曆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