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1.94W

中國當代作家。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

巴金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

巴金是誰?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裏,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鬥爭。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巴金在文革後撰寫的《隨想錄》,內容樸實、感情真摯,充滿着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爲“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1904年11月25日,出生於四川成都。

1920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讀書期間,在“五四’新潮思想影響下,加入進步青年組織“均社”。1923年,離成都去上海、南京求學。

1925年,8月,畢業於南京東南大學附中,準備報考北京大學,因病於上海休養。9月,參加發起無政府主義組織上海民衆社並出版《民衆》半月刊。本時期翻譯克魯泡特金的一些著作。

1927年1月,赴法國巴黎求學。在法期間,一方面大量閱讀西方哲學和文學作品;另一方面,時時關心着中國,開始寫作《滅亡》。1928年12月,回上海。

從事文學編輯與創作。1933年,任《文學季刊》編委。1934年,赴日本旅行。1935年,8月,從日本回國。

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編務,主編《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叢刊》、《文學生活小叢刊》等。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任《救亡日報》編委,與茅盾共同主編《吶喊》(後改名《烽火》)雜誌。1938年,2月,寫完《春》。3月,參加文協,被選爲理事。

1940年七月始,輾轉於昆明、重慶、成都、桂林、貴陽等地,從事抗日文化宣傳活動。1944年5月,與蕭珊在貴陽花溪結婚。1945年,於重慶作《第四病室》。11月返回上海。

1949年7月,參加第一次文代會,當選爲文聯委員。1950年後任平明出版社總編輯,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1950年,7月,當選爲上海文聯副主席。

11月,他參加了華沙第二次世界保衛和平大會。後又五次訪問前蘇聯。1957年7月,任《收穫》主編。

同年始編《巴金文集》14卷本,至1961年編定後出版。

巴金原名是什麼?

巴金原名是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漢族。在《家》中,巴金把封建家庭看作是黑暗專制的王國,又把高老太爺一類的家長視爲“封建統治的君主”,很顯然,他是明確地把“家”與“國”、“家長”和“國君“對應地聯繫在一起了,就是說,他己看清了中國封建社會裏“國”與“家”的同質結構關係。

所謂君君巨臣父父子子的上下尊卑的等級關係,就是這一同質結構的最好說明。

在這個意義上,完全可以說國是擴大了的家,家是縮小了的國。不論在家還是在國,所實行的都是專制的家族統治,人處其中,受到同質結構關係的約制,使人性扭曲,個性不得張揚和發展。所以,巴金“禮教的監牢”和“狹的籠”這些家的喻象也是指向封建國家的,他所創作的家庭小說是對整個家族制度進行批判的。擴展資料:巴金的小說往往是站在“現在”的時間場域裏,在對比中否定和訣別了過去而奔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巴金小說的時間定位在“時間的當前化”,即以“現在”爲統攝,並將時間序列中的“過去”和“未來”拉到“現在”予以對比觀照。在“過去”與“未來”的當前化中形成時間的漩禍,重點展示人物的即時性心理時間,而小說結尾又往往扯開一道口子衝向未來,體現出一種“向前看”的進化論的時間意識。這是一種全新的、疊加的現在,它使文本在藝術表現上不僅關注人物性格與心理,還關注着人物背後和周邊。

另外,在小說文本中,作家對文本故事的敘事策略作爲時間形式的一種特殊的修辭,體現着作家特定的心理結構,而文學意象作爲時間的隱喻,也成爲時間形式在文本中的重要呈現方式。

巴金是誰?_?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原名李堯棠,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

同時也被譽爲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

著書頗豐,代表作品主要有《家》《春》《秋》。巴金被認爲代表着中國大陸知識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議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館。巴金晚年患有多種疾病,曾經要求安樂死。身份:文學家、翻譯家、出版家、作家定位、評價:思想家 巴金(1904 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 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餘一、王文慧等。

1904年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古老的封建官僚大家庭。1914年巴金的母親病逝,1917年父親又病故,這兩件事是巴金人生道路上的激變。巴金說,父親的死“使這個富裕的大家庭變成了一個專制的大王國。

在和平的、友愛的表面下我看見了仇恨的傾軋和鬥爭;同時在我的渴望自由發展的青年的精神上,‘壓迫’象沉重的石塊重重地壓着”。這些壓迫主要來自陳舊的封建家庭觀念以及長輩的威權。在這虛僞的禮教的囚牢中,巴金看到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在掙扎、受苦以至死亡。

於是,他心中燃起了“憎恨”的火苗。“接着‘愛’來的就是這個‘恨’字。從封建的大家庭出走:五四運動爆發,喚醒了巴金。

各種廣泛傳播的“主義”與思潮,在巴金眼前展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而最先打開少年巴金心扉的是無政府主義。 1923年,巴金從家中出走,離開閉塞的四川去到上海、南京求學。 “五四”運動時,巴金就讀於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1923年從巴金隨兄離開四川,赴上海、南京、北京等地求學。

1927年初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中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巴金的筆名。 “巴金”這個筆名,就是“安那其主義”(無政府主義)者巴枯寧和克魯泡特金兩人名字中之一字合成的。1931年的《家》是巴金前期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巴金因此被魯迅稱爲“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巴金於1938年和1940年分別出版了長篇小說《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寫作了“抗戰三部曲” (又名《火》) 。一九四四年,四十歲的巴金與蕭珊在貴陽郊外的“花溪小憩”結婚。 新中國成立後,巴金曾任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筆會中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並主編《收穫》雜誌。

1966年“文革”開始,巴金受到上海市文聯“造反派”批判。 1978年,在香港《大公報》開始連載散文《隨想錄》。1985年出版《隨想錄》(5集),並首倡建立了中國現代文學館。

《隨想錄》使巴金被認爲是敢於講真話,並具有懺悔意識的作家。 巴金還是獲得國際性榮譽最多的一位中國作家。1981年獲得意大利但丁學會頒給的國際榮譽獎。

1983年獲得法國榮譽軍團獎章。1999年國際編號8315的小行星被命名爲“巴金星”。2003年11月25日,國務院授予了他“人民作家”的榮譽稱號。

巴金是誰?詳細!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有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

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裏,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鬥爭。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巴金在文革後撰寫的《隨想錄》,內容樸實、感情真摯,充滿着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爲“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