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1.99W

中國當代作家。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巴金是誰

1921年肄業於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8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27年赴法國留學,1928年回國後曾任《文學季刊》編委,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總編輯,《文季月刊》主編,《烽火》雜誌創始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1949年後歷任中國文聯第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第三屆副主席及第、五屆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文藝月報》、《上海文學》、《收穫》主編。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全國第五屆人大常委,全國第八屆政協副主席。曾獲1982年意大利國際但丁獎、1983年法國榮譽軍團勳章、1985年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名譽外國院士稱號、1990年蘇聯人民友誼勳章。

1999年6月9日,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以8315號小行星發現者的身份向國際小行星中心申報,經國際天文聯合會下屬的小天體命名委員會的批准,該小行星被命名爲“巴金星”,這是一項崇高的國際性永久榮譽。1928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滅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寒夜》、《火》、《憩園》、《第四病室》,中篇小說《春天裏的秋天》,散文集《隨想錄》(5卷)等,譯著長篇小說《父與子》、《處女地》,回憶錄《往事與隨想》,出版了《巴金文集》(14卷)、《巴金全集》(26卷)、《巴金譯文全集》(10卷)等。

巴金的語言風格特徵明顯,總體來說他的語言是熱烈、明快、樸素的,然而就情感對語言的影響,又可分爲前後兩期來看待。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語言風格著稱,感染性極強,故而巴金前期以《家》爲代表的小說受到青年人的熱烈追捧;而以小說《憩園》爲節點的後期作品語言則開始由熱轉冷,筆調變得深沉、悲哀和憂鬱,到了《寒夜》則將這種悲劇式的語言藝術提煉到了巔峯狀態。巴金前期作品語言的氣勢和節奏激越奔肆,一瀉千里,無法以遷回婉轉,含蓄凝鍊對其加以規範;熱烈酣暢,平白真率纔是其方圓。

這種顯示着“語句和生命是進合爲一的”語言,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它“象一團火似的燃燒着,也使別人燃燒”。然而巴金也絕非只是一味任情縱筆、狂放無羈以至流於粗糙簡濫。

在具體駕馭這種平白率真、熱烈酣暢的文字時,巴金注重隨情緒的起伏變化和延伸發展來安排句法的構造、修辭方式的搭配和音節的長短相間,讓語言在熱烈明快中自然跌宕成抑揚頓挫的節奏和旋律,產生一種流暢迴環的音樂美感。如作品《春天裏的秋天》中:“我擡起發熱的臉,去看蔚藍的天,去迎自由的風。我的眼裏卻裝滿一對大眼睛和兩道長眉。那對大眼睛裏充滿着愛情,春天的愛情,南方的愛情。

”這一句並沒有使用整齊的韻腳,也不講究聲調的平仄搭配,詠玩味間卻給人一種抑揚有致,明快優美的音樂享受。這種富於音樂美的語言,是巴金語言抒情風格的重要特徵。

巴金原名是什麼?

巴金原名是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漢族。在《家》中,巴金把封建家庭看作是黑暗專制的王國,又把高老太爺一類的家長視爲“封建統治的君主”,很顯然,他是明確地把“家”與“國”、“家長”和“國君“對應地聯繫在一起了,就是說,他己看清了中國封建社會裏“國”與“家”的同質結構關係。

所謂君君巨臣父父子子的上下尊卑的等級關係,就是這一同質結構的最好說明。

在這個意義上,完全可以說國是擴大了的家,家是縮小了的國。不論在家還是在國,所實行的都是專制的家族統治,人處其中,受到同質結構關係的約制,使人性扭曲,個性不得張揚和發展。所以,巴金“禮教的監牢”和“狹的籠”這些家的喻象也是指向封建國家的,他所創作的家庭小說是對整個家族制度進行批判的。擴展資料:巴金的小說往往是站在“現在”的時間場域裏,在對比中否定和訣別了過去而奔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巴金小說的時間定位在“時間的當前化”,即以“現在”爲統攝,並將時間序列中的“過去”和“未來”拉到“現在”予以對比觀照。在“過去”與“未來”的當前化中形成時間的漩禍,重點展示人物的即時性心理時間,而小說結尾又往往扯開一道口子衝向未來,體現出一種“向前看”的進化論的時間意識。這是一種全新的、疊加的現在,它使文本在藝術表現上不僅關注人物性格與心理,還關注着人物背後和周邊。

另外,在小說文本中,作家對文本故事的敘事策略作爲時間形式的一種特殊的修辭,體現着作家特定的心理結構,而文學意象作爲時間的隱喻,也成爲時間形式在文本中的重要呈現方式。

巴金的資料簡介

巴金,現代文學家、翻譯家、出版家,“五四”新 文化 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巴金的長篇小說創作在我國現代小說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譯著和散文也很多。

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巴金的資料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巴金的資料簡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念fu)甘,中國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爲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妻子蕭珊。1921年肄業於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27年至1929年赴法國 留學 ,1929年回國後,從事文學創作。

曾任第三屆、四屆、五屆、六屆中國作協主席,第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82年4月2日,巴金獲得但丁 國際 獎。巴金被認爲代表着中國大陸知識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議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館,但後者至今都未實現。 巴金的成就 1927年,巴金以第一部小說《滅亡》,被人們認識以後,以自己的光和熱,逐漸成爲中國文壇的領軍人。

巴金的財富,是他26卷本的不朽著作和10卷本的精彩譯著。巴金的財富,更是他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人格力量。 愛國主義,是巴金兩大財富的重要基礎。

巴金12歲那年通讀了《說岳全傳》,深深被岳飛的愛國精神、民族精神震動。上世紀90年代,巴金在衆人的勸說下,到杭州休養。從來怕麻煩別人的他,有一天卻提出了要求,想去拜謁岳墳。

在文徵明《滿江紅》詞碑前,年過九十,平時說話吐字不太清楚的巴金,像國小生那樣吟誦起這首詞來,聲音越來越清楚、高亢:“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使每個人都得着春天” “讓每個人都有住房,每個口都有飽飯,每個心都得到溫暖”,巴金的心裏始終珍藏着這一美好願望。 巴金出生於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仁愛的母親,是他人生的第一個老師。

他從母親這裏懂得了愛,懂得了寬容。巴金幼年另一位老師是轎伕老周。老周總跟他說:“要好好地做人,對人要真實,不管別人待你怎樣,自己總不要走錯腳步。”“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 成年後的巴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是什麼精神和力量,使瘦弱的老周在那樣困苦的條件下,講出這番深刻的道理。這就是仁義、道德、忠愛。而恰恰是這些,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根、爲人之本。 巴金把他的愛,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反帝、反封建、反壓迫,呼求平等、自由、幸福,是巴金作品主要內容。在巴金許多文論中,我們可以讀到他火一樣的文字:“我們的生活信條應該是:忠實地行爲,熱烈地愛人民,幫助那需要愛的。”“我的生活的目標,無一不是在幫助人,使每個人都得着春天,每顆心都得着光明,每個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個人的發展都得着自由。

” 小張、小吳,從農村來到巴老身邊工作。轉眼多年過去了,有一天,時任中國作協黨組書記的翟泰豐來探視,問巴老有什麼要求?從來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的他,不假思索地提出:希望安排好小張、小吳的工作。 仁愛、忠誠、正義、自律,人道主義相伴巴金一生。

巴金的社會評價 巴金,這麼樣一個跨世紀的偉大作家,恐怕是誰也不敢加以否認而敬虔的吧? 但,惟其因爲是偉大地,所以總是苦痛着的。但丁是這樣,杜斯杜夫斯基是這樣,而我們的巴金先生也是這樣。 可是,我所說的關於他的苦痛,並不是物質的;在作爲物質生活與發展中的巴金,他起先在東南大學附中出去,因以勤工儉學的名義到了法國後,便在一個平民底拉丁區內,嚼着冷硬的麪包,忍耐着苦痛,一直過了兩三年這樣下賤人的生活;就是回國後到了上海,也仍然在開明書店作過極不相干的外國文底校對職務。在這種境地裏的巴金,當然爲一般大人物們所不屑道及的。

但,這樣看來在物質方面的巴金似乎也很苦痛,可是實際上他最苦痛的還是精神上,譬如在《復仇》底序裏面他說: “在白天裏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記了一切地大笑,因爲我戴了假面具。 “在黑夜裏我卸下了我的假面具,我看見了這世界的面目。我躺下來,我哭,爲了我的無助而哭,爲了看見人類的受苦而哭,……” 又說: “……我的靈魂爲着世間的不平而哭泣着。

” 這就是他靈魂的自白,也就是他苦痛的自白。而且由這些看來,我們可以知道這位作家在精神上是存在怎樣的苦痛。 我們爲什麼需要巴金 只因是碩果僅存? 他曾說:“有你在,燈亮着”,這是巴金對冰心的 贈言 ,現在被用來描述我們對巴金的追思。巴金之於我們,有着特殊意義:我們需要那種獨立思考、自由言論的知識分子精神。

這種精神,對於任何一個年代的人們都是激勵。 他,曾是一位世紀老人。被稱爲中國的盧梭,中國現代文學巨匠.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

他生前凝聚畢生的激情與智慧,寫下了《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萌芽》《寒夜》《隨想錄》《死去。

巴金是誰啊~~~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原名李堯棠,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

同時也被譽爲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

著書頗豐,代表作品主要有《家》《春》《秋》。巴金被認爲代表着中國大陸知識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議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館。巴金晚年患有多種疾病,曾經要求安樂死。身份:文學家、翻譯家、出版家、作家定位、評價:思想家巴金(1904 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餘一、王文慧等。

1904年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古老的封建官僚大家庭。1914年巴金的母親病逝,1917年父親又病故,這兩件事是巴金人生道路上的激變。巴金說,父親的死“使這個富裕的大家庭變成了一個專制的大王國。

在和平的、友愛的表面下我看見了仇恨的傾軋和鬥爭;同時在我的渴望自由發展的青年的精神上,‘壓迫’象沉重的石塊重重地壓着”。這些壓迫主要來自陳舊的封建家庭觀念以及長輩的威權。在這虛僞的禮教的囚牢中,巴金看到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在掙扎、受苦以至死亡。

於是,他心中燃起了“憎恨”的火苗。“接着‘愛’來的就是這個‘恨’字。從封建的大家庭出走:五四運動爆發,喚醒了巴金。

各種廣泛傳播的“主義”與思潮,在巴金眼前展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而最先打開少年巴金心扉的是無政府主義。 1923年,巴金從家中出走,離開閉塞的四川去到上海、南京求學。“五四”運動時,巴金就讀於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1923年從巴金隨兄離開四川,赴上海、南京、北京等地求學。

1927年初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中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巴金的筆名。“巴金”這個筆名,就是“安那其主義”(無政府主義)者巴枯寧和克魯泡特金兩人名字中之一字合成的。1931年的《家》是巴金前期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巴金因此被魯迅稱爲“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巴金於1938年和1940年分別出版了長篇小說《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寫作了“抗戰三部曲” (又名《火》) 。一九四四年,四十歲的巴金與蕭珊在貴陽郊外的“花溪小憩”結婚。新中國成立後,巴金曾任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筆會中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並主編《收穫》雜誌。

1966年“文革”開始,巴金受到上海市文聯“造反派”批判。1978年,在香港《大公報》開始連載散文《隨想錄》。1985年出版《隨想錄》(5集),並首倡建立了中國現代文學館。

《隨想錄》使巴金被認爲是敢於講真話,並具有懺悔意識的作家。巴金還是獲得國際性榮譽最多的一位中國作家。1981年獲得意大利但丁學會頒給的國際榮譽獎。

1983年獲得法國榮譽軍團獎章。1999年國際編號8315的小行星被命名爲“巴金星”。2003年11月25日,國務院授予了他“人民作家”的榮譽稱號。

巴金的原名叫什麼?

巴金的原名叫李堯棠。巴金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裏,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鬥爭。

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巴金在文革後撰寫的《隨想錄》,內容樸實、感情真摯,充滿着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爲“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就題材而論,巴金的長篇小說以描寫家庭生活爲主,並且帶有強烈的自傳性。他的短篇小說則題材多樣,涉及範圍相當之廣。

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會,家庭是構成社會機體的細胞,家庭生活是社會生活的縮影。巴金的創作實踐表明,他最喜歡通過描寫家庭生活情景來反映社會生活的狀況及其發展變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爲著。

《激流》通過描寫高公館的由盛轉衰及其分崩離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漸沒落的過程,表現了封建專制制度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謳歌了青年們的覺醒和反抗。同時高公館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爲原型而書寫,帶有強烈的自傳性質。《寒夜》通過描寫汪家的解體過程揭露了當時大後方社會的黑暗。

作者着重表現的是小家庭內部的矛盾衝突,比如婆媳爭吵,夫妻失和等,通過對日常生活的真實 、細緻的描繪表明,汪家悲劇的根源在於國民黨政府的黑暗、腐敗。這部作品又一次體現了巴金創作的特色,把家庭當作社會的縮影來描寫 以家庭生活畫面來折射出時代的風雲變幻。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婦》、《豬與雞》、《團圓》等短篇小說中也有對這一題材的優秀運用。

另外,巴金的中長篇小說的題材也具有多樣性,《滅亡》、《新生》、《愛情三部曲》、《海的夢》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園》等則是表現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是反映礦工生活和鬥爭的中篇小說,《第四病室》、《寒夜》反映了國統區小市民、小公務員的悲慘生活,《火三部曲》是描寫各階層人民抗日活動的長篇小說。總之,巴金小說的題材是具有多樣性的,是豐富多彩的,他的小說反映了中國現代杜會各個階層的生活狀況,表現了現代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 擴展資料巴金文學思想的核心爲:真與善。

這兩點之間,“真”是巴金文學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學思想的基點,是價值。巴金文學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絕對自由追求的價值觀,這主要得益於他早期所接觸的無政府主義思想。無政府主義思想提倡個體之間的自助關係,關注個體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處女作的《滅亡》則把他反專制的憎和對人類的愛的這兩面作了非常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後的《家》則更爲直接的體現了他對限制個人自由的封建的主義的無情的控訴。

後期,《火》三部曲、《第四病室》、《憩園》、《寒夜》,都體現了對40年代中國社會黑暗的揭露與批判。《火》對抗戰的直接描寫,《第四病室》對社會底層黑暗的揭露,《憩園》對不平等社會的反思,《寒夜》對社會黑暗的控訴。到了晚期的巴金對於“善”的思考則更加帶有更明確的社會內涵,這個內涵,主要是通過對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來體現,即反對文化專制、反對長官意志、反對粉飾現實、懺悔自己精神上的軟弱,認爲整個民族都應該懺悔和反思。於是他也響亮地提出,要建立文革博物館。

巴金的真實觀則更爲直白的體現於他的作品之中。因爲巴金不同於茅盾等作家完成作品時所具有的系統性和理論性,故而他的作品唯求“真”,以“真”動人,以“真”取勝。在巴金前期的創作中,他致力於青年對家長的對抗情緒的感受,作家的真實就在於對這種感受的發掘和提煉,正如他在《激流·總序》中所說的,我有了生命以來,在這個世界上雖然僅僅二十幾個寒署。

”“這其間我也曾看見了不少的東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圍是無邊的黑暗,但是我並不孤獨,並不絕望。我無論在什麼地方總看見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動盪,在創造它自己的道路,通過亂石碎山中間。

”作家以其二十多歲的青年的眼睛所看到的生活的激流,所感覺到的愛恨痛苦,通過巴金式的真實的感受體現在裏面,這就是青年的真實感受。在這裏,違反這生活的激流的就是假的,適應這生活的激流的就是真的,就會被巴金體現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後期創作,這種真實觀發生了一個變化,這個變化在於其理性選擇的加入,即對40年代中國社會的思索及對這種思索的感受。《寒夜》是其中的一個典範。

《寒夜》的深刻性在於其真實性,這種真實可以說是殘酷的真實,即以好人對好人的殘忍來體現出生活的真實,製造了好人與好人之間的悲劇。

巴金是誰?

巴金(1904- 2005 )現當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

巴金是他在發表小說《滅亡》時開始使用的筆名。

巴金生於四川成都一個官僚地主家庭,從小目睹封建大家庭內部腐敗墮落、勾心鬥角的生活方式,封建專制主義壓迫、摧殘年輕一代的罪惡行徑,他對封建制度、封建家庭的痛恨和對自由生活的熱情嚮往,充盈於作品之中。1923年從封建家庭出走,就讀於上海和南京的中學。1927年初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使用筆名“巴金”。小說以在北洋軍閥統治下沾滿了“腥紅的血”的上海爲背景,描寫一些受到五四新思潮鼓舞,因而尋求社會解放道路的知識青年的苦悶和抗爭。

響徹全書的是這樣的呼聲:“凡是曾經把自己的幸福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面的人都應該滅亡。”這也是小說的主題。主人公杜大心懷有“爲了我至愛的被壓迫的同胞,我甘願滅亡”的決心,最後,他爲“信仰”而英勇獻身。

《滅亡》以後,出現了巴金創作的第一個高峯期。1928年底巴金回到了上海,從事創作和翻譯。從1929到1937年中,創作了主要代表作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底夢》、《萌芽》、《砂丁》、《新生》、《死去的太陽》、《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等小說,極其獨特的風格和豐碩的創作令人矚目,被魯迅稱爲“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這個時期的作品從題材和主題看,主要可以分爲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反映大革命時期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青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生活,通過歌頌他們的獻身精神表達作者對光明的追求,如《新生》及《愛情三部曲》。前者敘述李冷李靜淑兄妹在杜大心犧牲的激發下先後走向革命的故事。後者既寫革命,又寫愛情,寫了革命與愛情的衝突,還寫了死亡,而作者的總體構想卻是寫“信仰”。

“信仰是主,用死來證實信仰,用友情來鼓舞信仰”,作品中周若水、吳仁民等一羣青年的熱情獻身精神,原來都是由“信仰”支持着的。 抗日戰爭爆發後,巴金在各地致力於抗日救亡文化運動。編輯《吶喊》、《救亡日報》等報刊,創作有《家》的續集《春》和《秋》。長篇小說《抗戰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說集《還魂草》、散文集《控訴》和《龍、虎、狗》等。

在抗戰後期和抗戰結束後,巴金創作轉向對國統區黑暗現實的批判,對行將崩潰的舊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訴和抨擊,藝術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長篇小說《寒夜》是最能體現巴金這個時期創作風格的代表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巴金曾擔任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務,並主編《收穫》雜誌。出版有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報告文學集《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說集《巴金近作》、隨筆集《隨想錄》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選》、《創作回憶錄》等多種。他的作品已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多年來他還出版了大量譯作。

巴金小說創作最爲著稱的是取材於舊家庭崩潰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這方面寫的最成功、影響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動過幾代青年讀者的心靈,同時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於在娓娓動聽的敘述和真摯樸實的描寫中,傾瀉自己感情的激流,細膩獨到,自有一種打動人的藝術力量。 巴金的創作以中、長篇小說爲主。縱觀由《滅亡》經過《家》到《寒夜》的創作道路,在這位熱情勤奮的作家筆下,兩大主要題材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現:一是以《滅亡》爲起點的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題材,另外是以《家》爲起點的表現家庭生活的題材。

前者發展到《愛情三部曲》已經達到高峯,後者在《激流三部曲》中方興未艾,中經《憩園》,直到《寒夜》才達到高峯。在這兩大主要題材中,巴金以寫家庭生活題材見長,成就也最高,代表作是《家》和《寒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