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體是誰創造的

來源:趣味百科館 2.52W

宋徽宗趙佶。

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所創的字體。瘦金體是書法史上獨具特色、個性的一種書體,和晉楷、唐楷等傳統的書體都有很大的區別,極爲突出個性,是書法史上的獨創字體,受到時人的追捧。瘦金體筆跡勁瘦,但是卻不失其骨幹,風姿綽約,筆法外露。

宋徽宗的書法筆畫,初學黃庭堅,後學諸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百家所長,並融入自己的書法風格,最終才得以創造出這別具一格的“瘦金體”,對後世書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瘦金體本應爲“瘦筋體”,意識是字體筋瘦,但是筋骨俱存,用“金”易“筋”,是爲了表示對御書的尊重。這種瘦挺爽利有極爲鋒利的書體,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力,對人的心境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極難模仿書寫,這也是現在練習書法不建議以瘦金體爲基礎的原因。

宋徽宗留下的瘦金體書法作品較多,例如《楷書千字文》《夏日詩帖》《牡丹》《草書千字文》等,而不同時期的書法特點也不同,《楷書千字文》是宋徽宗二十三歲所寫,此時瘦金體才初具規模,而《草書千字文》是其四十歲所寫,其筆法灑脫,極爲流暢,暗含深厚的書法功力。

瘦金體以筆畫瘦細爲特徵。如何寫出既纖細又挺勁的筆畫?唯有用側鋒。側鋒用筆的突出特點是搖筆、捻管、裹毫。搖筆在瘦金體中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寫鉤、捺、撇都用搖筆。捻管是側鋒控毫的主要方法。裹毫能寫出細挺勁利的筆畫。搖筆、捻管、裹毫都是相一致的用筆,並行不悖。

瘦金體是以側鋒爲主、中側結合的寫法。側鋒用筆與中鋒用筆結合使用,能寫出豐富多變的筆畫。瘦金體以其多樣的用筆方式,發展了楷書的書寫技法,使筆毫的運用發揮到極致。

瘦金體是誰創造的

筆畫剛硬是瘦金體的鮮明特徵。瘦金體的長豎、長橫、長撇多是堅挺細長的一筆。因爲是用側鋒裹毫寫就,瘦金體的筆畫雖細卻非常結實,富有彈性和力度感。起筆露鋒,似快刃切入,正是書寫瘦細筆畫的需要。輕落重收,橫收帶鉤、豎收帶點,也是因爲瘦細筆畫所需要的處理方式,是對瘦細筆畫的加固處理。如果沒有這一鉤一點,細挺的筆畫似乎真的會彈回去。除了中豎,其他的長畫多呈弧形延伸,這一方面避免了筆畫的單調平庸,另一方面也是力度與彈性的展現。

與長豎、長橫、長撇瘦細剛硬的筆畫相反,瘦金體的短豎、短櫻花則粗壯圓潤,用中鋒寫成。瘦金體的短畫採取豐腴凝重的寫法,與細筆相互襯托,達到了用筆的整體勻整。瘦金體的鉤和捺又是極具誇張的寫法,與細筆構成了強烈的反差對比,十分醒目,這是剛硬筆畫在轉折時的體現。

瘦金體的筆畫在起筆、收筆和轉折處棱角分明,有方筆的特徵,但在筆畫之間又顧盼牽繞,弧形穿插,使整個字達到了“方圓肥瘦適中……方而有圓筆,圓而有方意,瘦而不枯,肥而不濁”的特點。瘦金體以其筆畫瘦勁、頓挫有致、剛柔相濟、方圓結合爲特徵,開創了新的審美意趣。筆畫既有力度又有速度,達到了寫字的最佳狀態。

瘦金體以結體疏朗、內收外放爲特徵。位於中宮的筆畫收攏得比較緊密,而外圍的筆畫向四周輻射。內收的效果是重心穩定,使字站立得很穩。外放的效果是字體舒展,撇、捺、鉤都伸得很長,甚至會使人感到這些筆畫都能從紙上飄動起來,字的動感非常強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