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多少歲

來源:趣味百科館 2.89W

范進正是封建時代千千萬萬個熱衷功名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典型——科舉制度的殉道者。他大半生窮困潦倒,到54歲才考進秀才。

他中舉之前,窮得揭不開鍋,鄰里沒有一個借米賙濟他。

范進中舉多少歲

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視,岳父可以任意辱罵他。作者這樣寫范進中舉前的生活狀態:“這十幾年,不知豬油也曾吃過兩三回”,“家裏已是餓了兩三天”,幾句話寫盡了范進家境的貧寒;而胡屠戶對他的輕侮中更凸顯他社會地位低下,面對屠戶的訓罵,他竟然“唯唯連聲”。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試,更表現出他對功名的瘋狂追求。《范進中舉》這篇短文相信大家都看過。

這是一篇極具諷刺意味的文章,通過描述一位年事已高、家境貧寒的普通人,因多次科舉考試均落榜,後終於一舉高中之後卻瘋了的故事,狠狠的諷刺了當時封建科舉制度帶來的弊端。或許你不太明白,范進中舉後爲何突然就瘋了,但如果你瞭解了古代科舉制度,可能就會有所感觸了。科舉考試誕生於隋朝,形成於唐,完備於宋,強化於明,至清朝趨向衰老,在中國古代存在了1300多年,是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最主要方式,也是古代比較公平的人才競爭方式。

在等級劃分比較嚴重的古代,科舉制度簡直成了生活在底層人民的福音,沒有人不想通過科舉考試出人頭地的。也正因爲如此,古代的科舉考試難度非常大,只有極少數人才能脫穎而出。科舉考試在明清時代分爲四個級別,由院試、鄉試、會試、殿試構成,每過一關都會得到相應的身份,分別爲秀才、舉人、貢士、進士。

范進通過鄉試成爲了舉人之後便可以擁有許多權利,比如免數十人的勞役和百畝左右的田稅,和縣太爺平起平坐,還可以領到國家發放的糧食等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