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故事

來源:趣味百科館 2.12W

文天祥從小嗜書如命,19歲拿下廬陵鄉試第一名。皇帝雖然叫理宗,卻不喜歡理人,文天祥便回了老家。德祐元年,蒙古大軍大舉進攻臨安,時任贛州知府的文天祥慎重思考,決定賣家產救國。任命文天祥爲右丞相與敵軍談判,敵軍首領說不過他,便將他抓去關了三年。

文天祥的英雄事蹟

文天祥的故事


1.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絃的《正氣歌》。
2.公元1276年,南宋的謝太后帶着小皇帝投降元朝,文天祥被任命爲右丞相,代表宋朝出使元營,不料被元朝丞相伯顏扣留。文天祥與近侍杜滸等十多人連夜奔走,才僥倖逃出,繼續組織抗元鬥爭。不久,文天祥被叛徒出賣,落入元朝大將張弘範之手。

文天祥不願做俘虜,在北押解去見張弘範的路上吞了龍腦自殺,但沒有成功。文天祥見到張弘範,不願給敵將行禮。張弘範就讓他寫信給另一位南宋大臣張世傑,勸其歸順。

文天祥雖知張世傑不會投降,但也不願寫信,只作詩一首交差,這便是著名的《過零丁洋》。詩的最後兩句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詩充分表現出了文天祥捨身取義的決心,張弘範見勸降無望,將文天祥押解至元朝的大都。

文天祥在大都三年,於元朝的威逼利誘無動於衷,最後被害於菜市口。擴展資料文天祥在獄中曾收到女兒柳孃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爲奴,過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

但文天祥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

淚下哽咽哽咽。”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場的那天。監斬官問他:“丞相還有甚麼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

歷史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的故事 第2張


1.文天祥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文天祥畫像政事漸漸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爲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

宋理宗親自選拔他爲第一名。考官王應麟上奏說:“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爲借鑑,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以爲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寶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
2.鹹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爲贛州(今江西贛州)知州。德祐元年(1275年),長江上游告急,宋廷詔令天下兵馬勤王。

文天祥捧着詔書流涕哭泣,派陳繼周率領郡裏的志士,同時聯絡溪峒蠻,派方興召集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的士兵,各英雄豪傑羣起響應,聚集兵衆萬人。此事報到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撫使的名義率軍入衛京師。他的朋友制止他說:“現在元軍分三路南下進攻,攻破京城市郊,進迫內地。

你以烏合之衆萬餘人赴京入衛。這與驅趕羣羊同猛虎相鬥沒有什麼差別。”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這麼回事。

但是,國家撫養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徵集天下的兵丁,沒有一人一騎入衛京師,我爲此感到深深地遺憾。

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國,希望天下忠臣義士將會有聽說此事後而奮起的。依靠仁義取勝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業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麼國家就有保障了。”
3.文天祥辭別皇帝,之後上疏說:“朝廷之內,具有姑息、求和意向的文天祥雕像大臣很多,具有奮發之志、果斷處事的人卻很少。我請求處斬呂師孟作爲戰事祭祀,用以鼓舞將士們的士氣。

”又說:“我們大宋吸取了五代分裂割據的教訓,削除藩鎮,建立郡縣城邑,雖然一時完全革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但是國家因此漸趨削弱。所以北方少數民族的軍隊到一州就攻破一州,到一縣就攻破一縣,中原淪陷,悔恨、痛心哪裏還來得及。現在應當劃分天下爲四鎮,設置都督來作爲它的統帥。

把廣南西路合併於荊湖南路,在長沙建立治所;把廣南東路合併於江南西路,在隆興(今江西南昌)建立治所;把福建路合併於江南東路,在番陽(今江西鄱陽縣)建立治所。把淮南西路合併於淮南東路,在揚州建立治所。責令長沙兼領鄂州等處,隆興兼領蘄州、黃州,番陽兼領江東,揚州兼領兩淮,使他們所轄的地區範圍更廣、力量更強,足以抵抗元軍。然後各地約定日期,一齊奮起,只前進,不後退,夜以繼日,圖謀復地,敵兵兵力衆多,但力量分散,疲於奔命,而我大宋民衆中的英雄豪傑。

於其中等待機會攻敵,這樣的話,敵兵就容易被打退了。”當時朝議以文天祥的議論是疏闊,難以實行,因此,他的上書沒有結果。
4.文天祥聽說益王未立,於是上表勸請即帝位,以觀文殿學士、侍讀的官職召至福州(今福建福州),拜右丞相。

不久與陳宜中等人議論意見不統一。德祐二年(1276年)七月,於是以同都督職出任江南西路,準備上任,召集士兵進入汀州(今福建長汀)。十月,派遣參謀趙時賞,諮議趙孟濚率領一支軍隊攻取寧都(今江西贛州寧都縣)。

參贊吳浚率一支軍隊攻取雩都(今江西贛州於都縣),劉洙、蕭明哲、陳子敬都從江西起兵來與他會合。鄒洬以招諭副使在寧都召聚兵衆,元軍攻打他們,鄒洬兵敗。同起事率兵的人劉欽、鞠華叔、顏師立、顏起巖都死了。武岡教授羅開禮,起兵收復了永豐縣(今江西吉安永豐縣),不久兵敗被俘,死於獄中。

文天祥聽說羅開禮死了,穿起喪服,痛哭不已。
5.文天祥在路上,八天沒有吃飯,沒有死,才又吃飯。到達燕京,館舍侍員殷勤、陳設奢豪,文天祥沒有入睡,坐待天亮。

於是移送兵馬司,令士卒監守他。當時忽必烈多次搜求有才能的南宋官員,王積翁說:“南宋人中沒有誰比得上文天祥的。”於是派遣王積翁去傳達聖旨,文天祥說:“國家亡了,我只能一死報國。倘若因爲寬赦,能以道士迴歸故鄉,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爲顧問,還可以。

假如立即給以高官,不僅亡國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負拋棄。那麼任用我有什麼用呢?”王積翁想與宋官謝昌元等十人一起請釋放文天祥爲道士,留夢炎不同意,說:“文天祥放出後,又在江南號召抗元,置我十人於何地?”此事於是作罷。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終不屈,同宰相議論放了他,遇上有人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爲藉口,結果沒有被釋放。

文天祥的故事簡介

文天祥的故事 第3張


1.見賢思齊文天祥在童年時,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愛讀忠臣傳。有一天,他來到吉州的學宮瞻仰先賢遺像。

他看到吉州的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的遺像肅穆地陳列其中,令他十分欽佩和敬慕。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鄉本土的人,他們能做到的,文天祥覺得自己也要做到。
2.嚴父良師文天祥的父親文儀,是個讀書人,一生不做官。他嗜書如命,只要書本在手,就廢寢忘食,經常一盞孤燈,通宵苦讀。天色微明,又站在屋檐下細認蠅頭小字。

他的學問卻十分淵博,對經史諸子百家無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中醫、占卜之書也廣泛涉獵。他還有買書的嗜好,有時沒有錢,即使把身上的衣服典當,也要把書買下。他對勞苦的鄉里充滿了同情,有讀書補世的志向,着有《寶藏》三十卷,《隨意錄》二十卷。

文天祥文辭出衆,父親文儀的教育實在居功至偉。
3.興師救亡文天祥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他本來是個文官,可爲了反對異族侵略,保衛國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戰場。

那時候,蒙元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文天祥聽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產,召募起3萬壯士,組建一支義軍,抗元救國。有人說:“元軍人那麼多,你這麼點人怎麼抵擋?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說:“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也要爲國盡力呀!”後來,南宋統治者投降了元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

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後來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還寫下了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堅持民族氣節至死不變的決心。

他拒絕了元朝的多次勸降,終於實現了捨身取義的理想,慷慨就義。多少年來,文天祥的愛國精神,代代相傳,已經成爲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4.起兵勤王鹹淳十年(1274)七月,度宗病死。賈似道抑長立幼,扶四歲的趙顯繼位,即宋恭帝。

九月,二十萬蒙古鐵騎由丞相伯顏統領,分兩路進攻南宋。淮西制置使夏貴不戰而逃;而辭官十多年的江萬載卻毅然不顧朝庭反對毅然自組義軍節節抵抗蒙元。十二月,鄂州失守,都統程鵬飛歸降。各地宋軍把官在鐵騎壓境時紛紛叛變,黃州、蘄州(今湖北蘄春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今湖北安陸)、六安等地相繼失陷,南宋兵敗如山倒。

宋恭帝即位後,蒙古陷鄂州,京師震動,理宗的妻子謝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詔》,述說繼君年幼,自己年邁,民生疾苦,國家艱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將、豪傑義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敵愾,共赴國難,朝廷不吝賞功賜爵。不知爲何各地把官大都觀望不前。

只有文天祥和張世傑兩人響應《哀痛詔》,召集兵馬,起兵勤王。宋庭危難之際,不得不承認了一直抗元的江萬載義軍的合法地位。
5.斥責降將皇帝投降後,降將呂師孟挖苦文天祥:丞相曾經上書請斬叛逆遺孽呂師孟,爲什麼不殺了我呢?文天祥毫不客氣地斥責他:你叔侄都做了降將,沒有殺死你們,是本朝失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