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妹妹的丈夫叫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1.68W

連襟。妻子的妹妹是妻妹, 妻妹的丈夫是連襟。

母之姊妹、姊妹婿稱姨母姨父(姨媽姨爸)。

妻子妹妹的丈夫叫什麼

母之兄弟、兄弟婦稱舅父舅母(舅爸舅媽)。自稱甥女/甥男。稱別人的姨母父、舅父母謂令姨母、令舅父、令舅母、令姨父;對別人稱自己的姨母父、舅父母謂家姨母、家舅父、家舅母、家姨父;父之姊妹、姊妹婿稱姑母姑父(姑媽姑爸)。父之兄弟、兄弟婦稱叔父叔母(叔爸叔媽)。

自稱侄女/侄男。在我國民間,人們常將姐姐的丈夫和妹妹的丈夫之間的親戚關係俗稱爲“連襟”。其實,這俗稱不俗,它的來歷還與我國古代著名文人有關。

較早在筆下出現這個詞語的是我國唐代詩人杜甫,他晚年寓居川東,結識了當地一位李姓老頭,他倆人很和脾,不但經常在一起聊天喝酒,三天兩頭書信來往,序論起來,兩人還有點親戚關係。後來,杜甫要出峽東下湖湘。便寫了首《送李十五丈別》的詩,回憶敘述他們結交的經過,其中幾句是:“孤陋忝末親,等級敢比肩?人生意氣合,相與襟袂連?”這只是形容彼此關係密切,它還沒有後來的那種關係。

北宋末年,洪邁有個堂兄在泉州做幕賓,不很得意,妻子的姐夫在江淮一帶做節度使,寫薦書推薦他去京城供職,洪邁這位堂兄很感激,託洪邁替人一封謝啓,裏面寫道:“襟袂相連,夙愧末親之孤陋,雲泥懸望,分無通貴之哀憐。”而不洪邁還在一些的馬永卿,在所著《懶真子》裏提及,江北人呼友婿爲“連袂”,也呼“連襟”。和洪邁寫的謝啓相對照,可見,宋朝時“連襟”這個稱謂就已經通行,並有與現在相同的意思了。

有些親屬的稱呼很有趣,例如以“泰山”稱岳父、以“東牀”稱女婿,都是從歷史上名人故事來的,“泰山”之喻源於唐代的宰相張說,東牀的典故人物則是王羲之,“東牀快婿”的暱稱就指他。那麼,妯娌[zhóu li,ㄓㄡˊ˙ㄌㄧ]和連襟這兩種親屬稱呼又是怎麼來的呢?妯娌和連襟這兩種關係普遍存在親戚中,是由婚姻的結緣而來的,屬於姻親關係。“連襟”的兩方是男性,“妯娌”的雙方是女性。這兩種親屬稱呼借用自生活用物。

“妯娌”是古人借用田中早種植的禾穀來比喻人際關係的先後,也是一種語言的生活智慧。一家中的兄弟們長大後成親了,他們的妻子之間就形成妯娌的關係。妯娌在方言中也稱“稙(zhí)娌”,“稙”是早種的禾穀,代表“先”來的意思。《廣韻·陟》:“稙:早種禾。

”《釋名·釋親屬》:“青徐人謂長婦曰稙長,禾苖先生者曰稙,取名於此也。”妯娌又稱“先後”,含有先來後到的意思,晉代就已有這樣的稱呼:“今相呼先後,或雲妯娌。”(郭璞注《爾雅》)。在方言中,稙娌、妯娌和築娌都有同樣的意思。

晉朝郭璞說關西兄弟之妻相呼“築娌”,明代方以智的古漢語詞語典《通雅·稱謂》說:“築娌即妯娌,或謂長婦曰稙(zhí)、曰熟,皆妯之轉也。”築娌可說是一家之內共同分擔家事的朋友。築娌具有同匹、並耕的意思,西漢揚雄《方言》解釋:“築娌,匹也。

”因爲築娌(妯娌)有共同的舅姑,是大家庭裏同一房的兒媳婦,她們像是一對朋友(同匹),分擔同樣家事,又像是耕田的農具“耦”一般,合力起來可以增廣耕種的面積,增加做事的效益。“耦”是古代的一種農具,也用來指“兩人並耕”。

《說文解字》:“耦,耕廣五寸爲伐,二伐爲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