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歸趙的故事

來源:趣味百科館 2.75W

戰國時期,趙惠王從楚國得到一件寶貝,名叫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情後,寫信告訴趙惠王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趙惠王召見了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意帶着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王得到了城池,就把和氏璧送給秦王,反之,一定把和氏璧完整的帶回來。

完璧歸趙的故事梗概

完璧歸趙的故事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爲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國藺相如帶和氏璧去秦國,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

藺相如以毀玉要挾秦昭王,無奈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又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擴展資料:完璧歸趙背景公元前283年,趙王取得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在聽到這個消息後,派人遣書趙王,表示願意以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等諸位大臣商議,但最後得不出結論,因爲奉璧予秦國,則害怕得不到城池,不奉璧予秦國,則害怕被其攻打。就在這個懸疑未定之時,宦官頭目繆賢上前向趙王獻計,表示其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秦國。

趙王則問:“何以得知?” 繆賢則表示以往他曾經犯罪,欲逃亡燕國,但藺相如阻止他,並問向他曉以利害,最後他亦因爲沒有出走燕國,反而得到趙王饒恕的機會。因此他認爲藺相如有智有謀,可委重任。趙王於是召見藺相如,並詢問藺相如應否以和氏璧換取十五座城池。

藺相如向趙王分析,秦強趙弱,不可不換。但趙王問如果給予秦王和氏璧,而秦王不給予他城池,可以怎辦。而藺相如則回答說不論怎樣,趙國都要冒風險,寧可秦國理虧,也不可讓趙國理虧。

並且表示他願意攜璧入秦,而且如果秦王反悔,必保證完璧歸趙,趙王於是派他出使秦國。

完璧歸趙的故事

完璧歸趙的故事 第2張

故事是一種側重於事情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跌宕起伏的文學體裁。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完璧歸趙的故事(精選9篇),希望大家喜歡。

完璧歸趙的故事 篇1 戰國時期,趙惠王得到了一塊稀世珍寶——和氏璧,秦昭襄王聽說後,也想得到這塊寶玉,便派使者帶着書信來見趙惠文王,說:“秦王情願拿出十五座城池來換這塊和氏璧,不知趙王是否答應?” 趙惠文王拿不定主意:給吧,怕上當,不給吧,又怕得罪秦國。這時有個宦官對趙王說:“我向大王推薦一人,此人名叫藺相如,他見多識廣,足智多謀,我想讓他去秦國,肯定能將這件事處理妥當。”於是,趙惠文王就派藺相如爲使者,出使秦國。 藺相如來到秦國後,就獻上和氏璧,哪知秦王看了讚歎不已,根本沒有歸還的意思。藺相如看了暗暗着急,這時,計上心來,他對秦王說:“大王,這塊璧上有一個小小的污點,讓我指給大王看吧!”秦王聽了信以爲真,把和氏璧遞給了他。

藺相如拿着和氏璧,退到一根柱子旁,對秦王說:“看來大王並非誠心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和氏璧,那就莫怪人小無理了。大王要是逼我的話,我就連同這塊璧一同撞在這根柱子上!”秦王怕傷了璧,忙命人拿出地圖,將要交換的城池指給藺相如看。藺相如心知他只是做做樣子而已,於是對秦王說:“和氏璧不是一般的璧,趙王在送璧之前,齋戒了五天,大王也應齋戒五天,並在朝堂上舉行隆重的儀式,我纔敢把璧獻上。

”秦王無奈,只得答應了藺相如的要求,準備齋戒儀式。 藺相如晚上則偷偷地派人帶着和氏璧回到了趙國。到了第五天,藺相如不慌不忙地對秦王說:“秦國很少有講信義的君主,所以我怕受騙,就把璧送回去了。

天下都知道秦國是強國,趙國是弱國,大王如果真想要那塊璧,就先把十五座城池割讓給趙國,趙國一定將璧呈上。”秦王很生氣,但藺相如說得句句在理,只能就此作罷。 完璧歸趙的故事 篇2 古時候,趙國擁有一塊又大又美麗的寶玉——和氏璧。

有一天,秦國國王聽說了這件事,便派使者對趙國國王說:“我們秦國願意用十五座城市來換和氏璧”。 趙王想:“秦國一向不講信用,這次肯定又在騙我”。但是,秦國非常強大,趙王不敢違抗秦王的意思,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大臣藺相如說道:“大王,就讓我帶着和氏璧去秦國吧。

如果秦王不遵守諾言,我保證完好無損地把和氏璧帶回來。”於是,藺相如帶着和氏璧來到秦國。 藺相如剛剛走進宮殿,秦王就迫不及待把和氏璧接過來。光潔細膩的寶玉,散射着柔和的光澤。

秦王捧着寶玉看了又看,實在是愛不釋手,完全把藺相如忘在一邊,更不要說十五座城市的事情了。 藺相如等了很久,見秦王根本沒有誠意。可是,寶玉已經在秦王手上,怎麼才能奪回來呢?他靈機一動,對秦王說:“大王,這塊和氏璧雖然美麗,但是還有一點不好的地方,讓我指給您看吧!”於是,秦王便將寶玉交還到藺相如手中。 藺相如接過寶玉,便堅定地對秦王說:“當初您與我家大王約定,用十五座城市來換和氏璧。

爲什麼今天根本不提起這件事?!我看您毫無誠意!既然如此,我就將寶玉和我的腦袋一起撞碎在這宮殿上!”說着,藺相如就要把和氏璧摔在地上。 秦王一看慌了神,趕忙攔住藺相如。他拿出地圖,假惺惺地將十五座城市指給藺相如看。

藺相如說:“我家大王對和氏璧非常敬重。我來秦國之前,大王齋戒了五天,才把它交給我。您應當像我家大王一樣,齋戒沐浴。

五天後,恭恭敬敬地收取寶玉。”秦王沒辦法,只好答應了藺相如的要求。 當天晚上,藺相如就帶着和氏璧,沿着小路趕回了趙國。秦王得知消息,已經追不上了。

於是,和氏璧就這樣完好無損地回到了趙國。 完璧歸趙的故事 篇3 完璧歸趙成語,本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缺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完璧歸趙後,秦昭襄王惱羞成怒,起兵攻趙。後因爲要攻楚,於是主動交好,纔有澠池之會。澠池之會上,藺相如於國有功,獲得封賞,廉頗一時妒忌,纔有了負荊請罪的典故。

【近義詞】 物歸原主、物歸舊主。 【反義詞】 久假不歸、巧取豪奪、橫徵暴斂。 【完璧歸趙成語故事翻譯】 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

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送給趙王一封信,說願意用十五座城給趙國,請求換取和氏璧。趙王跟大將軍廉頗及許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又怕得不到秦國的城,白白。

完璧歸趙的故事(60字)

完璧歸趙的故事 第3張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爲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國藺相如帶和氏璧去秦國,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

藺相如以毀玉要挾秦昭王,無奈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又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擴展資料:發生地點章臺是戰國時是秦國的象徵。《史記》載秦滅六國的過程中,“諸侯莫不西面而朝於章臺之下矣”說明了戰國時期章臺的歷史地位。完璧歸趙也正是藺相如來到秦國章臺所發生的故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秦王坐章臺見相如”。

《三輔黃圖》說是“在漢長安故城西,秦宮也。中有章臺,因名”。再根據《史記·裏子傳》及《論衡·實知篇》裏有關樳裏子葬地的記述確定秦章臺宮就在今西安未央宮和建章宮一帶。

考古在未央宮西漢早期地層之下還有戰國時期的文化層,出土了與秦國的國都咸陽第一號宮殿建築遺址相同的瓦當、板瓦、筒瓦等遺物。因此一般認爲未央宮即是在秦章臺上建造而成的。

完璧歸趙故事簡介50字左右

完璧歸趙的故事 第4張

戰國時期,秦王得知趙王得到無價之寶—和氏璧。假裝以15座城池與她交換,來騙取和氏璧,趙王十分爲難,藺相如就臨危受命,前往秦國。

秦王拿到和氏璧後,而不談城池交換事宜,藺相如設計騙回和氏璧,秦王理虧,答應劃城。隨後,派人連夜將何氏璧送回趙國。相關人物:藺相如,戰國時趙國大臣,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1年(秦昭襄王26年、趙惠文王18年),秦國向趙國強要“和氏璧”,他奉命攜璧入秦,當廷力爭,最後終於完璧歸趙。趙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藺相如隨趙王到澠池使趙王不受屈辱。因功任爲上卿。

對趙國大將廉頗容忍謙讓,使廉頗慚愧醒悟,廉頗最終負荊請罪,彼此成爲刎頸之交。擴展資料在《史記》的《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秦昭襄王被塑造成一個貪婪愚蠢、自取其辱、輸得幾乎被扒光馬褲的反面典型,來反襯趙國使者藺相如不畏強暴大智大勇的正面形象。殊不知,秦昭襄王纔是秦國與趙國“完璧歸趙”和“澠池相會”兩回合較量中真正的操盤手和勝利者。

藺相如只是他玩弄於掌股之上的棋子。趙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藺相如把和氏璧帶回趙國之後,被趙惠文王封爲上大夫。之後沒過多久,秦國攻打趙國,佔領了趙國的石城。

趙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國攻打趙國,斬殺了兩萬趙國士兵。趙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與趙惠文王在澠池舉行會盟,史稱“澠池之會”。

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

完璧歸趙的故事 第5張

完璧歸趙的故事:戰國時期,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襄王表示要用十五座城換取和氏璧;趙國怕秦國攻打過來,就派藺相如出使秦國;藺相如把和氏璧獻給秦王后,看出秦王沒有交換城池的意思,便假說和氏璧上有瑕疵,拿回了和氏璧,並以毀玉要挾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應允,並答應齋戒五天,藺相如就叫人將和氏璧連夜從小路送回了趙國。完璧歸趙的出處完璧歸趙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節選如下: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

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譯文:相如說:“大王如果無人可派,臣願捧護寶璧前往出使。城邑歸屬趙國了,就把寶璧留給秦國;城邑不能歸趙國,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帶回趙國。

完璧歸趙是什麼故事 完璧歸趙故事簡述

完璧歸趙的故事 第6張

《完璧歸趙》故事內容如下。
1.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

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送趙都給趙王一封信,表示願用十五座城給趙國,換取和氏璧。趙王跟大將軍廉頗及衆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又怕得不到秦國的城;不給吧,又怕秦兵打過來。於是派藺相如帶着和氏璧去到秦國。
2.秦王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獻給秦王。


3.藺相如看出秦王並沒有把城酬報給趙國的意思,就上前說:“璧上有點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給藺相如。於是,藺相如捧着璧退了幾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髮衝冠。

他對秦王說:“我看大王無意補償給趙國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來。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現在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4.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快要撞擊在柱子上。
5.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便婉言道歉,堅決請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並召喚官吏察看地圖,指點着說要把從這裏到那裏的十五座城劃歸趙國。


6.藺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以欺詐的手段假裝把城劃給趙國,實際不能得到,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貝,趙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獻出來。趙王送璧的時候,齋戒了五天。現在大王也應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設“九賓”的禮節,我纔敢獻上和氏璧。

”秦王估計這種情況,終究不能強奪,就答應齋戒五天,把藺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裏。 藺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也必定違背信約,不把城補償給趙國,就打發他的隨從穿着粗布衣服,懷揣那塊璧,從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趙都。
7.秦王齋戒五天後,就在朝堂上設了“九賓”的禮儀,延請趙國使者藺相如。藺相如來到,對秦王說:“秦國自秦穆公以來的二十多個國君,沒有一個是堅守信約的。

我實在怕因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便派人拿着璧,已從小路到達趙國了。再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大王派一個小小的使臣到趙國,趙國會立刻捧着璧送來。現在憑藉秦國的強大,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怎麼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應該處死,我請求受湯鑊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們仔細商議這件事。


8.秦王與大臣們面面相覷,無可奈何。侍從中有人要拉藺相如離開朝堂處治。秦王表示:“現在殺了藺相如,終究也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斷絕了秦與趙的友好關係。不如好好招待他,讓他回趙都去。

”終於在朝廷上接見藺相如,完成接見的禮節,將他送回趙都去了。
9.藺相如回國以後,趙王認爲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出使到諸侯國而不受辱,就任命他爲上大夫。
10.於是秦國沒有給趙國城池,而趙國也沒有將和氏璧給秦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