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誰寫的

來源:趣味百科館 3.02W

辛棄疾。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

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誰寫的

出生時山東已爲金人所佔 ,早年與黨懷英齊名北方,號稱“辛黨”。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擒殺叛徒張安國,迴歸南宋,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先後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爲守臣,平定荊南茶商賴文政起事,又力排衆議,創制飛虎軍,以穩定湖湘地區。由於他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故而屢遭劾奏,數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

開禧北伐前後,宰臣韓侂冑接連起用辛棄疾知紹興、鎮江二府,並徵他入朝任樞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辭免。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宋恭帝時獲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爲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現存詞六百多首,有《稼軒長短句》等傳世。辛棄疾一向很羨慕笑傲山林的隱逸高人,閒居鄉野同他的人生觀並非沒有契合之處;而且,由於過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儘可以過得頗爲奢華。但是,作爲一個熱血男兒、一個風雲人物,在正是大有作爲的壯年被迫離開政治舞臺,這又使他難以忍受,“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所以,他常常一面盡情賞玩着山水田園風光和其中的恬靜之趣,一面心靈深處又不停地涌起波瀾,時而爲一生的理想所激動,時而因現實的無情而憤怒和灰心,時而又強自寬慰,作曠達之想,在這種感情起伏中度過了後半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鷓鴣天》),在這些詞句中,埋藏了他深深的感慨。寧宗嘉泰三年(1203),主張北伐的韓侂冑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爲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詞人精神爲之一振。

第二年,他晉見宋寧宗,慷慨激昂地說了一番金國“必亂必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並親自到前線鎮江任職。宋寧宗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年六十五歲,登臨北固亭,感嘆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擊,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被迫離職,於當年重回故宅閒居。雖然後兩年都曾被召任職,無奈年老多病,身體衰弱,終於在開禧三年秋天溘然長逝,享年68歲。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作者是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宋代詞人辛棄疾貶官閒居江西時創作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此詞着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

全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爲題材的佳作。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誰寫的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辛棄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幹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恢復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治階層的打擊。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回到上饒帶湖家居,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過着投閒置散的退隱生活。

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爲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這首詞即爲其中之一。擴展資料:《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賞析:辛棄疾的這首詞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幹之上。

因爲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於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

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接下來“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爲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

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裏,儼然聽到羣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

先出“說”的內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着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並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闋並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麼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於上闋結尾構思和音律出現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峯,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定的音勢。“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裏,“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爲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

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儘管很熟,可總因爲醉心於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後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於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着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裏,讀者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於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誰寫的詞?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開始到上饒居住,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間 ,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爲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

詞中所說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 ,嶺高約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餘畝。這一帶不僅風景優美,也是農田水利較好的地區。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常來此遊覽,他描寫這一帶風景的詞,現存約五首,即:《生查子》(獨遊西巖)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本詞。

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幹之上。因爲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

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於烈日炎炎下的嘶鳴 ,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 。總之 ,“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爲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

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我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裏,儼然聽到羣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容,再補“聲”的來源。

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着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並沒有就此終止。

如果說詞的上闋並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麼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於上闋結尾構思和音律出現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峯,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定的音勢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裏,“星”是寥落的疏星 ,“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爲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 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 ,可是筆鋒一轉 ,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儘管很熟,可總因爲醉心於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後文“忽見 ”,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於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 ,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着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裏,我們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於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宋代詩人辛棄疾寫的一首山水田園詩是對的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宋代詩人辛棄疾寫的一首山水田園詩。《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宋代詞人辛棄疾貶官閒居江西時創作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

此詞着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

全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爲題材的佳作。作品內容編輯西江月⑴·夜行黃沙道中⑵明月別枝驚鵲⑶,清風半夜鳴蟬⑷。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⑸。

舊時茅店社林邊⑹,路轉溪橋忽見⑺。 [1] [2] 註釋譯文編輯詞句註釋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調名取自李白《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

西江是長江的別稱,調詠吳王西施的故事。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雙調五十字,平仄兩協。

後闋字句作法與前闋相同。⑵黃沙道:指的是從江西省上饒縣黃沙嶺鄉黃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黃沙嶺之間約20公里的鄉村道路,南宋時是一條直通上饒古城的比較繁華的官道,東到上饒,西通江西省鉛山縣。⑶“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驚醒了睡在樹枝上的喜鵲。

語出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月明驚鵲未安枝, [3] 一棹飄然影自隨。”又蘇軾《杭州牡丹開時僕猶在常潤周令作詩見寄次其韻》詩:“天靜傷鴻猶戢翼,月明驚鵲未安枝。”別枝,斜枝。⑷七八個星二句:何光遠《鑑誡錄》卷五“容易格”條:“王蜀盧侍郎延讓吟詩,多着尋常容易言語。

有鬆門寺詩云:‘兩三條電欲爲雨,七八個星猶在天。’”⑸鳴蟬:蟬叫聲。⑹舊時:往日。茅店:茅草蓋的鄉村客店。

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爲祀神處,故曰社林。⑺忽見:忽然出現。

見,同“現”,顯現,出現。 [4] [5] [2] 白話譯文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彷彿吹來了遠處的蟬叫聲。

在稻穀的香氣裏,人們談論着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着豐收年。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急急地從小橋過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裏去了?拐了個彎,茅店忽然出現在眼前。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辛棄疾創作的嗎?

1、《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通過描寫詩人辛棄疾在山鄉夜行中所見所聞。流露出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這正是作者忘懷於大自然所得到的歡樂。

2、明月清風,驚鵲鳴蟬,稻香蛙聲,溪流小橋,構成了江南山鄉夏夜一幅優美動人的畫面。

而貫徹全篇的卻是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豐收的喜悅。作者善於抓住夏夜山鄉的特點,又理解農民對豐收的熱望,加上筆調輕快,語言優美,音節和諧,使人讀了這首詞彷彿臨其境,餘味無窮。3、宋代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全詩如下: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4、該詩大意: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彷彿吹來了遠處的蟬叫聲。

在稻穀的香氣裏,人們談論着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着豐收年。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急急地從小橋過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裏去了?拐了個彎,茅店忽然出現在眼前。

5、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

歷任江陰籤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爲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爲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美芹十論》等,均未被採納。

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