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沸散問世於什麼時候年代

來源:趣味百科館 1.44W

東漢。麻沸散傳說是華佗創制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藥。

《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髮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kū,剖開)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

麻沸散問世於什麼時候年代

”華佗所創麻沸散的處方後來失傳。傳說是由曼陀羅花(也叫鬧羊花、萬桃花、醉心花、狗核桃)1斤、生草烏、香白芷、當歸、川芎各4錢,天南星1錢,共6味藥組成;另一說由羊躑躅3錢、茉莉花根1錢、當歸1兩、菖蒲3分組成。據後人考證,這些都不是華佗的原始處方。傳說中的中醫麻醉劑。

中醫中有“麻沸湯”的概念,但與麻醉劑無關。另一說麻沸散可能是麻黃散之誤。東漢末醫家。

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通曉內、外、婦、兒、鍼灸各科,尤精外科,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行腹腔手術。

創用脊柱兩旁夾脊的穴位(華佗夾脊穴)。處方藥味不多而療效佳。主張體育鍛煉,創“五禽戲”。

後爲曹操所殺害。著《枕中灸刺經》,已佚。《中藏經》系後人託名之作。少時曾在外遊學,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

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被後人稱爲“外科聖手”、“外科鼻祖”。精通內、婦、兒、鍼灸各科,外科尤爲擅長,行醫足跡遍及河南、安徽、山東、江蘇等地。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後施行剖腹手術,是世界醫學史上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的最早記載。又仿虎、鹿、熊、猿、鳥等禽獸的動態創作名爲“五禽之戲”的體操,教導人們強身健體。

後因不服曹操徵召被殺,所著醫書《青囊書》已佚。今商丘市有“華佗祠”等遺蹟。麻醉藥是指能使整個機體或機體局部暫時、可逆性失去知覺及痛覺的藥物。根據其作用範圍可分爲全身麻醉藥及局部麻醉藥,全身麻醉藥及局部麻醉藥根據其作用特點和給藥方式不同,又可分爲吸入麻醉藥和靜脈麻醉藥。

最早有華佗的麻沸散可局部麻醉,療效甚好。麻醉藥分全身麻醉藥和局部麻醉藥兩種。全身麻醉藥由淺入深抑制大腦皮層,使人神志消失。

局部麻醉對神經的膜電位起穩定作用或降低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阻斷神經衝動的傳導,起局部麻醉作用。全身麻醉藥用於大型手術或不能用局部麻醉藥的患者。最早使用的全身麻醉藥是笑氣,它性能穩定,適合任何方式麻醉,但有易缺氧、麻醉者不夠穩定等缺點。

後來改用乙醚作全身麻醉藥,它有麻醉狀況穩定、肌肉鬆弛良好,便於手術等優點。但它易燃、置放過久會產生過氧化物。使用乙醚時應絕對避火和經檢查無過氧化物。局部麻醉藥適用於小型手術或局部手術的麻醉藥。

使用局部麻醉藥時,需加一點血管收縮劑,如腎上腺素。最常用的局部麻醉劑是普魯卡因鹽酸鹽,用於局麻是0.5~1%的溶液,每次用量不能超過1g,靜脈注射常用0.1%的溶液。其他如丁卡因鹽酸鹽、利多卡因鹽酸鹽,都能用作局部麻醉劑。

它們的功能跟普魯卡因大同小異,價格都比普魯卡因鹽酸鹽高,常給普魯卡因過敏者使用。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麻醉藥與麻醉藥品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麻醉藥指可以使人失去知覺的藥物,主要指痛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