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破黃巾軍無功差點被治罪

來源:趣味百科館 2.89W

誰破黃巾軍無功差點被治罪的答案是:董卓

誰破黃巾軍無功差點被治罪

184年,黃巾之亂爆發。6月,北中郎將盧植被朝廷罷免後,改拜董卓爲東中郎將接管冀州戰區事務。董卓放棄圍攻張角據守的廣宗縣,而率主力北上攻打張寶據守的下曲陽縣,圍攻兩月餘不克。8月3日,朝廷令左中郎將皇甫嵩北上冀州,董卓被罷免至廷尉受審,判“減死罪一等”。12月29日,大赦天下,董卓獲得赦免。

董卓出生於殷富的地方豪強家庭。當時岷縣屬於邊遠地區,與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鄰。董卓自小養尊處優,少年時期便形成了一種放縱任性、粗野兇狠的性格。史書載,董卓“少好俠,嘗遊羌中”,“性粗猛有謀”。

董卓年輕時就曾經到羌人居住地遊歷,依仗地主豪強的出身和富足的資產,多與羌族部落酋長交往。

董卓不僅體魄健壯,力氣過人,還通曉武藝,騎上駿馬,能帶着兩鞋弓箭,左右馳射。他那野蠻兇狠的性格和粗壯強悍的體魄,使得當地人們都畏他三分。不僅鄉里人不敢惹他,周邊羌人也不敢有絲毫怠慢。

羌族首領豪帥爲了保全自己,極力迎合趨附董卓,並且與他結爲友好,以求暫時相安無事。地方豪帥們經常帶着大量的牲畜和財物前來拜望,與董卓稱兄道弟。他十分熟悉那裏的情況,見羌人如此敬畏自己,便尋思如何來利用和控制他們,在羌人中培植和收羅親信,爲自己以後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於是,在野心趨使下,董卓絲毫不吝惜花費自己的家產,每當羌人豪帥來家作客,他便殺牛宰羊款待羌人豪帥,以取得他們對自己的支持和擁護。

羌人一方面畏服董卓的兇悍,一方面感於董卓的“豪爽”,所以都歸附他,願意聽候他調遣。一次,一個羌人豪帥見董卓家的牛羊宰得所剩無幾,便從老遠的地方趕來上千頭牛,贈給董卓。由此可見,董卓當時在羌人中的影響之大。

除了結交羌人,董卓還注意保持自己在當地豪強中的地位和影響,憑着他非凡的才武,拉攏、兼併其他勢力,不斷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力量。他經常扮演遊俠豪傑的角色,在當地享有“健俠”的美名。同時,董卓還收羅大批失意、落魄的無賴之徒,他們爲董卓的義氣所感動,後來都一直死心塌地地跟隨他。

董卓勢力的擴張有着深刻的歷史背景和社會根源。自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以來,地方豪強地主勢力就相當強大。東漢末期,由於中央政權衰弱,農民起義不斷,地方豪強便趁機兼併土地,擴充勢力。朝廷對豪強勢力的膨脹雖然深感憂慮,但又無能爲力。在衆多矛盾衝突併發的靈帝時期,中央政府一方面想極力抑制地方豪強,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利用地方豪強來鎮壓農民起義和胡人的反抗,董卓便也毫不例外地成了官府利用和招撫的對象。當時董卓就出任州兵馬掾一職,負責帶兵巡守邊塞,維護地方治安。這樣一來,董卓通過控制更多的羌人,爲他今後勢力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時之間,董卓成爲聞名隴西的風雲人物,不管是在官府,還是在民間,董卓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隨着自己勢力的不斷膨脹和地位的相繼上升,董卓似乎已不滿足於邊遠豪強的名分,認爲自己需要更加廣闊的政治空間。於是,他開始進一步蓄積力量,伺機發展。

不久,東漢朝廷急於解決西羌問題。這對於董卓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發展契機。西羌問題一直是東漢政府最棘手的民族問題:自公元108年(永八年級年)開始,羌人就不斷髮動反叛,涉及範圍相當廣泛,持續時間也很長久。漢桓帝年間,西羌問題不僅沒有得到絲毫平息,反而聲勢更加浩大。羌人不堪忍受漢朝地方官吏對他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不斷殺死漢人官吏,侵佔州縣。而面對羌人的反抗,內憂外患的東漢政府根本就束手無策,只得求救於地方豪強,想借他們的力量來緩解西羌危機。當時,深知董卓底細的隴西地方官吏便極力向朝廷推薦董卓,這無疑給董卓創造了一個發展勢力、滿足貪慾和野心的良機。

公元167年(延熹十年、永康元年),董卓擔任羽林郎,統管元郡(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羽林軍。不久,他升爲軍司馬,跟從中郎將張奐征討幷州反叛的羌人。征戰中,董卓極力表現自己,充分發揮他勇猛強悍的優勢,縱橫衝殺,左右開弓,由於戰績突出,因功遷升爲郎中,後來又因功升遷爲廣武(今山西省代縣)令、郡守北部都尉(統治四川省汶川縣西南大部分地區的官名)、西域戌已校尉(掌管西部各民族事務的官名),一直徵拜至幷州刺史、河東太守。至此,董卓可謂平步青雲。只是任中郎將後,他在一次鎮壓黃巾軍的戰爭中慘遭失敗,獲罪革職,又被貶回隴西。但是,在當時特殊的社會政治環境下,董卓獨特的性格和狂妄的野心決定了他不會甘於失敗和寂寞。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冬天,北地郡的先零羌和枹罕縣的羣賊反叛,擁立羌族北宮伯玉、李文侯爲將軍,殺死護羌校尉冷徵。後來,伯玉和李文侯又劫持金城(今甘肅蘭州市西北)漢人邊章和韓遂。

在不斷的兼併戰爭中,邊章和韓遂勢力迅猛增強,不僅殺死了金城太守陳懿,而且還於中平二年以討伐宦官爲名,率領大軍,“入寇三輔,侵逼園陵”。

在東漢政權面臨被推翻的緊急關頭,漢靈帝急忙啓用和徵派幾乎所有強將精兵抵禦邊章和韓遂的進攻。於是,董卓被重遷中郎將,拜破虜將軍,和司空張溫、執金吾袁滂、蕩寇將軍周慎等率領步兵、騎兵共十餘萬人屯兵美陽(今雍州武功縣北),護衛園陵。

當時,邊章、韓遂也正好進兵美陽。兩軍對壘,七年級交鋒,由於羌兵兇悍勇猛,而且士氣旺盛,董卓所率政府軍隊便遭遇打擊,情勢不利。張溫等人心急如焚,生怕朝廷怪罪;而董卓卻神色自如,勸慰他們說:“現在我們雖然處於不利地位,但只要我們等待時機,穩定情緒,一定能擊退敵人。如果連我們當統兵將領的都驚慌失措,勢必會動搖軍心,給敵人創造進攻我們的機會!”

果然不出董卓所料,十一月中旬某天夜晚,皓月當空,羣星燦爛。由於交戰雙方一直處於相互對峙的緊張狀態,除了各自負責戒備的哨兵外,所有士兵都被戰爭拖累得精疲力竭。夜半時分,靜悄悄的夜空突然出現一道長達十餘丈的流星,半壁天空火光如柱,驚得邊章、韓遂軍營中的戰馬狂鳴不已。熟睡中的士兵驚醒後也被這一突如其來的奇怪現象嚇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他們以爲這是戰爭吃敗仗的不祥徵兆,不願再留在美陽打仗,都想歸回舊地金城。頓時,整個軍營一片騷亂,久久不能安靜下來。

第二天清晨,東漢軍隊的探馬向董卓火速報告這一緊急軍情。董卓聽後,欣喜若狂,心想正好可以利用這一天賜良機突襲邊章、韓遂的部隊,殺他個措手不及,徹底消滅敵人。於是,董卓立即採取緊急行動,與鮑鴻等人合兵夾擊。

由於對方軍心受到影響,組織不嚴,大部分士兵根本沒有思想和防衛準備,頃刻之間遭受沉重創擊,死傷無數。董卓大獲全勝;邊章、韓遂敗走榆中(今甘肅省蘭州市金城縣中部)。

董卓見機會難得,便馬上與周慎等人率領大軍追剿逃軍。由於金城是羌人的本勢,勢力無所不及,到處都駐有軍隊,而董卓等人盲目深入西羌,又犯了“窮寇勿追”的兵家大忌,在追趕過程中,遭到數萬名羌人圍擊。孤軍深入的東漢大軍完全陷入西羌部隊的分割包圍之中。由於後方援軍無法及時趕到,不到數日,各軍糧草殆盡,而圍兵不僅沒有絲毫減退,反而進攻更加猛烈,情勢十分危急。

當時,由周慎等人率領的軍隊被徹底擊潰,只有董卓軍隊設計得脫。沉着老練的董卓在如此情況下,仍不驚慌,他命令士兵在河中築一高堤壩,截斷上游的流水。羌人對此感到莫名其妙。這時,羌騎偵察回來傳出消息說,東漢軍隊整天在壩中捕捉魚蝦。西羌將領以爲董卓軍糧已盡,只得靠捕捉魚蝦充飢,於是,便放鬆了警惕,只圍不攻,想困死董卓的軍隊。可是,很久都不見動靜,等羌騎探明情況時,董卓軍隊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不知去向。原來,董卓築壩的真正目的是迷惑敵人,以此作掩護,然後伺機悄悄撤退。胡兵、羌騎聽聞董卓軍隊逃遁,前往追擊,由於河水太深,無法渡河。

因抗擊邊章、韓遂有功,表現突出,董卓不久便被封爲臺鄉侯,食邑千戶。

漢靈帝中平三年,羌胡內部發生兵變,韓遂格殺邊章、北宮伯玉、李文侯,集結三人的部隊共十餘萬人圍攻陝西,太守李相如叛離朝廷,歸附韓遂。不久,韓遂又聯合周邊的馬騰、王國等人,合兵進攻三輔,聲勢浩大,勢不可擋。中平五年,韓遂、馬騰已攻到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危及長安和洛陽。靈帝急忙拜董卓爲前將軍,與左將軍皇甫嵩共同解陳倉之圍,大敗韓遂、馬騰。董卓因此又得到朝廷封賞。

不斷升遷的董卓勢力急速膨脹。東漢朝廷爲了遏制董卓權勢繼續滋長和蔓延,於公元188年(中平五年)徵董卓爲不掌實權的少府。董卓明白朝廷用意,便婉言拒絕,不肯就任。靈帝病重,急忙召見董卓,拜他爲幷州牧,所屬部隊隸屬皇甫嵩。野心勃勃的董卓自然對朝廷如此安排和任命不滿,便回奏靈帝說:“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畜養之恩,爲臣奮一旦之命,乞將之北州,效力邊垂。”拒絕交出兵權,隨即率領自己所屬部隊進駐河東,以觀時變。

董卓自領兵征討羌胡、鎮壓黃巾軍以來,因戰功顯赫,受到朝廷多次重用,不斷升遷,尤其是擊敗韓遂等人的進攻後,他的勢力日趨壯大,形成了一支以涼州人爲主體、兼雜胡人和漢人的混合軍隊。朝廷雖然對董卓加以抑制,但羽翼日趨豐滿的董卓自恃戰功與威望,越來越變得野心勃勃,目中無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