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排名全國第幾

來源:趣味百科館 5.44K

第15。

中山大學入選國家“珠峯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學位授權自主審覈單位等,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聯盟、大學通識教育聯盟、粵港澳高校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盟成員。

截至2021年5月31日,中山大學有專任教師4471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746人、副高職稱1909人;研究生導師6399人(含兼職導師),其中博士生導師2790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7人(含雙聘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含雙聘2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3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5人,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3人,教育部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66人,全國高校教學名師獲得者10名,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3人。 截至2021年5月底,以中山大學爲依託單位,學校已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94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86項。此外,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羣體項目9項,教育部創新團隊項目9項,廣東省重大人才工程創新創業團隊項目27項;共有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78人次,農業部“十三五”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項目負責人2人次,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負責人32人次。

中山大學排名全國第幾

以“通識教育、大類教學、複合創新”的爲本科教育觀念,以“厚基礎、寬口徑、重個性、求創新”的爲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特色。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堅持以提高質量、服務需求爲主線,以結構調整爲重點,以培養模式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爲着力點,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激發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和實踐創新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完善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培養機制,推動碩博貫通培養,實施“優生優培”資助計劃,推動課程訓練和科研訓練結合,加強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和創新性研究,大力提升博士研究生和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科研水平,培養學術人才;構建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崗位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機制,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加強行業實踐和職業能力培養,培養行業領袖人才。

中山大學設立了“中山大學學生創意基金”和“本科生科研專項基金”,鼓勵學生早期介入科研。

2004年至2011年,在校學生在各學科競賽中多次獲獎,包括“挑戰杯”全國競賽優勝杯,美國數學建模競賽國家級獎,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國家級獎。在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ACM/ICPC)中,中山大學隊共參加了62次亞洲區域賽,其中1次奪冠、2次獲得亞軍、13次獲得季軍,並且13次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在國際決賽中取得1銀3銅的成績

2007年,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葉泉志同學因在業餘天文搜索與觀測中發現不少小行星而獲得由國際行星協會公佈的蘇梅克近地天體獎;2009年,學校中山醫學院鄭智浩等同學的參賽作品《C—Jun調控神經元凋亡的分子機制》獲第十一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總決賽的最高獎項。

2010年,學校“瀚潮創業團隊”憑藉“瀚潮生態淨水項目”獲得由教育部主辦、崑山市委市政府承辦的“崑山杯”全國大學生優秀創業團隊大賽全國總決賽冠軍。

2011-2017年,學校醫學院代表隊連續七年(2011-2017年)參加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牀技能競賽,獲得特等獎4次,一等獎1次,二等獎1次。

熱門標籤